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江苏两年内消灭旱涝灾害 广东农民正为消除干旱灾害作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1
第6版()
专栏:

江苏两年内消灭旱涝灾害
广东农民正为消除干旱灾害作斗争
本报讯 中共江苏省委通过分片水利会议,在总结群众经验与进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更大规模地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的宏伟计划。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任务从十亿土方跳到二十五亿土方。水利工程进度也可大大加快,今年清明节以前全部完成排涝工程,明年清明前全部完成灌溉工程,到1960年清明前扫尾,一共可完成三十九亿土方的工程。这些工程完成后,将扩大灌溉面积四千四百多万亩,连同原有的灌溉面积,共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8.6%。原订三年内基本消灭旱涝灾害的规划,将提前在两年内完成。到那时全省星罗棋布的小型农田水利加上大、中型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就将使江苏省方圆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一百年到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不出险,十年频率的暴雨不受涝,五十天到六十天不下雨也不受旱的奇迹。
入冬以来,江苏全省即掀起了群众性兴修小型水利的高潮。到2月4日止,平均每天参加小型水利工程的人数达五百万人以上,完成的土方已超过五亿的数字。淮阴专区十二个县市,还开展了每个脱产干部挖“一百方土”的运动。淮阴地委和江都、泗阳、溧水等二十二个县市的党委书记都亲赴工地挖土运土。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进度,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江苏省委又按照本省各种不同地区的特点,由省委书记及有关部、厅负责同志在睢宁、常熟、南通、南京分片召开了水利会议。各片会议都组织代表参观了先进县、先进乡或先进社的小型水利工程,总结了许多来自群众创造的治水经验,确定了各种不同地区不同的治水方针。如睢宁县炬星社按地方等高线分段排水,全面搞沟洫圩田的经验,是平原坡地防涝防旱的榜样。这个县1957年很多地区连续下雨三天,雨量达一百七十五公厘也不受涝。总结了这个县的经验,便确定了整个徐淮平原坡地“以蓄为主,排灌兼施”的治水方针。占全省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平原坡地,如果全部推广睢宁县的治水经验,对改变徐淮地区农业生产面貌将起决定的作用。
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各片会议又把群众的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和综合,归纳出了十三种适应各种不同地区特点的工程规格。这十三种规格大体上包括了每一种类型地区各种不同的情况。如丘陵山区,就根据山区、半山半丘陵区、纯丘陵区、半山半圩区等不同特点,从群众经验中研究出了四种不同的工程规格。有了这具体的规格,就可以大大减少各地群众在兴修小型水利中的盲目性,提高工效,加快速度,挖一方土就可以发挥一方土的作用。
分片会议不仅起了参观、交流和总结经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因各片会议由省委负责同志亲自主持,因此一面就地参观,一面就地批判保守思想,明确土方任务。由于分片会议研究的方针明确,办法具体,大大增强了各地领导干部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讯 南方日报最近连续发表社论,批判部分地区右倾保守思想,要求鼓起干劲,在两年之内作到基本上消灭旱灾。根据最近统计,广东全省一百一十七个县市中有六十四个县市在春耕以前,就可以基本消灭旱涝灾害;到秋收以前又有三十六个县市可以达到水利化。剩下的十七个县到1959年可以消灭水旱灾害。目前全省已开工和完工的工程共计六十一万多处。为了指导运动的顺利开展,广东水利部门正在进行全面规划,准备长年施工,同时大力组织参观,推广先进经验,改进施工工具和操作方法。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空中运土,牛车拉土,牛犁土等,许多地区的工效已提高两、三倍到五、六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广东省委最近发布指示,要求在春节以前,发动群众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作到有缺就修,有漏就补,有缝就填,保证修了能用,为消灭旱灾打下坚实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