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改变肩挑人背的旧面貌 解放成千上万个劳动力 四川以革命精神发展水陆交通 因地制宜大力改进民间运输工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2
第6版()
专栏:

改变肩挑人背的旧面貌 解放成千上万个劳动力
四川以革命精神发展水陆交通
因地制宜大力改进民间运输工具
本报成都11日电 记者纪希晨报道:发展水陆交通,改进运输工具,把千百万农村劳动力逐步从肩挑、人背的落后运输中解放出来,投入农业生产跃进的高潮中,这是四川人民力争实现的一个伟大的理想。
丰富的物产,落后的交通,一直是四川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解放以后,四川省农业生产连续八年丰收,交通运输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现在,全省除宝成、成渝、重庆到赶水、内江到自贡等铁路干线外,还有一万五千公里公路,一万二千公里航道,六千公里架车路,一万六千公里驮运路。这个巨大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虽然基本上适应了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初步缓和了生产和运输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广大农村中,物资的集散仍然要靠肩挑和人背。这种落后的运输方式,运量小,费力大,不仅不能完全适应铁路、公路、船舶等现代交通事业的需要,而且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投入繁重的运输中,许多农业社不能抽出更多的人力来进行积肥、改良土壤、水土保持和改进耕作技术等工作。据四川省交通部门调查,现在全省每天有一百二十万个农村劳动力奔忙于肩挑、人背的运输。去年仅集运粮食一项,就花了一亿五千万个劳动日。苍溪县等山区用于运输的劳力,占当地全部劳力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变落后的运输方式,以便把千百万劳动力解放出来,用于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就成为当前保证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关键之一。
四川省交通部门根据这一情况,最近决定以革命精神发展水陆交通,改进运输工具,使交通运输事业也来个大跃进。具体措施是:
一、以发展山区交通运输为重点,在全省建成地方道路网。除开边远山区的个别县城外,保证全省各专区、自治州、县之间在五年到七年内都畅通公路。不通公路的县、区、乡之间,也要改修和新修架车道、驮运道,乡社之间也要把现有的道路进行必要的加宽培修。争取今后五至七年内,修建简易公路五千公里,修建适宜于人、畜力的架车道五万公里,驮运道五万公里,使它们同公路干线联结起来。今年按照经济、适用、不浪费土地的原则和“民办公助”的方针,要新修各种道路一万一千多公里。
二、改进民间运输工具。发展人拉架架车,试制独轮车,改良鸡公车,逐步代替现在的肩挑、人背。新试制的胶皮独轮车,能载三四百斤。一百多元的架架车能拉五百至八百公斤,十数倍于人挑;如果增加刹车和畜力,运输效率还可以提高一两倍。全省现有架架车四万五千部,今年计划发展到六万部。鸡公车仅温江专区就有四十万部,将木轮改大,加胶皮以后,运输效率可以显著提高。南充等地的黄牛原来根本不会驮运,今年计划训练牛驮,用驮运代替人挑。广安县用的煤,过去全是人挑,今年计划增设五十公里的轻便滑车道,改用斗车推运。这样一人一次推一吨,相当于二十个人挑。煤的价格也可以降低。
三、发展内河航运,改进木船运输。积极整理和疏浚能够通航的中小河流,提高水位,延长通航时间,使现在四百多条河流广泛为运输服务。十年内,争取整治开辟航道五千公里。今年计划开辟航道六百七十七公里,河道一千二百多公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