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开渠穿过两座山 万亩旱地变水田 蔡以田代表报告谷城县傅湾乡群众自力更生兴修水利的英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07
第3版()
专栏:

  开渠穿过两座山 万亩旱地变水田
蔡以田代表报告谷城县傅湾乡群众自力更生兴修水利的英雄事迹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关于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五八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一波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彭真副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我现在仅将傅湾乡旱田改水田的问题向大会作一介绍。
我们傅湾乡位于湖北省谷城县西三十华里,南河下游的西南岸,是一个半山半平原的地区。全乡土质多为黄、白粘土、油沙、夹沙和石渣子土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植作物,历年以稻、麦为主。但是,水量不足。每到拔麦和插秧时,水渠就发生枯竭现象。因此,在历史上经常闹水利纠纷,甚至发生人命事件。
而在我们乡的周围有一条水量充沛的南河水却白白浪费掉了。当地群众很早就想修条大渠,将南河水引来灌溉,但是,解放前,人心不齐,也没人组织,治理南河的愿望从未实现;解放初期,当地群众也想修这条大渠,又因没有组织起来,缺乏资金,仍没治理。长期以来,群众只好望着那滔滔的河水向东流去,发出叹息的声音:“南河水救不了田!”
可是,在这次农业大跃进中,我们却把这多少年来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去年九月,乡里开支部书记和社长联席会议,传达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兴修水利的指示,号召打井修渠。我们就决定由南河上游到我们村前修一条二十多里长的大渠,将河水引来,扩大灌溉面积。会后,我们勘察了渠道,又作了动员。全乡群众都一致表示拥护。接着就动工了。全乡每天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参加修渠运动,大家干劲非常足,遇见悬崖就辟山,遇见洼地就垫土,无论黑天白日,下雨或降雪从未停工。比如开工后不久遇见一个山头,有的地方人们站不住脚;山头下边还有一个几丈深的积水潭,一失足就有淹死的危险。社员们就献计策,在山腰开渠,将水引过山去,为了安全起见,在山上打上铁椿,先用绳子将人拴上,然后系下来,打炮眼放炸药。这样便使水渠很快通过了这座山头。
接着又遇到了一座悬崖。这一座悬崖比第一座山头又高又宽。社员们知道:在山腰修渠根本没法通过。于是,大家就决定在山顶上打四眼八丈深的井,然后由四处往两头挖,将悬崖打通,使水流过山去。这样,我们又使水渠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座悬崖。
另外还有一个较好的情况,这就是往年兴修水利都找政府贷款,今年兴修水利都不要政府贷款了。我们那里社员们提出一个口号:“穷地区,要用穷办法,改变穷面貌”。办一切事情都打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主意。我们开始修渠时,计算需要钢筋五十吨、水泥一百五十吨、炸药一万斤,还有开山用的一些工具等,共计需要花二十一万元。经过社员们讨论,都不同意花那么多钱。于是,大家便从多方面献计策,想办法:用葛藤和竹杆当钢筋、用黄土当水泥、用干牛粪和猪毛代替一部分炸药,收集社员们的废铁打尖镢。结果一计算,我们只花了二万五千元,节省了大批资金。
我们原计划这条大渠要到春节前修完,由于广大社员们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生产积极性,结果提前二十多天就完成了。而且还修了一个四十七公尺宽、二千公尺长的一个拦河坝,打通了一个四百二十六公尺长的大山洞。另外,还垫河滩地二十多亩。总计这些工程,可以使全乡改田一万多亩,其中我们新生活社的旱田可以全部变成水田或水浇地。基本上消灭了旱灾的威胁。我们多少年来的愿望实现了。这说明只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新社会,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办到这样艰巨的事情。因此,当大渠通水的时候,群众编出一首快板到处传颂:“河滩变良田,秃山变良山;大家加油干,幸福在眼前”。
目前,我国人民已经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执行规模更大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都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就必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因此,我们社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精神已订出十年远景规划。争取今年粮食要增加一番还要拐一弯,棉花增加三番,油料增加二番。我们是有充分信心实现这一计划的。因为我们采取的增产措施是可靠的。这就是:除了运用大渠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以外,还要大力积肥,争取实际用肥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五点二九,开荒三千亩,并进一步改革农业技术和改良农具。
目前,我们社里的社员们正在根据这一规划,大力改田、积肥,加强麦田管理和准备开荒,为实现这一规划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