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过去豆子记账 今天笔杆成行 宁国县压竹坑用革命精神扫除文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04
第7版()
专栏:

  过去豆子记账 今天笔杆成行
宁国县压竹坑用革命精神扫除文盲
本报讯 安徽省宁国县压竹坑是一个交通闭塞,山岭崎岖的小山区,现已成为扫盲的先进村。这里是东山生产合作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全队三十三户人家,散居在一个十里长的山沟里。解放几年来,这个交通不便,仅有两个人认字的山村,依靠群众自己办学,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中的文盲,成为宁国县扫盲工作上的一面先进旗帜。
还是在1952年,这里成立了互助组。大家用蚕豆记工,不幸“豆子账”被老鼠搞乱了,有的组员闹着要退组。组长急得没办法,要求组内青年一定要把冬学办好。就在这一年,建立了团的组织,成立了冬学委员会。全村仅有的四个团员,都成了搞冬学的骨干。王应禄当校长,周本旺做民师,另外两个团员做学习小组长。大家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编了快板来对比新旧两个社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学校门槛不沾边,打柴放牛两件事,是祖宗留下的真本钱。自从来了共产党,大家上学把书念,干了活儿又读书,生产学习两样全”。
1953年1月里,不慎失火,把学校的房子和汽油灯全烧掉了。大家并没泄气,马上行动起来。妇女挑土,男的筑墙、盖草,不出半个月,房子盖好了,还做了新的桌椅板凳,里里外外粉刷一新。经过这一番和困难作斗争,农民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有了几年的冬学基础,1956年春天,群众要求办民校,坚持常年学习。要办常年民校,头一椿碰到的困难就是灯油问题不好解决。这时,团员们就发动和组织学员集体打柴,做茶叶,驮毛竹,挑木板,采树种,开荒,积肥,保证了民校的经常费用。
团组织还注意了在农忙时,使学员学文化也不致中断,向学员们提出“停教不停学”的口号,并且按三个生产队划分学习小组,由记工员当小先生,分队长当学习小组长。因此,在春天插秧、摘茶最忙的时候,学员们仍能带着黑板下地,复习功课,互助学习。
经过了几年来的勤学苦练,压竹坑的文化面貌已经起了根本变化。现在,全村共有青壮年五十九人,有四十一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有四人在小学念书,76.2%的青壮年扫除了文盲。而在三十三个青年当中,除了一个半文盲外,全部扫除了文盲。这个闭塞的小山村,用笔杆的人多起来了。它不仅在文化上一跃而成为宁国县的先进村,而且在生产上也成为社里唯一的模范队。
(郑荣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