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四十天建成的一座新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9
第3版()
专栏:

四十天建成的一座新工厂
本报记者 习平 季音
在上海市西区一条静僻的马路边,两个月前诞生了一家新工厂——斯美高级玻璃纤维厂。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新工厂,而是我国极有发展前途的高级玻璃纤维工业的第一颗幼芽。前来访问这家工厂的人们,起初都以为像这样一座高级的新型工厂,一定是花了很长时间与巨额投资才建设起来的。但当他们来到这里了解了真象以后,不觉都吃了一惊,原来这座新工厂的全部建设时间只有四十天,国家仅仅花了十八万五千元投资,就把这国内第一座高级玻璃纤维厂建设完成并且开始生产了。这笔投资只要生产半年之后就可以全部收回而有余。
建设斯美高级玻璃纤维厂的同志是怎样用一个比较小的代价——四十天时间和十多万元投资,换取到这座拥有一百多工人、五个车间的新型工厂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上海不少同志的兴趣和注意。日前,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这座新工厂。在两天的采访中,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勤俭办企业。这个新工厂的建设过程深刻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只有勤俭,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只有勤俭,才能解决建设和一穷二白的矛盾”。
首要问题是把空白填起来
在斯美高级玻璃纤维厂建成之前,高级玻璃纤维工业在我国是一页空白,一块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高级玻璃纤维工业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的一种工业,它用普通玻璃(无机玻璃)作原料,拉成比蚕丝还要细得多的玻璃丝(直径只有五微米),然后并成线,或织成布与带。这种玻璃布、丝和带,具有耐高热、电气绝缘性能强、不易腐蚀、拉抗力强等许多优点,是近代机电、航空、造船等工业的重要材料,用它来包扎发电机、电动机,就可以大大缩小机器的体积,而效力更高。把玻璃布用塑胶混合可以压制成各种坚韧的“玻璃钢板”,作为飞机、汽车、轮船的外壳。一根火柴梗粗细的玻璃绳,可以吊起一部八十公斤重的摩托车。高级玻璃纤维一方面用途非常广泛,另方面它的原料就是价格极低、非常容易取得的石英(玻璃原料),完全不用耽忧原料的缺乏。但是,这个新工业在去年11月15日以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工厂,工业部门、国防部门所采用的大量高级玻璃纤维,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去年10月间,上海工业部门正式试制成功了高级玻璃纤维。当第一束洁白柔软、合乎规格的高级玻璃丝从试验室送到领导机关之后,领导上就意识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立即建设起第一个实验性的工厂,把研究的成果拿到实际生产中去,以便尽可能快的把我国近代工业中的这个空白点填补起来。怎样加快工厂的建设速度呢?唯一的道路就是勤俭办厂。经办这个工作的同志对我们说:只有勤俭办厂才能达到快,也才能达到好与多,这个道理当时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具体的。拿工厂的投资来说,他们尽可以向国家要几百以至几千万元的投资来建设一个漂漂亮亮的新工厂,但这样做不但浪费,而且工厂建设速度势必要大大推迟。因为投资数字大,地方上就无力负担,就要牵涉到中央建设投资的分配(何况这个厂的基本建设本来就未列入1957年计划内)。这样一来,很可能一年半载不能解决。现在他们用了十几万元投资,数字小,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工厂就可以很快动工。
旧厂房里的新车间
工厂的同志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厂房。我们原以为这个工厂一定会有与它响亮的厂名相一致的一套崭新的厂房和设备,但结果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全部厂房,就是挤在一条小小的弄堂里的几间砖木结构的普通平房,以及一些旧而矮小的楼房,全然没有我们在别的地方所常见的那种新建工厂的宏伟建筑。带我们参观的万同志告诉我们:这里过去是章华毛纺厂的旧厂房,房屋本来已破旧不堪,因为地势低,经常积水,墙角也烂了。他们为了勤俭办厂,加快建设速度,就从纺织管理局要来了这幢旧厂房,作了一番修理,补了漏雨的屋顶,把低洼的地面垫高了五十公分,拆修了墙壁,只花了四万多元和一个多月时间,就把这个一千平方公尺的旧厂房翻修一新,如同新造的一般。他说,这片厂房当时如果全部拆了重建,或在别处另建新厂房,至少要耽误几个月的时间,多花十几万元的投资。
使我们惊异的是,这个新工厂不但利用了旧厂房,连许多机器设备也是旧的。工厂里除了抽丝车间的四十部抽丝机是新制造的以外,全厂只有金工车间买过一部新车床,其余的如并丝机、织布机、织带机、卷筒机等等,全是从纺织工厂和仓库里调拨来的一些破旧机器。玻璃丝生产除了抽丝以外,余下的一些工序,如并线、织布等,和纺织厂有些接近,因此这些旧机器调来后,经过拆洗和部分改装,就派上了新用途。在车间里,我们看到这些机器一部部都被擦得乌亮,在执行着新的任务:有的在并丝,有的在织玻璃丝带,一片轰轰的机器声欢快地震荡着车间。万同志指着两部卡嚓卡嚓地在自动绕玻璃丝筒子的机器对我们说:“这机器可挺不错吧?可是刚调来的时候简直脏得不像样。”她说,这两部旧车子调来后,厂里程工程师和金工车间老师傅整整拆洗了一星期,为了配零件和改装,又花了好大的牛劲,才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她又指着边上的两部大并线机告诉我们,这是1932年日本出品的细纱机,因为机器有毛病不能用,已在上海纺管局的仓库里躺了许多年,想不到这部不能纺纱的机器如今纺起细得多的玻璃丝来了。
一个新工厂采用这么多旧机器,是正常的么?我们问负责技术工作的程伟民工程师。他说:他们厂里充分利用旧机器的做法是完全对的。高级玻璃纤维工业在我国是一种新工业,目前的这些机器都是在实验室里初步摸索出来的,它还不能定型,需要在今后实际生产中不断地改进。他们厂的任务,就是一方面进行小批生产,一方面不断积累技术经验,改进技术,为今后建设大厂创造条件。所以改装旧机器来生产,既做到了快,又做到了省。事实也已经证明,这些旧机器都运转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创造
这个新工厂在实行勤俭办企业中的最大特色和主要贡献,并不是利用旧厂房和旧机器,而是用创造性的劳动对生产技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其中一项决定性的革新是解决了熔解玻璃的坩锅。
坩锅是发展高级玻璃纤维工业的关键问题。高级玻璃的熔解点高达摄氏一千五百度,国外工厂一向采用耐高热的白金坩锅。买一只白金坩锅要四万元,他们四十部抽丝机单买坩锅就得要投资一百六十万元,那么建设这个工厂得花多少钱呢?何况我们国家要建设的绝不只几个高级玻璃纤维厂,那么今后又得花多少投资呢?为了突破这个关键问题,程伟民工程师四处奔波,向科学家、工人请教,最后终于找到了用陶土做坩锅的办法,一只坩锅只消二角钱。这个研究的成功,不只是为本厂省下了一百多万元投资,使工厂能够顺利建成,而且也为今后我国高级玻璃纤维工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关键问题。
这个工厂在实行勤俭办企业中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还表现在厂内的其他许多事情上。他们为了节约气压表的几公斤水银,就千方百计的用一斤石油做成了油压表,代替了贵重的水银。他们为了节约进口电气绝缘材料“红反柏”,就挖空心思的用马粪纸刷上漆,做成绕丝筒子。他们为了节省铜管,就买了自来水管,涂上紫铜和镍来代替,……所有这些节约的方法,都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经过了艰苦的思索才取得的。确实,勤俭办企业不但要俭,尤其要勤,懒惰是不行的。
精打细算过日子
这个工厂有个特点:技术人员和工人几乎全部是上海里弄小工厂里来的,今天他们虽然进了大厂,却还保持着小厂里因陋就简、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勤俭作风。他们在工作中总是能省则省,非常注意废旧物料的利用,因此工厂里到处都可以找到利用废旧料的踪迹:并线机上的皮带盘都是用旧硬木车成的,筒子车上绕线的纸筒是五分钱一只买来的旧货,抽丝机上的滑轮是一块旧布纹胶木车成的,挂在墙上计算投料时间的钟面是电话机厂里三毛钱一个的废品,……
车间杨同志告诉我们说:他们厂里的同志有一个习惯:购买零件和物料,总要先到旧货市场去转一转,数以百计的、包罗万象的上海旧货市场上,他们有什么不能找到呢?五金零件,电器材料,真是应有尽有,有时往往能以很低的价钱买到质量很好的东西。只有旧货市场上实在买不到适用的,他们才去光顾南京路上的五金商店。
旧货市场也确实给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他们在装配抽丝机的时候,机上都要安置一个小滑轮,这个滑轮最好是用胶木做,但送到胶木厂去做要单独压一个模子,滑轮数量很少,价钱就很贵,而且从订货到交货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来他们就到城隍庙旧货摊买了一只破红木桌脚,把它车成了几十个小滑轮,用得很好。他们在改装并线机的时候,技术规程规定罗拉外边应有一层橡皮,去订购新的,贵而又慢,他们就到旧货摊买了一只旧人力车胎,剪成橡皮圈,套在罗拉上正合适。……这样的事情在他们厂里很多。旧货市场简直成了他们一个挺能解决问题的原材料仓库。当然,应当用新材料的地方,他们还是用新的。
这种零星的、但是广泛的节约,也是工厂又快又省地建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参观过厂房,回到车间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里正有几个人围着桌子在反复琢磨桌上的两筒玻璃丝成品。程伟民工程师看到我们进来,就拿起一筒装璜漂亮的玻璃丝对我们说:“这是英国发勃莱斯玻璃纤维厂的产品,我们厂已决定向他们挑战,要在三年到六年内在高级玻璃纤维的质量、品种方面赶上他们”。他说,他们厂诞生虽然还只两个多月,但是产量已提高了一倍,细度已达到七个微米,和英国产品比只差二个微米。他们还计划在今后三年内,试制出玻璃皮、玻璃绸、玻璃钢等十种新产品。
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总是特别强盛的,我们相信斯美高级玻璃纤维厂的同志一定能够实现他们的全部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