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文字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05
第8版()
专栏:文字改革杂谈

  文字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
  沈尹默
文字改革是从六亿人民利益着眼来进行工作的,而且是遵循着文字演进的历史过程必然的规律来次第进行的。所以它很容易被人民接受,这固然没有专为书法家前途打算,而书写一事,无疑地是包括在内,既然要写,就不能没有美丑之分,点画能写得美观些,谁不愿意?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会牵涉到书法上面去。文字虽然改变了,却与书法的研究丝毫没有妨碍。就是单从书法观点来说,它的兴废问题,也不是凭少数几个人的爱憎所能决定的,若真到了六亿人民都不去理睬它的时候,你要想它不至于废弃,那是谁也办不到的事;不然的话,只要有人没有忘记它,而且不问是老是少,是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都略有几分觉得它的可爱,那你就是万分不愿意它兴盛起来,也是无法办到的。这种道理,不辩自明,我想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就是到了进一步文字改革的时候——明显地说,到了实行拼音化的时候,方块汉字,还有存在的可能,因为还有它的特别用场,不过是不归一般人来使用,而是只供专业的人来使用罢了。
有人说文字简化后,写起来就不像样,这是受了以前不许写破体字的清规戒律的影响,以为破体字是不足登大雅之堂的。其实,这是到了清代乾隆以后,才严格起来的,以前是没有这种限制的。不妨试将历代书家实例举几个来看,每一次字体改易,必有写新体字的书家出现。如大篆变为小篆,就有一位小篆书家李斯。小篆变为隶书,又简化成章草,就有了现在尚存在的许多有名汉碑的书家,其中最有名的,如蔡邕、梁鹄、锺?;草书家有张芝、索靖等人。到了行楷时代,最有名的,要算锺、王,他们无一不是新体字的书家,他们没有一个人菲薄过新体字,只有像韩退之那样好古之士,才说过“羲之俗书趁姿媚”,但这也不过为作文字抬高石鼓文才这样说罢了,本不足为定评。再就六朝碑刻来看,好多名碑中,破体字就不少,不曾看见他们有不满意的说法,也只有学者们如颜之推才加以讥诮。
今天的书家必须为人民服务,若果不愿意写六亿人民所要用的新体字,那是大不应该的。至于有人说,简化后有些字,既不好看,又不好写,那只是不大习惯的缘故,难道旧体字中个个都是好看好写的吗?如“孑”“孓”、“凸”“凹”等字,我觉得写起来就很难得好看。
我的看法对不对,自然还要大家批评,如果照我上边所说的理由来下一个结论,就是:文字改革与书法研究,并无妨碍,简化了的字体,也有写得好看的可能。至于恐怕要把汉字废弃,这有类于杞人忧天,大可不必,何况最近周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关于汉字的命运,已经说得很明白透彻,尽可放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