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一个喜讯 一声警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9
第4版()
专栏:

一个喜讯 一声警钟
农业社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先进与落后并不是不会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先进的会变成落后,落后的也会超过先进。因为,先进的事物中间包含着落后的可能,而落后的事物中间也包含着积极因素;在事物的不断发展中,落后的如果努力赶上去,就可以变落后为先进;先进的如果因自满而不继续前进,就会转变到落后的地位。江浦县三类社和一类社冬季生产情况对比的这则新闻,就是用活生生的事实,给我们又一次地说明了这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员觉悟比较地高、干部作风比较地好、生产比较有基础,这是一类社所以先进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天生产大跃进的最有利的因素。但是,江浦县少数一类社在冬季生产中,却没有继续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做到先进更加先进。这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们在暂时达到了先进水平之后,开始自满起来,个别的甚至连县委的指示也不理不睬了。结果,积极因素变成了消极因素。如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他们认为社员觉悟高,贫农下中农占领导优势,就不去注意组织社员大鸣大放,不注意依靠贫农下中农辩清是非;干部们认为自己作风一般较好,也就不再以引火烧身的态度,虚心地听取社员的意见,彻底地改进自己的作风。正因为这样,一类社里的比较有利的条件让位于不利的因素,生产就落后了。江浦县这则新闻,值得一类社的同志们猛醒。
三类社之所以落后,大体是社员觉悟不高,敌对阶级分子和坏分子捣乱、生产搞得不好、干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生产大跃进来说,确实是不利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困难中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因素。举个例说,三类社生产搞得不好,社员意见很多,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生产搞得不好的本身,便引起了广大社员、特别是广大贫农与下中农搞好生产的强烈愿望,而这种强烈的愿望正是改变生产落后面貌、促使生产大跃进的动力。因此,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对待三类社究竟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白马乡同心社干部正视了社内的消极因素,认真地改进了自己思想作风上的毛病;同时,又依靠了广大贫农和下中农的积极性,有领导地开展了大辩论,分清了大是大非,大家的干劲也就普遍提高了。由此可见,只要多给三类社送一些马列主义思想去,千方百计地发扬社内的积极因素,克服社内的消极因素,那末他们就完全可能在当前的生产高潮中,由落后的状态向先进的状态转化,甚至迅速地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三类社的同志们应当有这样的壮志与决心。在社会大变动的今天,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是很显著的。先进的社如果躺在那里睡觉,转瞬之间很容易由先进地位降到落后地位,客观事实就是如此。江浦县那些掉下队来的一、二类社,如果不愿意认输的话,就应该奋起直追,恢复荣誉,继续做先进者。(原载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