• 37阅读
  • 0回复

锡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6
第8版()
专栏:

锡的故事
米扬
1867年冬天,彼得堡海关仓库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堆在仓库里的大批锡砖一夜间不翼而飞,剩下来的却是满仓库的像泥一样的灰色的粉末。这还不算,同年冬天,帝俄士兵大衣上的锡铸钮扣也一个个地都腐烂了,剩下来的只是一些灰色像泥一样的东西。人们纷纷在议论:今年年头实在太坏了,出了这样的怪事,天又这么冷(的确,这年冷得特别厉害,寒暑表整整降到零下三十八度),这大概是上帝在惩罚人们吧。但也有一些聪明人认为:锡可能是给冻坏的。这件事闹了一阵,不久也就被人们忘记了。
转眼又过了四十几年。
1912年,英国人斯高特率领的一支探险队出发到南极大陆去,临行时他们携带了优良的装备、大量的给养和液体燃料,可是到达南极后不久就音信全无了。几个月过去了,依然像石沉大海一般。不得已,英国人又派出了第二支探险队去寻找斯高特的队伍。结果在南极冰原上发现了第一支探险队全部队员冻僵了的尸体。人们百思不解:为什么带了这么多的液体燃料还不济事?经过仔细观察,大家才恍然大悟了,原来他们发现盛液体燃料的铁筒都破裂了,焊接铁筒接缝处的锡都化成了灰土,自然燃料都流得干干净净。
科学家进行了研究,谜语被揭开了:普通的白锡冷到摄氏十八度以下就开始转变为粉末状的灰锡。这是锡的另外一种结晶。如果我们把它再加热到十八度以上,就又变成普通的白锡。当然,要回复成锡块,就非得再熔化一次不可。
冬天,白锡转变成灰锡是很慢的,平常不易察觉;不过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转变也加快,在零下三十三度时达到最高峰。这时可以使成块的锡砖在一夜之间化为灰土。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锡瘟”。“锡瘟”是传染的,冬天如果在“健康”的锡器上擦点灰锡,它立即就受到了感染。
白锡惧寒,可算是它最大的毛病,但知其疾而加以预防是人力所及的。而锡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作的贡献,又远远超过了它的这个缺点。
在冶金工业中,锡经常当作一个主要成份加到别的金属中间去制成合金。举世皆知的青铜就是锡和铜的合金。一种高级的轴承合金(巴比特合金)是由锡、铅、锑、铜构成的。无线电工业中电路焊接时使用的焊锡,就是锡和铅的合金。印刷上所用的铅字,也是由锡、铅、锑三种金属熔制成的。这种材料受热后体积变化极小,不会因气温的改变而影响印刷的效果,同时它比纯铅更耐磨和易熔化,便于翻制。
锡箔经常是无线电工业中制造耐高压电容器的优质材料。尽管目前也采用铝箔,但由于后者硬度大、塑性低,同时也易于腐蚀,所以终究不如用锡箔好。
在玻璃工业中,经常用加入氧化锡的办法来制造红色玻璃。因为极微小的氧化锡颗粒分散在玻璃熔体中可以吸收别的光线,而将红色光散射出来。
不少色彩鲜艳的有机染料,对于棉布来说是“粘”不上的,新染的布只要洗一两次颜色就会褪个精光。但是如果把布先放在锡的一种化合物——锡酸钠的水溶液里浸一下再染,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不但布匹色彩艳丽,并且永不脱色。原来锡酸钠溶在水里就分解出一种“锡酸”,锡酸能被棉布的纤维牢牢吸住,同时锡酸吸附有机染料的本领又非常强,因此染料就间接地被“粘”在棉布上了。这就是说,锡酸起了一种媒介作用,通常就称它为媒染剂。虽然媒染剂并不只锡酸钠一种,但它是被用得比较广泛的。
硫化锡的颜色简直和黄金一般无二,因此人们就把硫化锡磨成粉做成高级的金色颜料。假如在物件上放些锡汞齐、硫黄粉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再慢慢加热到摄氏三百度的话,那就会在物件的表面上镀上一层“黄金”。不少金箔也就是利用这种类似的方法制造的。
金属锡没有毒、不生锈,所以罐头筒上都镀锡防锈。可是陈腐的罐头食后却易中毒,这是因为腐烂的食品产生了有机酸,有机酸和锡作用生成了锡甲烷,锡甲烷是剧毒性物质。
尽管动物的机体并不怎么需要锡,可是在身体内依然含有0.00001%的锡。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锡几乎全部都集中在舌头里。苏联一位生物化学家В·И·伏叶尔那德斯基曾经用实验证实了这点。
我国锡的储量是世界第一,目前云南个旧就因锡产丰富而有“锡都”之称。随着锡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我国锡业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