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腊八杂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6
第8版()
专栏:

腊八杂谈
左宦
腊字含有“祭”的意思。古人以为一年的农作业,在十二月告一段落,农民休息,就在此月把打来的禽兽,合在一起祭祀,以庆祝当年的丰收和为来年丰收作祈祷。因此,十二月又叫腊月。
在一些古书上,常看见有“腊鼓”二字,这是因为古人在腊月有击鼓驱除疫鬼的事情。咚咚的鼓声,会使疫鬼逃避远遁。这里预示着,明春的生活将是幸福美满的!
十二月八日,这天在习俗上又叫“腊八”。在农历上,“腊八”大约处于“大寒”“立春”之间,天气特别冷。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八”这天,我国不分南北,家家都要煮锅腊八粥吃。相传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最初只是寺院里举行浴佛会,并用香谷果实等煮粥敬佛,后来普通人家——尤其是农家也都模仿起来,相沿至今。农民喜欢这样作,还是与生产分不开的。因为腊八粥是用各种豆类和瓜干、粮食等煮的,在一年辛勤劳动之后,煮这样一锅粥,也是对一年的劳动成绩的检阅。
谈起腊八粥来,名称虽一,但内容却不相同:有粗细之分,甜咸之别。一般粥的煮法,是先把大麦米、白云豆、红云豆、江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和江米。水要一次加足,不要随煮随加水。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再换文火,随煮随搅,不要粘底。另外,将红枣、栗子(去皮)煮熟,等粥煮好投入,吃时再加红糖或白糖。还有一种细腊八粥,就是把前者粥料,略去数种,再加入莲子、薏仁米、菱角米和白果等,煮成后再加上桂圆肉。
有的地方的腊八粥是煮咸的,除上述米豆外,再加油菜(油菜洗净切碎用油炒过),和去皮芋头、蚕豆、油炸豆腐等。粥快熟时放入适量的盐。
在习俗上,腊八粥是互相餽送的。这天,家庭主妇们起得愈早愈好,甚至五更头就起来煮粥。等粥煮好,天还没有十分亮,把粥盛好,在粥面上撒上红糖和青丝、红丝,有的还放上一个用金丝枣、瓜子仁之类作成的花篮或狮子头等装饰品,分赠邻舍亲友。对方也以她家所煮的粥回赠,似乎在比赛谁家的粥好。这个风气,无形中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不少生活的兴趣。
春节里大多数人家要吃饺子,吃饺子蘸腊八醋更别有风味。腊八醋是在腊八这天把大蒜头剥好,投入醋内(醋与蒜的比例,约是两头大蒜兑一斤醋),装瓶封严,放在较暖的地方。到除夕日启瓶开封,醋变辣了,蒜变酸了,蒜头变成翡翠般的绿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