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贯彻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0
第1版()
专栏:社论

  贯彻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
本月6日,本报发表了贵州省教育厅长田君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这个发言生动地介绍了贵州省群众办学和勤工俭学的情况。这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近年来出现的极为可喜的新气象。一年来各地群众自己举办的中、小学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据十五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民办的小学有二万五千六百所,学生有一百六十一万多人;据十八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民办的中学约八千个班,学生四十二万多人。这些由人民群众自己办起来的学校,都贯彻了勤俭办学、依靠群众的方针。学校的筹建都经过群众自己商量。校舍采取因陋就简的办法,有庙宇的利用庙宇;有祠堂的利用祠堂;没有庙宇祠堂的就由群众捐点料,献点工修起来。教室的桌椅由学生家庭解决。
我们的国家对教育事业是极为重视的。八年来,小学的在校学生已经由二千四百万人增长到六千六百九十六万人,中学的在校学生已经由一百二十六万增长到近六百万。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对提高文化水平的要求是日益增长和迫切的。国家目前的经济条件还不可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党和政府适时地提出了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因而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群众自己起来办学,弥补国家办学的不足。贵州等省在这方面获得如此巨大的成绩,说明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群众办学的潜力是很大的。几间房子、几十张桌椅,对劳动人民来说,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完全可以动手办起来。发动群众办学,是满足人民文化要求的有效办法。我们认为,全国各地都应当大力提倡和支持这种做法。
在民办中、小学中,学生来自劳动人民。他们为了坚持读书,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很自然地找到了勤工俭学的道路。有些学校很重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形成了勤工俭学的风气。贵州七碗架群力农场业余中学的学生勤耕苦读,半天读书,半天生产,雨天多读,晴天少读,学习以外的时间就自己开荒、种地、喂养牲畜,还修了三间教室、八间宿舍。他们学习也很紧张,课程基本上和普通中学一样,但是教学密切结合生产,因此教学成绩和效果都很好。目前勤工俭学的方针不仅在民办学校中已经贯彻,而且在国家办的学校中也开始受到重视。如郑州第七中学把学生分成“全走读班”、隔日、三日或一周走读班。走读的学生早上带着镰刀、篮子或粪筐,放学回家时就沿途割草、拾粪。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他们把勤俭办学同勤俭生产结合起来,今年将不用国家花一个钱,达到学校全部经费自给。这种风气在高等学校里也正提倡着,许多农业院校已经把实习农场变为生产农场,工业院校也提出了把能够从事生产的实验室实习工厂变成生产工厂。
贯彻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学校的经费可以大大地削减;可以使学校不仅只有消费和支出,还能有生产和收入;人民助学金的数量也可以大大削减。节省下来的经费可以增办新的学校,增设新的班次,增招新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知识的劳动者。
在我们人民教育事业里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是极为可贵的。它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正在彻底地摆脱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循着理论联系实际、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的轨道前进。这种新的风气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大大前进一步。
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八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基本上是循着这一目标而进行改革和建设的。过去的教育改革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但是,过去的改革还不深、不透、不彻底。某些方面的教育方针本身也有不够明确的地方。这突出地表现在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脑力劳动脱离体力劳动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过去一个时期,学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去农村,不愿下工厂,轻视体力劳动,就是证明。这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我们教育事业中的反映。资产阶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年成为自高自大、轻视劳动、轻视工农群众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显然是和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性质相违反的。因此,根据党和国家的明确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使它完全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的学校,应该培养忠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采取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是提高学生政治品质和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在我们的学校里,必须使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劳动,养成勤耕苦学、勤工苦学、勤劳节俭的风气,使他们在政治思想上得到改造,在业务上得到有用的知识,作到又红又专,在学校中就是爱劳动的知识分子,出学校后就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
但是,这种办学的方针,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在所有学校中都已贯彻执行。有一些抱有资产阶级教育观点的人,或者墨守成规、害怕改革的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同志在内,他们中有的对于这个方针采取漠不关心或者等着瞧的旁观的冷淡的态度,有的人则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反对这个方针。对于民办学校,他们说,民办很好,但是不正规,降低了学校水平。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这是经不起批驳的。理由很简单,民办一个学校就是多一个学校。对群众来说,多一个学校比少一个学校好,识字比不识字好,多识字比少识字好。至于学校的质量,即使略低一些,群众却认为总比不读书好。民办学校就是要按当地的实际条件来办,能办多大办多大,能办多好办多好,不必强求一律。强求一律的结果,势必少办学校,使群众减少读书的机会。对于勤工俭学,他们说,又学习又劳动,就会降低学生的水平。这话也是经不起批驳的。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学生,培养一个有知识同时能把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学生,这是人民教育事业的提高,而不是降低。这无论在政治质量上(应该说特别在政治质量上)或者学科质量上都是如此。河南省长葛第三中学提倡勤工俭学后,学生升学率比河南省许昌专区的平均升学率高10%。事实证明,只要安排得好,学生的质量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贯彻群众办学的方针,充分发挥群众要求子弟学习的积极性和办学的潜力,举办更多的民办小学和中学。同时,我们认为,必须在各方面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在所有中等技术学校中,应该学习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的榜样,实行半工半读,利用附属工厂进行生产,作到自给,或者半自给。在高等工业院校里,应该把能够从事生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变成生产工厂,实验和实习设备不足的学校,应该和附近的工厂订立合同,有计划地参加生产。在中级和高级农业学校中,有实习农场的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农场的生产,同时要和农业社订立合同,参加农业社的生产,教师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住在农业社里,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并且帮助农业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农业学校应该接收农业社所保送的有学习条件的青年农民入学。在城市的普通中学中,如果有可能,可以由几个学校联合设附属工厂或者作坊,使学生参加生产;也可以同附近工厂、作坊以及服务性行业订立合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凡有耕地的中学,可以一校或几校设立附属农场,没有耕地的可以同附近的农业社订合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社的劳动。至于综合性的高等学校,则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劳动锻炼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我们一举而达到四个目的:第一,从政治上说,使知识分子改造思想,从教学上说,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二,通过劳动生产解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第三,解决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第四,从经济上说,可以使国家增加生产、节约开支。所以说,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
为了贯彻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我们认为应该在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中和学生中展开一个大辩论,把道理辩论清楚,使这种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新风气普及全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跃进,使我国更快地建设成为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