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煎汤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02
第8版()
专栏:

  煎汤药
  董信章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中药叫作汤药,这是因为中药大都是汤剂的缘故。由于汤药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较快地收到治疗效果,因此汤药是中医临床的主要处方。但是,汤药煎得不得法,影响治疗效果很大。
首先,煎药用的器皿最好是瓷锅或砂锅。因为这两种锅子传热比较慢,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缓和地溶解出来,而且药性也不会变化。千万不要用铁锅、铜锅、铝锅或其它金属器皿煎药,因为药物放在金属器皿加热后会起化学作用,不仅药性被破坏,而且可能发生毒素。
药物放进锅里以后,先用凉水浸泡十多分钟,使之渗透,便于把药液煎出。煎药用水多少,要看药物的体积,一般是水比药高出一寸左右就可,但补剂药要酌情少放些水(如果有些药随水浮起,可以搅拌后再量水位)。煎药的水,井水、河水、天然水、自来水都行,但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和新鲜。
煎药时的火候特别值得注意。补虚、散汗药一定要用文火(微火)煎,使药的有效成分充分的煎出来。泻剂药、发汗药、呕吐药可用武火(大火)煎,但不要过猛,以免煎干。有人不小心把药煎干了,又加些水再煎,这样药效就大大降低了。
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半小时左右,发汗药十五分钟就够了,滋补性药需要一个钟头。一剂汤药可煎二次,头煎的药液滤出后,再加进比第一次量要少些的水另煎一次。再多煎是没有用的,因为药的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
汤药是许多味药配在一起的。各味药的溶解程度不同,如果同时入锅,往往有的药性已经挥发而失去疗效,有的则还没有溶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中医处方常常注明某些药先煎,某些后下或冲服。一般说来,寒水石、明矾、石膏等矿产类或硬性药物要先投放,因为它们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煎出有效成分来;黄芪、党参、白果、菊花等植物根茎花果类可以后投入;薄荷、钩滕等挥发性很强的药要最后投入。还有牛黄、羚羊角、黄连等珍贵药物,一般不放在锅里煎,而是碾成细末“和药冲服”,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疗效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