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实现农业大跃进的一项有效措施 雁北决定扩种玉米等高产作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9
第2版()
专栏:

实现农业大跃进的一项有效措施
雁北决定扩种玉米等高产作物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中共雁北地委已向所属各县提出:把适当地扩大高产作物的玉米、马铃薯,作为实现1958年农业大跃进的一项有效措施。
雁北地委对几年来扩大高产作物的经验教训,曾作过一番研究。1956年,扩大高产作物喊得很响。但是,由于有些地方缺乏种植玉米的经验和习惯;由于水利、肥料、技术等没有赶上去;特别是由于1956年阴雨多、日照少、湿度大、温度低的特殊的自然条件,延迟了玉米的成熟期;因而部分地区的玉米减产了,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从全盘的情况看:减产的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的玉米仍然增产了,即使一些没有完全成熟的玉米,产量也不比其它作物低;而且有不少地方由于种植了高产作物,出现了当地有史以来空前未有过的高额丰产纪录。浑源裴村恒星社的八十亩玉米亩产千斤,山阴岱岳镇优胜社的三十三亩玉米亩产一千零七斤。应县大、小石口二社,因种植高产作物,提前十一年达到了四十条纲要中亩产四百斤的指标,大石口社的七百零六亩玉米,每亩即平均产到六百零八斤。
但是,有些同志对1956年扩大高产作物的成绩和缺点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因而1957年对继续扩大高产作物产生了某种动摇情绪,玉米的种植面积大为减少。
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地委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考虑农业大跃进的时候提出:适当地扩大高产作物的玉米、马铃薯,仍应作为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坚持下去。要求1958年的玉米种植面积,由1957年的二十六万亩扩大到四十万亩,每亩比在同等土地,同样耕作条件下种植其它作物增产一百斤粮食;马铃薯由1957年的一百二十万亩扩大到一百四十万亩,每亩比在同等土地、同样耕作条件下种植其它作物增产八十斤粮食(以四斤马铃薯折一斤粮食计算)。上述两项高产作物,共种植一百八十万亩,计划产粮四亿四千万斤。从土地看,只占全区耕地的17%;从产量看,即占到全区1958年计划产粮十二亿斤的36%以上。预计到1960年,玉米扩大到七十万亩,马铃薯扩大到一百八十万亩,两项共二百五十万亩(占不到全区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产量达到八亿斤。这个数字几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产量八亿二千万斤相等。就是说,三年以后要用不到四分之一的耕地,产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区全年的粮食。从而使雁北区的缺粮状况发生根本的变化。地委要求各县在对待扩大高产作物这一增产措施上,一定要拿出一股革命干劲,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决不半途而废。
为了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地委还提出了保证玉米增产的十项措施:(一)选用既能增产,又能保收的适合于本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二)一定要把玉米种在适合生长的水地、好地,但不要侵占白麻地;(三)底肥至少施三千斤,追肥半车,附加四斤肥田粉,并要普遍锄到三次以上;(四)根据本地自然情况,玉米的株距应达到二点五尺左右,行距达到一点五尺左右。每亩的株数稀不少于一千四,稠不多于一千八;(五)普遍实行人工授粉;(六)普遍间作豆子;(七)县乡社应有专人分工负责玉米;(八)普遍培养高额丰产玉米;(九)各县要培养出玉米丰产社;(十)种玉米的社要培养出玉米丰产队。通过上述措施,保证每亩玉米都产四百斤以上。
(附图片)
中共江苏青浦县委五个书记亲自搞了七亩多夏熟作物试验田。图为县委书记和干部们一起在油菜田里施肥。 李园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