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金皇后事件”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9
第2版()
专栏:

“金皇后事件”说明了什么?
冯建伟
在最近山西省酝酿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农业建设厅重新检查了曾经轰动全省的“金皇后事件”,从中找到很多对指导当前农业技术改革有益的经验教训,也体会到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金皇后事件”发生在1956年,那时,被农业合作化大发展高潮形势所鼓舞的农村领导干部,积极指导扩大“金皇后”玉米播种面积,全省由1955年的六百二十万亩(本地玉米在内),增加到九百一十六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7%,其中大约有五百万亩“金皇后”。推广最快最多的雁北地区,由十四万亩增到八十六万多亩,比1955年扩大近六倍。玉米密植、人工授粉等先进技术和增工增肥多给水等,也相应地得到迅速推广。这样,“金皇后”玉米真是长得欣欣向荣,茂盛异常。不幸,到夏末秋初,正当“金皇后”吐穗扬花之际,瓢泼大雨一场接一场,阳光不见了,气候骤然变冷了,早霜和枯霜接踵而至,一部分玉米没有吐穗或吐穗不结籽粒,造成严重减产损失。从此,“金皇后”不出穗之说,霎时传遍全省,报刊杂志也有刊载,而且越传越讹,越说越玄。什么“雁北六十万亩玉米没出穗,忻县地区玉米也没收成!”“农业技术改革上典型的失败,沉痛的教训”“农业领导部门被合作化胜利冲昏了头脑,脱离实际的急躁情绪”;部分农民们的埋怨,干部们的责备,从四面八方,涌进农业领导机关的办公室,压到农业技术干部们的头上来。直到去年春播的时候,还流传着:“要想扩大‘金皇后’,除非偷天换日头!”来抵制玉米的扩大。在这股歪风邪气刮起来以后,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真的由九百一十六万亩,缩减到六百五十二万亩了。玉米密植、人工授粉和调换良种,也不像从前那样提倡了,有许多地区的技术操作也单纯听凭农民“自愿”了。而且,在这股歪风影响下,棉花密植和扩大复播这些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也有人提出怀疑了,也开始呈现惊人的退缩现象;
山西省本来从1940年以后就种植“金皇后”,是全国推广比较早的地区。“金皇后”玉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退化现象,但仍然不失为各地农民喜爱的高产作物,历年来杂粮高产新纪录很多就出在它身上。最近还推广到许多省份,根据农业建设厅调查,以问题最大的1956年来说,玉米增产成绩仍然是很显著的:这年,全省九百多万亩玉米,平均每亩产二百一十五斤,谷子平均一百三十四斤,高粱平均每亩一百四十六斤,杂粮平均单位产量也低于玉米九十一斤,而“金皇后”的平均单位产量不仅高过杂粮,还超过本地玉米平均产量三、四成,少数条件好的高过一倍还多。不出穗的或出穗未成熟的到底有多少呢?只有二十多万亩,只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左右。这就是曾经在舆论界翻腾了一年之久的“金皇后事件”的真象。
事实这样明白,为什么还闹得这样大?作为这次扩大推广“金皇后”的主要组织和领导者的农业领导机关,认为自己在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上都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在领导作风上,确实有主观主义:在雁北、忻县某些地高气候冷,本来不适合“金皇后”生长的地区也准许推广了。还有个别地区自上而下硬性规定任务,层层命令执行,缺乏和群众商量,违反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技术指导没有跟得上,后期加工不善。由于某种原因,有些地区种籽调拨较晚,推迟了播种期,还有技术传授、肥料积运和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等准备工作也都迟缓和粗糙,等等,再加上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如雨水气候条件太差,等等,致使二十万多亩玉米严重减产,对一个地区的某些乡社来说损失很大。但是,推广高产作物的方向是对的,增产的成绩也是肯定的,减产毕竟是极少数。人们对这件事所以那样吵闹,主要是表现了保守主义思想对大踏步地改革农业技术的抵触。在“金皇后事件”的叫嚷声中,有人坚持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他们说“金皇后”能种,可是得慢慢来。因为农民不习惯,缺少技术经验,缺少肥料和水源;还有的说种“金皇后”太费工,种的太多会挤掉谷子,牲口会缺饲料,人吃着也不顺口等,甚至丰收地区也有人说:“金皇后”增了产,降低了生活!农业建设厅所组织的雁北玉米调查组的材料,驳倒了这些论点。证明雁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玉米所需要的条件,可以大量种植中熟品种玉米。“金皇后”也可在无霜期一百四十天以上,海拔在一千二百公尺以下的地区种植,只要讲究技术,改革耕作粗放的习惯,是可以获得高额丰收的。调查材料中还有许多鲜明对比的事实:同类地区,有的领导农民积极改善自然条件,适应扩大“金皇后”种植面积需要,结果就获得大面积丰收,有的却埋怨“金皇后”不好,迁就群众落后习惯,结果减了产。调查材料由此得出结果说,只要坚持说服教育,农民的一系列不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一切不适合“金皇后”生长的条件也是会改善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
“金皇后事件”说明了什么?农业建设厅负责人说:“‘金皇后事件’告诉我们,对农业技术改革上每一个成败事例,都必须全面地、实事求是的分析。千万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发现缺点就一概否定,在纠正偏差当中,把本来是对的东西也一齐纠掉了。
“我们现在已经根据这次经验,在全省分别地区、作物和技术项目,把1956年农业技术改革中的问题,重新作了总结。还准备在广大农民中开展一次有关推广技术经验问题的辩论,用以教育干部和农民,澄清思想认识,铲除消极影响。然后,凡是成功的技术经验,继续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广。凡是失败的,就要弄清原因,吸取教训,保证不再重犯。对好坏不清、原因又很复杂的问题,就在小范围内作试验,根据结果决定取舍”。
农业建设厅负责人最后还说,“金皇后事件”还有积极因素,那就是再一次证明了一条很重要的真理:急躁冒进是暂时的,易于纠正的。保守思想是经常的,根深蒂固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克服的。我们一定要根据这次经验,时刻警惕保守主义,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各种先进的事实,不断地打破它的影响和束缚,推动农业生产大跃进。
(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