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把好戏送到广大工农面前 梅兰芳代表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3
第10版()
专栏:

把好戏送到广大工农面前
梅兰芳代表的发言
我衷心拥护大会的各项报告和各位代表的发言。我前天又听到了钱俊瑞代表的发言,其中谈到了戏剧界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完全同意。我是一个京剧演员,想对戏曲方面讲几句话:
戏曲演员在旧社会受压迫被轻视,名望很高的程长庚的遭遇就是明证;而今天,戏曲工作者参加了政权,得到了照顾,后继有人;右派分子的今不如昔的谬论完全破产。
谁都知道,戏曲演员在旧社会里是受压迫、被轻视的。而右派分子却偏说“今不如昔”,转湾抹角地诬蔑解放以来,戏曲事业毫无成就,对演员不重视,以致穷愁潦倒、老泪纵横。这种颠倒是非、抹杀事实的怪话,当时曾在戏曲界一度引起某些人思想上的混乱。今天我还想把演员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迫害,与解放以后得到的荣誉和地位,两下对比一下,弄清是非。
我们的前辈程长庚老先生在一百年前是京剧创始人之一,他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成就,道德上优良朴素的品质,至今为戏曲界所尊敬。在他管领三庆班的时候,为了维持全班同业的生计,定有这样一条班规:外边如约堂会,必须用三庆班底,不得单约本班好角外串。有一次都察院团拜,单约他去唱一出戏,用的却是四喜班的班底,程老先生不去,有一个和他认识的御史,派人去叫他,他还是不到,这个御史就把他拘捕到场,锁在戏台旁边。有人劝他何必这样固执,吃眼前亏。他说:“我若唱这一回,以后别的外串,我就不能不唱;我一人得钱,对不起三庆众弟兄,所以宁可受辱,决不破例。”这件事已经足够说明统治阶级对艺人的压迫。程老先生在旧社会戏曲界是威望最高的,尚且受到这样的迫害,别人就不必说了。
从清末一直到解放前,国内各地演员,唱了一辈子的戏而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是屈指难数的。有些曾享过盛名的老艺人,晚年潦倒,甚至于穷饿而死没人管。这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事实。至于艺人在旧中国,没有社会地位,受人轻视耻笑的情况,更不用说了。
现在,我们再看看解放以后的今天,党和人民政府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呢?首先是戏曲工作者参加了政权,做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全国各地的艺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就是一些失去工作能力的老艺人,也受到了生活上的照顾。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中央人民政府还特别拨出专款救济和补助各地的艺人。
为了培养下一代,政府还在各地举办了戏曲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吃的、住的都很好。
文化部所属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每年举办演员讲习班,提高了演员的艺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从旧社会过来的戏曲演员,文盲、半文盲是相当多的,经过政府对戏曲界展开扫盲运动以后,绝大多数已能看报、写信、抄剧本,他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
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党在政治思想领导方面,通过学习会和听报告等等方式,使各地戏曲工作者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由于政府和人民的重视,还为萧长华、盖叫天、周信芳诸位先生和我隆重地举办了舞台生活纪念。几年来,不少剧团能够在世界各国舞台上表演中国戏曲艺术,与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得到了国际上的声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祖先所梦想不到的光荣。
从上面新旧两种社会的对比,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右派分子今不如昔的谬论就完全破产。
戏曲事业现在必须急起直追,配合工农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在这次反右派斗争中,我们已获得了伟大的胜利。目前工业、农业热火朝天的干劲,在全国普遍高涨,我们戏曲事业,当然也必须急起直追以配合工农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毛主席告诉我们:“我们正在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我相信,我们的文化建设高潮,也是不会落后的。
那么,我们戏曲界今后应该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两点着手进行:
勤俭办团、克服浪费
一九三五年我第一次到苏联演出,聂米洛维奇·丹钦科老先生对我说:“我看了中国戏,感觉到合乎‘舞台经济’的原则。”他所指的“舞台经济”是包括全部表演艺术的时间、空间和服装、道具等等在内的。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来我们的传统戏曲,最注重舞台上的表演艺术,至于舞台上所使用的一切东西,都要求经济耐用,为表演服务。就拿服装来说,我们讲究的是什么剧中人的身份,穿什么样的服装,前辈们有句老话:“宁穿破,不穿错。”譬如旦角做了一件“黄帔”,演任何朝代的后妃都可以穿。一个戏班,只要制备了一份戏箱,从城市到乡村带着跑,什么戏都可以演,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近几年来,在这方面是存在着一种铺张浪费的倾向的。有些国家剧团往往不仔细研究剧中人的身份、性格,喜欢独出心裁,添制新的服装,这些服装却只穿过几次,甚至一次也没有穿,就让它躺在箱底里,永不见人,造成服装的大量积压。在排演新戏的时候,做布景原是可以的,但有些剧团往往搞一堂奢华的布景,或者设计一批专用的服装道具,其目的不过是讲排场、摆阔气、盲目地追求所谓艺术上的“真实”。这种不切合实际的作风,是违背“舞台经济”原则的。我认为,所以造成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有些戏曲工作者片面强调艺术效果,慷公家之慨,不注意精打细算;另一方面,在剧团个别领导上支持了这种做法,助长了某些演员的骄气和娇气,反映了领导上存在着官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对待艺术的轻率态度。这样发展下去,不仅浪费国家资金,更严重的是将会引导表演艺术逐渐走向衰退的道路,这种倾向我们是必须加以纠正和防止的。
多演好戏,丰富剧目
在全国人代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我们戏曲界七位代表联名发表了一个反对坏戏,多演好戏的建议,得到了广大演员同志的热烈响应。半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各地演出的剧目虽然还有个别做得不够彻底,但总的说来,基本上已经停演了坏戏,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在这里,我希望戏曲界全体同志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现在,坏戏虽然已经在舞台上站不住脚了,但在多演好戏方面,我们做得还是不够的。我们已经挖掘出五万多个传统剧目,在这一笔丰富多采的遗产里面,可供我们采用的,我想是不会太少的,希望戏曲界同志们多多加以选择、整理和改编,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另外,有些剧种适合演出有关现代生活的剧目,并且已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是我们戏曲界一支宝贵的新生力量,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继续前进。
在今天工农业发展的新高潮中,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和基层去参加劳动生产,鼓起了革命干劲。我们戏曲界也已经有不少的人怀着革命热情,纷纷地上山下乡,把好戏送到广大工农群众面前,丰富农村工矿的文娱生活。通过亲身的体验,不但可以学习到广大工农群众的优良品质,还会从实际生活中取得素材,编写出好的剧本,以丰富我们的上演剧目。同时,在我们的思想改造上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我还要说,就是我领导的中国京剧院,这几年来,虽然完成了不少任务,有了一些成就,但在人力物力的积压浪费上,也是相当严重的,这当然是官僚主义作风所造成的。在这次整风运动中,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发现许多问题,目前正在检点队伍,清查物资,对症下药,拔除病根,我保证今后一定努力改进,以新的面貌来迎接伟大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以上所说,如有不对的地方,请诸位代表予以批评、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