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回忆留苏学习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3
第6版()
专栏:

回忆留苏学习的日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员 范培义
我是1956年回国的留苏学生。苏联人民的伟大形象和他们对我们的真诚友谊,在回国以后还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们两国人民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八周年的时候,更使我想念那些亲爱的苏联同志。
当我们刚到苏联的时候,俄文听不懂,于是学校决定单给中国同学开小班上课。在第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位曾因战争而残废了的数学老师感动得流着眼泪说:“今天能教中国同学使我非常高兴,我并因此而感到光荣。”他两手一握作着手势说:“你们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我们的友谊是有着历史传统的,我们将永远站在一起,不怕任何敌人。”
班上的同学都希望而且想各种办法使中国同学学得最好。在平时学习时,苏联同学经常提醒和鼓励我:“你必需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因为你肩上的任务很重大。”在作实验的时候,总是让我站在最前面。我们学校的普什博士,为了帮我们学好材料力学,在材料力学教研室会议上主动提出他将给中国同学进行个别答疑,其他许多老师也都主动地不辞辛苦地对我们进行个别辅导。
苏联同学对我们日常生活上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记得有一次班上同学一起去滑冰,天气很冷,一个苏联女同学坚持要把她穿的大衣脱给我,她严肃地说:“天气很冷,冻坏了会影响你的学习。我是莫斯科人,我习惯于这种天气,冻一点也不要紧。”这些话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的朋友丽达学习得很好。有一天上课时我偶然看见她紧张地记着笔记。仔细一看,才知道她在用两个本子记笔记。原来她是在替一个有病的中国同学记的。
中苏人民深厚的友谊不仅体现在学校里,它遍布于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一次,我们经过小城乌格利奇,路旁很多苏联人都停下来好奇地看着我们,并且彼此讲着:“看,中国朋友,中国朋友!”突然一个老人大声问道:“你们是中国人吗?”我们说是的。他立刻兴高彩烈地一定要我们去他家里,并几次解释说:“因为你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曾旅行到过阿斯特拉罕城,当汽车刚要离开这座城市时,忽然从车窗伸进两只大手,送进了三个大西瓜。接着听他喊道:“亲爱的中国同志!尝尝我们阿斯特拉罕城的西瓜吧,我来不及和你们谈了,因为我要去上班,我是个工人,再见!”的确,中苏友谊处处可见,当你刚一踏入苏联国土时,无论是在大小城市,街头巷尾,都能遇到热情的问候和亲切的关怀,使你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附图片)
不久以前在莫斯科举行的齐白石画展
苏联阿克—卡瓦克斯克植棉实验站科学工作者?希娜在向中国专家介绍工作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