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搬掉绊脚石 生产大跃进 吕鸿宾代表介绍莒县爱国乡克服保守思想后出现的生产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3
第10版()
专栏:

搬掉绊脚石 生产大跃进
吕鸿宾代表介绍莒县爱国乡克服保守思想后出现的生产高潮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吴玉章主任等各项报告,并且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现在,我向大会汇报一下我们农业社生产大跃进的情况。
从前看不见群众的力量,看不见有利条件,认为亩产四百斤再难提高了。现在,治好了“保守病”,今年决定要达到亩产六百五十斤,1962年后达到一千斤。
我们的农业社在山东莒县爱国乡,自然条件不算坏,可是我们社干部特别是我个人有保守思想,最初在研究1958年生产计划的时候,提出亩产量由四百斤提高到五百斤,有的干部还觉得难以达到,等到我们克服了保守思想、充分发动群众讨论以后,情况可就大变啦,1958年计划亩产量已经不是五百斤,而是六百五十斤,这比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多出一百五十斤。我们还计划1962年亩产量要达到一千斤。全社二十多个生产队里,已经有四个队提出今年就要达到亩产量一千斤的奋斗目标。
全社的这个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呢?在没克服保守思想以前,我们对这么高的产量是连做梦也没想到,更不用说能相信它实现了。这是因为我们过去眼睛是向后看,不是向前看,总觉得我们社的亩产量1951年才一百五十七斤,现在达到四百斤,比附近社的亩产量也高,再很难提高了。因为有了这种保守思想,自满自足,也就看不见群众的力量,看不到发展生产的各种有利条件,也就失去了增产的信心。党中央提出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和水、肥、土三大增产关键,才擦亮了我们的眼睛,再加上省、县党委的帮助,充分发动了群众,就基本上治好了我们的“保守病”,心里亮堂了,脑子清楚了,这才找到了增产的方向。现在,我们不光认为一定能实现六百五十斤和一千斤的指标,而且还相信能够大大超过。
计划不是说空话,实现指标有条件。我们的增产措施有四条。
这可不是空话,而是真正有实现这个指标的各种条件,有无穷无尽的生产潜力。挖掘这些生产潜力,也就是我们实现增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点,是水利条件很好,多多兴修水利。我们过去对水一直没好好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可灌溉七千亩,可是过去只灌溉了三千亩;过去地里有了水就排出去,没有想法蓄住,结果不光天旱时缺水,而且也使土质和粪肥流失。我们这地方在地里上粪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假如一年每亩地平均上粪一千多斤,那么一亩地现在应该有三十多万斤粪了,这么多的粪肥可铺一尺厚,种子应该种在粪上才对,可是为什么地越来越薄呢,就是因水土保持不好。现在我们决定贯彻以蓄水为主的方针,打算在春节前后修建四个水库,新建四个蓄水池,打三百眼井,利用七个常年存水的湾,在1958年90%的田地实现水利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水不下山,土不出地”,既可防旱,也可防涝,做到“旱涝保收”。
第二点是:多施肥料。除了充分利用各种畜肥以外,还要多搞人造肥。像淤泥,圈底土,废掉的屋墙土,屋里、院里、街上的地面土,都可以上到地里。还有人尿,过去都没有积起来,今后要积起来大量利用。去年我们平均每亩地上二千四百多斤肥料,今年计划达到两万多斤,而有些生产队,每亩地还要施肥三万多斤。
第三点是:改良土壤,精耕细作。过去我社种地瓜没有事先翻地的习惯,其它田地冬天翻一遍的也很少。今年打算都在春耕前耕和深翻一遍,根据过去经验,这对增产有很大好处。我们还提出了“坡地菜园化”的口号,就是要把坡下地像侍弄菜园一样来侍弄,这样过去产量不高的坡下地,也一定会像菜园一样,为俺们生产更多的产品。
第四点是:发动全社一切劳动力、半劳动力参加生产。过去我社劳动力有剩余,自从兴修水利,积肥运动开展起来,又感到劳动力不足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除了组织整劳动力百分之百地参加生产以外,还发动半劳动力,像老汉、儿童来参加生产,还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劳动。这样,按照原来的规划,我社劳动力不但百分之百地参加了劳动,而且是百分之一百三十、百分之一百四十地参加了劳动。
农业生产高潮起来了,“白天地动山摇,晚间灯火一片”人人生产劲头都很大
生产潜力真是无穷无尽,可是过去保守思想蒙住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这些有利条件。我个人体会到,保守思想是一块阻止生产大跃进的石头,不搬掉它,要大跃进就十分困难。我社为什么从1952年到现在一直保持亩产四百斤的水平呢?就是因为我们有保守思想。等我们一克服了保守思想,情况一下就变啦,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我社经过社员讨论,制订了1958年和1959年到1962年的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以后,从去冬以来,已经展开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全社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卷入到这个运动中来。处处都在兴修水利,家家都在积攒肥料,真是像人们说的“白天地动山摇,晚间灯火一片”,那股生产劲头真叫人感动,也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人定胜天”的道理。
现在让我举几件事,就可以看到我社生产劲头有多么大。社员们为了多施肥,已经把街上、院里、屋里的土都挖了一层,连扳掉的老房子的屋墙土也搬到了地里。全社很多土地都重新翻了身,社员们白天翻不过来,就晚上翻。七八十岁的老汉、老妈妈,只有几岁的儿童,也都参加兴修水利和积肥的运动,每天在街上都可以看到端着瓢的小孩拾鸡粪。前面我说过攒尿的事,为了把尿尿在尿罐里,我的一个三岁的小孩有次到街上玩,一下来了尿,他就两手?着小便,撒腿就往家跑,到底尿在尿罐里。又一次,他到邻家串门,有了尿来不及跑回家,一着急,就尿在邻家的吃水罐里。像这类事,实在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说啦。
我社社员们为了反映生产高潮和幸福生活,编了一个快板,现在我就用这个快板来结束发言:
莒城北,洛河南,
爱国社在中间。
东临沭河岸,
西靠玉皇山,
有山有水有平原。
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后,
山清水秀遍地是畦田,
多年的荒山变果园,
不好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
一年超过五百斤,
五年跨过长江南,
多年的草房变成瓦屋檐,
家家有余粮,
户户有余钱,
到那时;
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美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