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对于泥土的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8
第8版()
专栏:

对于泥土的感情
天津东闸乡农业社 蒋先凡
下乡参加农业劳动虽然才一个多月,对于泥土的认识和感情前后却是判若两人。
以前,作为一个“三门”干部(出家门,进校门,再进机关大门),对泥土是陌生的,一年见不到几回土。走的是柏油路、洋灰道,住的是水泥砖木混合结构的楼房,虽然底下基础都是土,但究竟隔着一层,跟土照不了面。白米、白面、韭菜、葱花摆在桌上吃进口里香喷喷,分得出来;五谷蔬菜长在土上又各是什么样,很不清楚。要说跟泥土发生什么直接关系,实在难找。仔细想想呢,还是有的。譬如说有人突然叫起来了:“嗳嗳,你的脸上一块泥巴。”“什么,什么!那里,那里?”一面急急地问,一面顺手去摸,掏手帕去擦。还譬如说卧室里备着两把刷子,一把柄上装镜子的,专刷床上的土,一面带小绳可以挂墙上的,专刷衣上的土,于是一早一晚只听见“刷刷刷”“刷刷刷”刷土的声音。
总之,在城市知识分子的实际生活中,泥土就是这样一种陌生甚至可厌的东西。它似乎一无用处,对它有什么感情是谈不上的。
下乡以后,情况完全变了。只有到这时候似乎才真正成了生长在土地上的人了。你每一步都走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上。住的房子是泥盖的,还跟着老大爷亲手和泥盘炕,拌土砌灶。至于劳动,无论翻土担泥、挑河填沟,一抬腿一?胳膊全都是征服泥土的伟大斗争中的一部分。
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逐渐关心起土来了。半夜睡醒听见风声呼呼,你在被窝里就琢磨开土会不会冻上,还下得了铣吗。看到从河里挑上来和田头积起来的黑油油的淤泥,你会用老乡的口吻问:“老大爷,这土‘有劲’吗?”“瑞雪兆丰年”本是幼年就熟读的成语,但以往每逢瑞雪,并没有那种应有的喜悦。只有现在,刚下了头两场雪,老乡说好雪,自己打心田深处也喜吱吱的,望着农业社白茫茫的庄稼地,像每个农民那样以眼前长起一片丰收的金黄世界:随风摇曳的沉甸甸的稻子,小麦,拳头大的棉花苞和马尾巴粗的高粱穗子。
本来,在土地上进行的劳动是我国六亿人中五亿人的劳动,它养活着所有人。在劳动人民的心眼里泥土是可贵而又可亲的。可是知识分子就不与群众同感情。记得电影和小说里常有这样的镜头和场面:农民和土地亲吻,远征的士兵贴身珍藏着一把故乡的泥土。以往看到这种地方就有点想不通,干吗对黑黑的泥块一定要那样做。近来才略略领会其中情深意厚。真是,可怜的知识分子啊!如果不上山下乡,他连体会文人笔下的工农感情都有困难哪!
事实上,远离土地也就是远离劳动人民。和泥土陌生、对泥土无情也就是和人民陌生、对人民无情。知识分子历来就没脚踏实地,是悬在半空的阶层。
透过针眼瞧得见大象。从以上这些对于泥土的小感想里也能琢磨出点大道理来:知识分子何等需要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共甘苦同感情;干部下放、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这个伟大的革命措施又是何等英明果断。
上山下乡去!硬帮帮的泥土要在你的掌上磨起铁般的老茧。在土地上,你要长起劳动人民创造世界和无坚不摧的双手;在土地上,你要长起劳动人民奋身捍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头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