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生产跃进人心暖 不怕风雪刺骨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0
第2版()
专栏:

  生产跃进人心暖 不怕风雪刺骨寒
巴彦胡代表介绍肇源县群众的干劲说
山河都可改,跃进亦不难。要坚决的跳,狠狠的跳,今年跳到黄河北,三年跳到黄河南,十年之内过长江。粪肥不足可以多攒,种子不纯精挑细选,畜力不足开展“黄牛训练班”,时间不足起早贪黑的干。
我衷心拥护大会的各项报告,并认真贯彻执行。我仅就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一九五八年争取全县亩产四百斤的情况汇报一下。
我们县的生产高潮是处在如下两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第一、一九五七年全县遭受了特大的洪水灾害。淹没百分之四十二的合作社,二百多个屯庄,一万八千多间民房;淹毁百分之四十三的农田。灾民占全县农业人口的百分之五十。第二、去冬降了几十年来少有的三尺多深的大雪。天气也比每年冬天冷的多,冻地四尺多深,滴水成冰。
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掀起生产高潮,能不能跃进呢?当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经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对比,认为能够大跃进;另一种是:黑龙江是祖国的最北方,冰天雪地,无霜期短,每年一作,人畜力少,肥料也少,负担地多,旱涝也多,所以认为跃进不可能。这些同志只看到了困难的一面,消极的一面,缺乏对实际变化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缺乏对新形势的全面分析,没看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因而存在有保守思想。当然灾情是很严重的,困难也不少。但是,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受灾之后,广泛的发动了生产自救与重建家园的工作。经过二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把大水排了出去,新房子又盖起来,合作社又恢复了原状,牛马羊又领回了村庄。同时国家也给予了必要的扶助和救济,灾民生产自救的干劲大受鼓舞,现在一部分灾社的收入,已达到灾前一般社的收入水平,大部分灾社预计在一季度内,赶上灾前一般社的收入水平,所以灾区的生产高潮和一九五八年的生产准备也迅速的搞起来了。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为全县实现四百斤,掀起的冬季生产高潮的情况。
到底能不能跃进
经过调查研究证明:从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的三年中,全县已有六十五万多亩土地的产量实现了四百斤至六百斤。其中不仅有四万三千亩大豆和八千八百多亩小麦,而且有二万八千多亩跨过了黄河——达到了五百斤至六百斤;永利乡红旗社平均亩产达到六百斤。这就足以说明,黑龙江省不仅能够实现四百斤,而且可以超过四百斤。
为什么产量有高有低
在同一地区,同一作物,同一年份,同一领导的情况下,为什么这部分土地高产,其余土地产量不高呢?这个问题,曾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党代表大会,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各乡、社,通过大鸣大放,进行过大辩论。除检查回忆了过去领导不够,急需抓紧赶上去外,对已实现亩产四百斤的土地,就其主要增产原因方面,概括了十八个字:水利好,粪肥多,种子优,禾苗全,病害少,耕作细。对没有实现四百斤的土地,作了三条分析:(一)低洼地带,汛期备受洪水侵袭,雨季积水成灾,土质碱性强、渗透不好。全县累计八年来因涝绝产面积为一百八十万亩,相等于全县在八年中少收一年,约损失四亿斤粮食;(二)沙丘地带,土质贫瘠,干旱缺水,土壤中含有机质和石灰质少,产量太低;(三)平原地带,土质较好,有机物含量占百分之十三左右,但每年施肥量少,每亩仅在两千斤左右,加之春季雨少,秋季雨多,旱涝不均,影响增产。
从一九五五年全县试种了三百六十亩水稻丰产后,到一九五七年水稻发展到六万亩,既增产又解涝;宏伟社修建了三十里长的排水、蓄水、防水工程后,全社三万三千亩土地丰收了;新站乡修建了四十里长的工程,保护了三万亩洼地免于内涝等事实证明:全县已经进行的三百五十多公里长的水利工程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是没有收到更高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治、利等左右上下的全面综合治理措施。
  找到增产关键,大力发动群众
关键抓住之后,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党代表大会都分别的做出了决议,一致认为,必须下定最大的决心,拿出革命的干劲,彻底发动群众,掀起以水粪为中心的生产大跃进,迅速变水害为水利,争取一九五八年每亩实现四百斤。经全县三级党组织的保证,在二千五百多人参加的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议定:“山河都可改,跃进也不难。要坚决的跳,狠狠的跳,今年跳到黄河北,三年跳到黄河南,十年之内过长江。粪肥不足可以多攒,种子不纯精挑细选,畜力不足开展‘黄牛训练班’时间不足起早贪黑的干”。总之,大家一致认为:困难挡不住英雄汉,男女老少一齐干,有什么困难克服什么困难。把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又进一步作了宣传,广大农民通过制定一九五八年生产计划,普遍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由此,农村更加沸腾了,人心振奋了,干劲越来越大了。群众说“生产跃进人心暖,不怕风雪刺骨寒”。虽然冒着几十年来少有的三尺多深的大风雪和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顺势进行了男女老少齐发动。高潮迅速的形成了。其特点是:干部决心大,群众干劲足,行动范围广,参加人数多,工作进度快,生产质量好。二个月来参加人数达十三万人,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积出粪肥二百七十万吨,占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为一九五七年的百分之四百),已送出冬粪一百四十万吨(等于一九五七年全年施肥量的百分之二百),修出厕所两万六千多处,挖出尿坑四万五千多个,盖出马棚两千八百多间,改良土壤一万亩,拖冻槎子五十万亩,打井五百多眼,完成防洪,排涝,水田等土方工程一百二十万方。冻地层四尺多深,大镐刨断了,换一个再刨,农民说:“一镐没刨动,二镐硬如钢……五、六镐后刨裂缝,八、九镐后装满筐”;“别看地冻四尺深,冻手冻脚不冻心,镐比地硬,心比镐还硬”。像社员曹奎五的双手震破五个裂口,他用线缝上,用布包好,脱下棉袄,还干的汗流满面。他说:困难不怕,血汗可流,每亩四百斤不能不收。社员赵金小组每日每人平均完成冻土六立方(超过夏季日土方量),引起了许多社员学习他们的先进纪录和干劲,同他们提出挑战。为了昼夜一齐干,农民创造了多快好省的“冰灯”,从远方沿松花江看去,好像是蜿蜒如蛇的长城,实际就是上万农民干夜班的冰灯。白天红旗招展,夜晚灯火齐明。他们说:坚决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拿出真心实力来搞生产大跃进,迅速的把黑龙江变成祖国产粮更多的谷仓,三年过黄河,十年跨长江。这种豪迈的心情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的行动目标。如和平、老虎背两个乡,在三至五天内就打出六十多眼井,不顾天冷,蹲在二尺深的井水里掏泥。沿海社的四千亩水田干线工程,十五天的计划,七天七夜就全部完成。老虎背乡的三里长干线工程,男女老少一齐干,三天三夜完成了。因此许多老农民说:“北大荒”的冬天,也变成了春天;黑天变成了白天,老汉也赛如青年了。由于各项生产任务的齐头并进,加上生产救灾与粪肥数量的巨增,车马过分繁忙,如不抓紧在冬季把粪送出去,将使施肥计划落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妇女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她们除了大量的积肥选种外,并大量的参加了送冬粪运动。仅以愉快乡为例,就有四百六十七名妇女拉着一百二十个爬犁(雪橇)送冬粪;永利乡妇女大量用人力送粪后,将缩短四十天的送粪计划。由于变冬闲为冬忙,耕马的使役率提高,并因受灾的影响与一九五八年生产任务的繁重,普遍感到饲料不足。经过在重点乡社试点的结果证明可以在全县内掀起挖掘代用饲料的运动,以缓和饲料不足的困难。经全面发动后,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里,搞出八千五百吨代用饲料,平均为每匹耕马积蓄了五百五十斤左右。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阶级友爱、互助互济的教育,以四个非灾乡帮助一个重灾乡,采取这样包干帮助的方法解决了四个严重缺马料的灾乡。预计到二月下旬全县每匹耕马平均可搞到七百斤代用饲料。为了坚决完成全县积肥计划,在许多农业社自己提出:“挖出包泡底,推倒老墙根,所有粪源大翻身,坚决实现四百斤”的口号下,有的社把三尺多深的冰层刨开,从泡底挖泥取粪(含多年的腐植质),并开展了“粪坑挖净,粪源找净,厕所起净;大街扫光,粪蛋拣光,畜圈起光,城粪下乡;锅台、炕洞、碾台、井台、老尿窝、破房框都来个大翻身”的积肥运动,七十多岁的奶奶,八十多岁的爷爷也领着孙子、孙女来拣粪。早晨起来可以到处看见社里队里的积肥员按户挑尿,绝大部分农民家里都设置了马桶,男女老少、学生、干部,清晨起来拣粪的习惯已形成风气。这种情况在我们那里过去是没有过的。宏伟社给李大娘编了个顺口溜说:……雪下三尺刮北风,妇女攒粪不消停,有位大娘本姓李,年过六十零四冬;妇女选她当组长,她愿挂帅去领兵,拣粪赛过青年汉,不亚当年穆桂英……。头台乡东大社两对新婚夫妇,为坚决完成当天的突击任务,当晚都没入洞房,他们说:“为了生产跃进忙,我们先不入洞房”。像兄弟争先,叔侄比赛等事例也是很多的。由此可见,我县农村经过社会主义大辩论和农业发展纲要的学习讨论,以及在全国各地生产跃进的鼓舞推动下,社会主义觉悟有了空前的提高,一股政治上的热情,大大的推动着生产的积极性,因而克服困难的勇气十足,劳动积极性充沛,到处都呈现着团结、进步、活泼、前进的朝气,从而给农村带来了许多移风易俗的新气象。农民用生动活泼的口号表示出他们热爱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纯朴心情;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勤劳的双手改变着农村的旧模样。在继续坚持做好一切物质、思想、组织、领导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计算方法,一九五八年将在全县九十万亩土地上,为争取实现亩产四百斤而奋斗。从现在已完成的积肥计划看,每公顷施肥量将由过去的二万斤,提高到六至八万斤,水稻将由一九五七年的六万亩发展到十八万亩,混种面积将达到六十万亩。并通过农村整风、整社、整党,及制定一九五八年的生产跃进计划,各农业社都把实现四百斤的要求,具体的从土地农具到每亩作物的株数,都分别“包”到队、组。并通过民主讨论确定了生产责任制,地块负责制和工种专责制。从各种作物的面积到扶犁点种的技术,均由专人负责,一包到底,负责全年,规定了奖惩制度。
乡乡社社都要开办技术训练班
为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使广大社员,既有“勇”又有“谋”完成今后农业生产任务,通过一九五二年丰产经验的检查总结,结合生产规划,首先在瓦房乡的永合社进行了全民性的技术训练(主要对象是男女社员,社、队干部)。主要内容以作物栽培技术、土壤、粪肥、种籽、病虫害等农业基本知识的训练为核心,通过“献计献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具体消化。试点结果,效果良好,收获很大。不仅推动了生产高潮,也增强了增产信心,把原计划亩产指标提高四百六十六斤。社员徐斌说:虽然干这么多年农业,对农业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太少,不用说别的,玉米杂交授粉我都不明白怎么搞。从而进一步使社员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社员宋老汉说:大白菜起了虫子,都说是虫王见怪,我烧了香,供了面,他也不收兵,这回我算明白这虫子的历史了,再闹虫有办法了。经过这样试点以后,农民要求一年搞二、三次才好,我们也把这个工作当成农村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去完成。因此在进一步加强总结推广一九五二年“整地保墒、合理密植、保苗、增肥、早期排种”的增产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的乡乡社社普遍的开展了全民性的大规模技术训练工作,将在春节后全部完成第一期训练。今后将紧紧结合生产需要每年开展二、三次技术训练,把农民的技术知识提高到更好的水平。
下放干部,加强基层领导
为加强领导,充实基层,乡委书记、乡长均由县委的部长、县人委的科局长去担任。全县一百七十个农业社,已派下一百四十名区委书记、区长、委员级干部,担任了主任、支部书记的领导工作。农民对这批从土改就和他们在一起生产、斗争的老战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下去的干部也都表示了极大的决心和写下了保证书。如组织部副部长王勇说:坚决为党和人民的大业,在农村干到白头到老。下乡之后,一定和农民同甘共苦,提前实现四十条。所以他们下去之后,群众的积极性更高了,干部的事业心更强了。加上工作方法和作风的转变改进,各项工作都立竿见影的迅速收效了。
现在,我们县的冬季生产高潮正在深入发展之中,但我们绝不骄傲,还要不断的同右倾保守思想和因循守旧的观点进行不懈的斗争,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在党的领导下,彻底发动群众,有始至终的把握住增产的关键,用忘我的劳动和愚公移山的革命毅力,同时间赛跑,放下架子,打掉官气,和农民一道的工作、劳动,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信心百倍的去努力工作,为我们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贡献出我们一切力量。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