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向荒山荒岭索取粮食 罗文才代表介绍民族杂居的叙永县向山头进军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1
第12版()
专栏:

向荒山荒岭索取粮食
罗文才代表介绍民族杂居的叙永县向山头进军情况
十多万劳动大军浩浩荡荡 勇气百倍向大小山头进军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大会的各项报告。
四川叙永县是民族杂居的高山区。重重山,叠叠山,到处是山,平坝地区很少。在这样的地区是否能够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粮食增产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还可能按照县委的规划,到一九六二年,把全县粮食产量,从一九五六年的每亩平均产量三百一十六斤,提高到每亩平均产量八百斤的指标,要求一九六二年达到亩产八百斤的指标,一九五八年一定得来一个大跃进,这是一个关键。目前我县十余万劳动大军,正浩浩荡荡,勇气百倍地向大大小小的山头进军,声势非常浩大,因为我们农民兄弟心里明白,只有把那些飞禽走兽藏身的荒山荒岭开发出来,种上庄稼,我们的大跃进才算有了可靠的保证。我来开会之前,就搞了一个罗锅山。这座山不算大,周围只有五十里路,八百公尺高,一面悬岩,一面陡坡。解放前,只有一个农民在上面开荒,每年收一千五百斤玉麦,后来那个农民栽岩跌死了,这座山从此更冷冷清清,再也没有人管它了。
“愁眉苦脸”的罗锅山 变得衣冠楚楚眉清目秀
这个工程是去年十二月五日开始的。连同正友乡、大树乡以及县城里派来支援的干部、学生、居民,每天一共有二千六百多人在山上工作。锣鼓喧天,满山红旗,比逢年过节还要热闹,这支劳动大军提出的口号是:“不怕冷,不怕饿,罗锅山得向我认错。”大家不等天亮就带起干粮上山,直到天黑才回。有好几次下雨,可是很少有人缺勤,他们总是有一股子劲要干到底。决心要把这座山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缠带子,并披上铠甲,山脚穿上鞋子,鞋底钉上钉子”。群众一旦发动起来,他们的伟大力量是所向无敌的。到了一月初旬,就把这座打入冷宫、愁眉苦脸的罗锅山,硬是完全打扮出来了,变得衣冠楚楚、眉清目秀了。
所谓山顶戴帽子,就是我们在山顶种了二十五万株油茶树,五十万株普通茶树和一万株松树。接着还准备栽上二十五万株桑树。这顶帽子可能比封建时代皇帝老倌戴的帽子还要贵重,因为三年以后,单拿茶树来说,我们就可以每年收油茶籽二十八万八千斤,普通茶叶一万五千四百斤。所谓山腰缠带子披上铠甲,就是要在山腰开拦山沟,挖蓄水塘;所谓山脚穿鞋子,鞋子上钉钉子,就是在山脚砌上石坎并栽上树木,其目的是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所谓披铠甲、缠带子就是为遍山开发出来的坡土梯土,用石头做好保坎工程,还要挖囤沙沟蓄水塘,不让有一点水土流失了。这些坡土、梯土每年可收粮食十六万四千斤,相当于未开发前的十倍。
县委书记领导开发人足板山 要它每年生产十二万斤粮食
罗锅山顶上还有两股泉水,将来还准备将大部梯土变成为梯田,这一来它将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所以我说我们完全有可能提前五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粮食增产任务。现在请让我谈一谈我们的另一个山头进军的情况吧。这座山叫人足板山,周围有六十多里路,比罗锅山矮一点,只有七百公尺高,离城有十里路,熟地很少,满山荒坡、荒土,估计开发出来可以增产十二万斤粮食。开发这些荒山,荒土的劳动大军,主要是县城里的机关干部、学生和居民。因为该山山上、山下的农民都很少。我来北京的时候,由县里每天动员到该山上去和大自然作斗争的平均有七千多人,跟征服罗锅山的情况一样,唱歌声和锄头铁锹声交织成一片,大家都在热情地劳动。
在去年五六月间,大鸣大放的时候,县一级机关里的右派分子,总是恶毒地诬蔑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恶毒地诬蔑我们党和农业合作化。这一次我们把这些家伙集中起来,也带到人足板山上参加劳动,让他们多长一些见识,多受一点教育,从劳动中去改造他们。像薄一波副总理所说的一样,我们要把毒草变成肥料。这些右派分子一般还算比较老实,有的还有一些办法,有个农业科长是个右派,在群众排山倒海的热情劳动的影响下,也还愿意规规矩矩的在劳动生产中去改造自己。如果他们真诚的愿意从劳动生产中去改造自己做好人,总会有一天群众可以考虑摘掉他的帽子的,开发人足板山是县委书记亲自领导的,我计算了一下日子,这座山头可能已经照罗锅山那样,已经被打扮出来了。
在苗族农民最多的栈槽乡、文化乡,群众向山头进军的干劲也很惊人。这两个乡全是大山,田很少,耕地也不多。他们正选择了苗沟、吴家坪、大弯、白撤、大坪上等五个山头进军。这五座山头都比罗锅山大,苗、汉农民兄弟,准备在三年内完全征服它们,一共能增产粮食八百万斤。今年争取增产二十万斤。同时联合海坝乡农民正开一条五十五里路长的堰沟。这条堰沟已命名为解放大堰,它要穿山越岭,把水从栈槽乡引到海坝乡去,使许多梯地变成梯田,并叫一般冬水田永不缺水,每年都能保证丰收。估计可开新田一千五百亩,增产粮食八十万斤到一百万斤。群众提出的口号是:“沟不通,不放松!水不到田,不回去过年!”这项工程目前也可能完工了。
当然增产粮食的办法并不止这一项,但是向山头进军来扩大耕地面积,对我们高山地区说来,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这个工作也很艰巨。但是,经过农村大辩论和党对农民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群众的觉悟高了,革命干劲大了,生产大跃进的雄心也跟着高涨了,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的。我相信,我们全县大约一万个大大小小的荒山荒岭,一定都会逐步让我们按照罗锅山的面貌,把它们漂漂亮亮地打扮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