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生产发展无止境 先进经验学不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2
第12版()
专栏:

生产发展无止境 先进经验学不完
吴宪代表说
浙江省完全有信心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亩产“八百斤”、提前九年实现“百斤棉”、提前八年实现每户养三头猪的指标,同时完全有信心提前五年绿化荒山、荒地,提前五年消灭普通水旱灾害,提前五年消灭“四害”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薄一波副总理和吴玉章主任所作的报告。
我们浙江省和全国各地一样,目前正处在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向自然进军的群众性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中。这个高潮是在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整风反右派斗争,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取得了伟大胜利的形势下形成的。这个高潮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正确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力量与智慧的伟大和无穷。这一高潮彻底粉碎了一切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幸灾乐祸”的迷梦和各种污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耻谰言,同时也给予那些消极悲观、右倾保守的促退派一个深刻的教训。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已使浙江省从缺粮省变成余粮省。全省已有三百多万亩的粮食产量达到八百斤,棉花总产量较1952年提高一倍。
高潮首先表现在全省人民以最大的积极性超额完成了农业生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七年,粮食产量已达到一百六十亿斤,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根本改变了浙江在历史上常年缺粮十亿斤左右的情况。浙江现在再也不是缺粮省了,而且每年还能支援国家六亿斤左右。一九五七年的棉花总产量,已由一九五二年四十万六千担提高到八十八万五千担,增长一倍以上,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五。生猪达到五百六十八万头,比一九五二年二百七十八万头增加一倍以上,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百分之十七。其他如络麻、蚕茧、茶叶等也都有了显著的增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省有许多地区,许多农业社已经出现了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三百多万亩(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十分之一)粮食的每亩产量达到八百斤,其中有二十六万亩达到一千斤以上,黄岩、温岭两县和温州市郊区全面实现了“八百斤”,千斤乡、千斤社、千斤队更为普遍。占全省棉花面积将近一半的慈溪县五十四万亩棉田平均产量达到一百零五斤。络麻亩产八百斤到一千斤的将近二万亩,蕃薯亩产万斤以上的有一万多亩,最高的达到亩产二万斤。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全省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合作化的优越性已经成为驳不倒的事实。
十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目前,一年之计在冬天;人人显身手,户户无闲人,群众说:“现在辛苦八十天,将来幸福万万年”。
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倡导的全民整风运动的教育下,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鼓舞下,现在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的基础上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开展积肥和改造低产田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的冬季生产运动。照目前情况看来,这个运动正以万马奔腾之势,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农民们说:“十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目前,一年之计在冬天”。全省兴修水利运动,到一月底止,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亿六千公方的计划,超过一九五六年水利高潮的一倍半。在兴修水利中,出现了许多“移山开河、引水过山”的动人事例。黄岩县幸福乡快乐社的社员们,在缺乏现代工具的条件下,把一块八千斤重的大石头搬上大坝,他们说:“只要劲头大,石头也听话”。兰溪县自从十二月中旬传达省二届二次党代会的精神以后,治水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每日上工人数由一万五千增加到七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一到晚上,他们点着三千盏汽灯、电石灯和无数的灯笼、煤油灯、火把、火堆,夜以继日地赶修水利,形成一个“白天千军万马,晚上遍野灯火辉煌”的轰轰烈烈的场面。做到乡乡建水库,社社修水利,队队都出工,人人显身手,户户无闲人。他们豪迈地说:“白天干,夜里干,实现四十条不怕难”,“现在辛苦八十天,将来幸福万万年”。该县诸葛乡召开二千三百人的水利誓师大会后,庆丰社三百多个劳动力,连续十天十夜抢修北塘水库。社员诸葛珊珊十天十夜赤膊挑土,每担都挑二百斤以上,群众称之为“活武松”。马涧乡一社的社员开挖一条五华里长的引水渠道,要通过一条山岭六个山头,社员们以“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把六个山头削平。江山县爱国社的社员劈开龙山岗,打通悬崖绝壁,越过二个山头修成渠道,翻水过山。瑞安县愚溪水库工地,在一月十一日到十八日短短的七天内,合计创造新式工具三十二种,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改革高潮,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汽灯当太阳,星星当月亮,塘底当战场,锄头当刀枪,在积肥战线上打一个漂亮仗。
冬季生产运动中,反映在积肥方面的全省农民的革命干劲也是十分巨大的。兰溪县在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同时,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山区,到处涌现了积肥的人群。他们积极订出规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男女老幼互相争先。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汽灯当太阳,星星当月亮,塘底当战场,锄头当刀枪,在积肥战线上打一个漂亮仗”。全县从去年十月到十二月底,不到三个月的功夫,已经积好各类土肥二千三百五十万担。该县岩山乡黄溢农业社实行“五找”:“向塘里找塘泥,向屋前屋后找垃圾,向田边路旁找草泥,向坟边路口找狗粪,向阴沟洞里找污泥”、全社在半个月内,就挖了塘泥三十五万担,削草泥一千担。社员说:“我们社里,地面水底,田边路旁,屋前屋后,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积不尽的肥料”。目前全省各地声势浩大的积肥运动,正像兰溪县一样,越来越有劲头的开展起来。
“低改高”,“旱改水”,“瘦改肥”,“小改大、歪改直”,“垟心改河沿”,全省通过五“改”要在两三年内把一千万亩低产田改为高产田。
在兴修水利、大力开展积肥的同时,改造低产田运动,目前也在全省各个地区热火朝天地进行。金华专区二百万亩落后田,要在今年全部改成高产田。绍兴县十三万九千八百亩低产田,现在已改好四万五千多亩。绍兴县并提出“五改”措施,要把“垟心田改河沿田”,“低田改高田”,“旱田改水田”,“瘦田改肥田”,“小田改大田、歪田改直田”。以上五项全部实现,共可增产粮食三千九百八十八万斤,平均每亩可增产三百零七斤。在改造低产田运动中,群众的劳动热情也是鼓舞人心的,他们提出:“不怕天寒地冻,要在八百斤上立大功”的口号。绍兴县仅在一月十七日这一天,全县就有五万四千多男女劳动力投入“五改”运动。许多水利条件很差的低产田,现在已经做到了“沟渠纵横,排灌灵便”。在群众的干劲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在二年至三年时间内把全省一千万亩左右的红壤土、烂水田、垟心田全部改成为高产田是完全有可能的。
农业生产高潮证明,不断建立和打破平衡,是我们事业发展的规律。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基础上所形成的浙江省当前农业生产高潮,不仅为促进全省农业生产大跃进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而且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予我们的教导的伟大意义。
实践证明:“用革命的精神,不断破坏旧平衡,建立新的、先进的平衡,然后又破坏又建立,一浪赶一浪,这正是我们事业的前进的规律”。而在不断突破平衡、不断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关键在于我们坚决克服保守思想,永远站在新生事物这一边,不断给予新生事物以有力的支持和鼓励。如前所述,浙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先进的新生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因而先进和落后的不平衡状态经常存在着。五年来,我们有的县粮食总产量增长百分之七十,有的县反而减产百分之二十;有的最高亩产二千多斤,有的低到只有二百多斤;棉花全省平均每亩产皮棉七十八斤,高的达到二百多斤,低的只有三十斤左右。我们是积极地助长先进的那怕在初期是微小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来带动落后赶上先进,使生产的发展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呢?还是看不到新鲜事物,看不到巨大的潜力,看不到努力的方向,满足于现状,使先进迁就落后呢?毫无疑义,千方百计地支持和鼓励高产量地区的革命干劲,积极推广高产经验,抓住先进事物的主流,以求得落后赶上先进,先进更加先进,不断建立新的平衡,又进一步打破这个平衡,才是促进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唯一正确的办法。
从浙江推广双轮双铧犁的工作来看,也明显地表现出人们对新鲜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说双轮双铧犁糟得很,根本不适宜水稻田的耕作;一种人说双轮双铧犁好得很,热烈地欢迎它,称之为“增产犁”。前一种人对双轮双铧犁这一新生事物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把大批的双轮双铧犁退回给供销合作社;后一种人则全力做好推广工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教会农民使用起来,坚持下去。根据全省各地许多农业社和国营农场使用的结果来看,完全证明了双轮双铧犁是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黄岩县五万多亩用双轮双铧犁耕的田,一般比用土犁增产百分之四点八,最高的增产百分之三十三。这些事实给予保守思想以一个有力的打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支持下,浙江全省正在进行一次关于双轮双铧犁的辩论,它已经成为鞭策我们打破保守思想的一个活的教材。
一面端正政治方向,一面弄通思想,只要克服了保守就能发挥无尽力量。
农业生产高潮的发展,还生动地向我们指出人的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伟大作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坚决走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整风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应当围绕着农业发展纲要,采取“做什么”、“放什么”、“辩什么”、“改什么”的方法,达到既能端正政治方向,又能弄通思想。青田县去年秋天研究布置水利工作时,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着“山区无水利好修”、“国家不出钱,水利办不成”的保守思想。县领导上组织干部学习有关治水的指示,还在全县一万余人参加的各级水利代表会上,组织“依靠谁来修水利”的专题辩论,组织干部、群众参观依靠群众自己力量兴修水利而获得丰收的水库。通过辩论和参观,干部和群众的觉悟提高了,社员们进一步讨论了水利规划,全县除了一个较大的水库需由国家补助二万元外,原来要国家投资的二十多万元,全部都由受益社自筹解决。
依靠国家办大型水利?还是依靠群众办小型水利?这个问题也是通过群众的实践解决了。诸暨县同山乡解放初期,农田抗旱能力只有二十天左右,平均亩产只有三百八十斤。但从发动群众,采取长藤结瓜法兴修了十八个小型水库、十五个山塘和一千三百一十处其他小型水利以后,全乡农田平均抗旱能力提高到五十一天,一九五六年的单位面积产量就超过了八百斤。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认识劳动人民在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革命积极性的伟大作用,就以兴修水利一项,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省修建二十万个小型水库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临海比不过孝感,萧山比不过孟县,说明生产无止境,先进经验学不完。
毛主席指示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是一切工作的指南。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事实证明,凡是由于一度先进而产生生产到顶的自满思想的地区,必然很快地被更先进的地区抛弃到后面去。先进的地区,只有不断地虚心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改进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才能不断地保持先进。落后要向先进的学习,先进的要向更先进的学习。本省临海县花园社的三熟地最高亩产粮食二千一百二十一斤,在浙江算是最高的了,但是湖北孝感的单季晚稻最高的就有二千零二十三斤;本省小麦最高的是萧山县褚东社亩产三百六十三斤,而河南孟县最高达一千斤;本省棉花最高的为籽棉六百零六斤,而湖北麻城县最高的籽棉产量已超过了一千斤。这一切都证明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无穷尽的,生产的发展永远不会到顶,先进的经验永远学不完,任何自满保守都是错误的。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和当前全省农民热火朝天的冬季生产高潮的革命的新形势下,全省七十多个县,已经有三十四个县订出在一九五八年实现“八百斤”的规划,其中三个县、市将实现“一千斤”。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亩产“八百斤”,提前九年实现“百斤棉”,提前八年实现每户养三头猪,提前五年绿化荒山、荒地,提前五年消灭普通水旱灾害,提前五年消灭“四害”。
在前进中是会遇到困难的,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只要我们有战胜自然的决心,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的坚强意志。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正以革命的英雄气概和力争上游的志气,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