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村村社社建学校 家家户户读书声——记武山县群众办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7
第7版()
专栏:

村村社社建学校 家家户户读书声
——记武山县群众办学
本报记者 顾雷
甘肃省武山县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农村文化繁荣的气象:小学教育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全县有小学校(包括高小和初小)一百七十二所,学生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九人,其中除去超学龄的儿童,入学的学龄儿童是二万零六百九十九人,占学龄儿童总数的81%。农民们自豪地说:“我们县是村村社社有学校,家家户户有学生了!”
现在,全县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鼓舞下,又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1958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
解放以前,武山县入学儿童只有六千三百二十九人。到1953年,学生人数不过七千四百十六人,只占学龄儿童总数的18%。那么,在短短的几年内,武山县的小学教育为什么会发展的这样快呢?他们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些问题可以一语道破:就是依靠群众办学的结果。
有这样几个数字:现在全县有小学一百七十二所,其中有一百二十四所是群众办的;在校学生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九人,民办小学的学生是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五人,50%以上;据今年统计,全县开支小学经费四十二万六千元,其中由群众负担的是二十三万三千元,占一半以上。
依靠群众
依靠群众办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是一场斗争。在这个斗争中主要是解决领导思想上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不是了解与衷心同情农民迫切希望子女上学的要求;另一个,是不是相信群众的力量可以把学办好。
农民觉得没有文化是痛苦的。离县城很远的延安乡,过去很少有人上学。解放以后土地改革时,乡里往村里送文件,村长得四处找人念,往往因找不到人把事情耽误了。有一位村干部,一天夜里接到七个通知,便用火点上扫帚当灯,跑了七次,烧了七把扫帚,才弄清楚各个通知的内容。农民们说:“在旧社会,咱上不了学,现在处处有困难,以后再不能叫孩子们再受这个罪了!”因此,远在1953年,农民就纷纷要求县上批准他们办学。
这时,正赶上教育上“整顿巩固,重点发展,稳步前进,提高质量”的风头;加上武山县领导上怕群众办学难以巩固,就未能充分鼓励群众办学的热情,而且还规定:“群众办学要经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保证有能供给学校三年以上的经费,县上才能批准。”到1954年,在群众办学热情的压力下,全县才批准了一处群众办完小、七处初小。直至1955年,仍然不敢大胆发展,又批准了两处完小、十七处初小。总之,由于思想上的右倾保守,把群众热心办学的手脚捆住了。
1956年,群众办的完小有十六处,初小有一百处。所以发展这样快,有四个因素。第一,这一年是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的一年,反对了领导上的右倾保守思想;第二,农民要求子女入学的愿望,比过去更强烈了,领导上不能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第三,农民的经济状况已有很大改善,有了办学的能力;第四,县的领导从已办的小学活动中,看到了群众不但可以办学,而且可以办好。
从此,武山县的领导,明确树立了依靠群众办学的思想,进行了发展小学教育的全面规划,宣传群众办学的条件和好处,号召农民积极办学,加强对民办小学的业务领导。同时,下放了办学的权限:(一)只要有办学条件,群众自愿办学,乡人代会可以讨论批准,而后报县备案;(二)教师的选用和解聘,由乡政府或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全权处理;(三)建校计划等由群众讨论即可,县上只作业务指导。
勤俭办学
中共武山县委、武山县人民委员会提出了勤俭办学的方针:基本建设时要勤俭,少花钱多办事;学校中的设备要因陋就简,能保证学习即可,不要追求成套的、新的;教师的工资,可因人、因社、因地制宜,不要太高,要艰苦办学,教员要同社员同甘苦、共呼吸。
这个方针的提出,大大加快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民把庙宇、祠堂、公房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房屋,都加以利用了。没有房屋可利用的地方,群众动手盖。杨家沟村办初级小学时,农民自动献椽木、烧砖、打柴、出工。盖了一所可容纳六十个学生的教室,只花了九元钱买钉子、麻杆。许多学校里的设备是十分简单的。有不少的小学,用土坯加木板搭成桌子和教桌。没有黑板,用庙里的匾、门扇、供桌代替,或者在墙上刷一层红粘土。有的学生,上学时把凳子带上,下学时再带着回家。有些桌凳是暂时借用农民的。根据对二千八百八十二件桌凳的调查,其中借用的二百九十件,群众捐料自做的一千零五十件,用土台和木板搭成的五百四十二件。群众说:“我们是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反正是要叫孩子上学。”
正由于群众贯彻了勤俭办学的方针,许多事情办得比公立小学节省。根据县人民委员会教育科的调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对比:公立小学修一座教室(容一百二十人)最低需二千七百元,群众修要不了一千元;公立小学每套桌凳平均十八元,群众做桌凳每套不超过十元;公立小学教师的工资平均四十六元,民办小学教师工资平均二十五元。总起来看,群众办学的投资,要比公立小学的投资少二分之一以上。
经费来源
武山县群众办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集资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教师的工资支付办法也不是统一的。
群众办学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完全由群众办。基本建设、教学设备、聘请教师和教师的工资,全部由群众负担,公家只帮助解决部分教师问题。这种形式的学校,大都在较富裕的地区,全县有九十四处,占绝大部分。
第二种,民办公助。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全由群众出资,公家只补助少部分教师的工资。如在十六所完小的九十八个教师中,由公家补助的有六十一个。
第三种,公办民助。基本建设、教学设备由国家出钱建设,群众只出部分教师的工资。如公立的三十一所初级小学中七十四个教师,由群众负担工资的有三十三人。
采用多种群众办学的形式,就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从许多方面,如增加学校、扩大班级等方面吸收更多的儿童入学。
民办小学中,各种经济开支的筹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基本建设(包括房屋、设备),大都由群众献工、献材、献钱,或由合作社补助一部分一次建成。学校中的经常费用(包括教师工资和学杂费等)来源,有三种办法:第一,收学费。一般的初小学生每年收三元,高小学生每年收四元,家庭经济情况好的一次交清,经济困难的分期交或者免费。学费标准,都比公立小学低。第二种,由农业社公益金中出。第三种,社内给学校留一点地,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劳动,种菜、养猪、养羊,或者由教师带学生去打柴、拾粮食等,增加部分经济收入。
对于教师工资的支付,经过群众讨论,采用三种支付办法。第一种,记劳动日。这适用于家在本地的教师和经济较困难的社。记分标准和社内最好的劳动力一样。教师如特别需要现金,可暂时向合作社借一小部分用。第二种,全部支付现金。这适用于经济作物、副业收入多的社,也照顾外来教师养家的问题。第三种,一半现金、一半劳动日。这个办法,是社和教师在互相商量、照顾双方困难的时候定下来的。以上三种形式,不管是那一种,教师的工资都不高于当地最强的劳动力的收入,以免加重农民和合作社的负担。
提高质量
主观认为群众办学办不好是不对的;但是,不特别注意帮助这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对的。群众办的学校是有弱点的,如太分散不易领导,教师质量低等。据去年底对二百零九个教师文化程度的调查,初中以上的七十四人,高小的一百一十人,高小以下的二十五人。有很多人缺乏教学经验。同时,还有的教师,因为工薪比公立小学教师低而闹情绪,还有的因政治待遇等问题而不安心工作。武山县的领导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下列工作来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说明他们受到群众委托,教育第二代是光荣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目前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同农民同甘共苦,如果有过高的要求是不实际的。经过这样的教育,许多人提高了工作热情。
其次,解决一些不是一视同仁的具体问题。例如,过去组织政治学习班、发教师证章等,只有公立小学教师的份,没有民办小学教师的事。此事曾引起很多教师情绪波动。后来,县里彻底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吸收他们参加政治学习,发给证章,选举优秀模范教师等,都一视同仁,使许多教师感到在民办小学里工作,也是光荣的。
再就是加强教学业务的领导和辅助。除了在暑假期间办了三次训练班外,全县又建立了辅导网。以公立完全小学为中心成立了十八个辅导区,由公立小学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辅导工作。
由于进行了上列工作,就保证了教学质量。例如,全县最好的学校(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好、纪律好、教师团结好),是东顺乡群众办的完全小学。从考试成绩看,南山完小毕业的学生考滩南中学时是第一名。这说明,只要工作做到了,是完全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
值得学习
武山县通过群众办学,可以在国家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较大投资的情况下,加快普及教育的速度。今年将是武山县小学教育普及的一年,比原计划提前四年到五年。可以设想,如果武山县不是依靠群众办学,而只是伸手向国家要钱,想在短期内增加一百二十四所小学是不可能的。如果全国各个县都学习武山县的做法,小学教育都达到武山县的现有水平,那末全国就可以提前实现小学教育普及化的任务。
武山县群众办的学校里,更有利于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许多学校不仅在农忙时动员学生帮助农业社或家庭劳动,为了解决学校部分经济问题,还发动学生参加种菜、打柴、养猪等劳动。儿童经常处于劳动的环境中,经常处在勤俭的生活气氛中,使儿童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
武山县群众办学,在农村中迅速改变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缩短学校的半径,便利学生走读。1954年以前,全县十一所完小有七所在铁路沿线,边远的山区根本没有,五十三所初小50%在河川地区,山区也很少。过去完小的半径是十五华里,初小的平均半径是二十至三十华里。这种情况,使许多儿童因没有学校或离学校太远不能入学。现在,学校分布基本平衡,学校半径均在二到五华里之间,大大方便了儿童入学,这是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是走读,节省了房屋建设的投资。
当然,武山县发动群众办学的经验还不十分完备,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今后研究解决,如经济负担不平衡等。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一工作的开展。群众办学这条路,是被武山县的人民打通了,希望所有地方也都走上这条路,而且像武山一样大步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