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自力更生发展食糖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3
第10版()
专栏:

自力更生发展食糖生产
吴鸿宾代表说甘肃适宜甜菜生长。建立小型加工厂,投资少,收益大,设备经济,方法简单,最适宜在农村推广。
我完全同意彭真副委员长、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的报告。现在,我就在甘肃省发展食糖生产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我们甘肃省需要的食糖,一向是从很远的广东、四川、黑龙江等地运来的。几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食糖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而全国的食糖供应又是比较紧张,因此,甘肃的食糖往往供不应求,兰州市也不断出现食糖脱销的现象。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向国家再多要一些;一个是自力更生,发展食糖生产。显然,我们应该采取后一种办法。
在甘肃地区可以发展食糖生产,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首先,甘肃的农业生产潜力很大,除了主要发展粮食和棉花以外,还可以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包括制糖的原料甜菜。其次,甘肃的土壤带有轻微的碱性,气候属于大陆性,昼夜温度相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平均一百五十天,作物主要靠引水灌溉。这些条件最适宜于甜菜的成长,而且可以减轻病虫害,根据张掖专区的材料,每亩甜菜的平均产量为六千斤,最高的可以达到一万斤,出糖率很高,平均在百分之十八以上。第三,甘肃不少地方,特别是张掖专区,群众种植甜菜和用土法制糖,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因此,在甘肃发展甜菜制糖,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武威公私合营甜菜加工厂的经验。这个厂子的整个生产过程都用人力操作,方法简便,全部设备只有五千多元。职工十八人,除了两个固定职工以外,其余都是临时工。一九五六年开工以后,在一百二十四天内,用三十七万斤甜菜做原料,制成了红糖和白糖四万五千多斤。成本只有一万三千元,利润就有三千三百多元,还交纳税款八千九百多元。这就是说,在一个生产期,国家收入等于投资额的两倍半。如果原料充足,分三班生产,国家收入将更多。甜菜叶、青头、废丝可以做饲料,滤泥可以做肥料。这个厂子的经验,经过城市服务部派工作组总结以后,认为很有推广的价值。像这样投资少,收益大,设备经济,方法简单的小型加工厂,很适宜于在农村推行,一面种植甜菜,一面就可以制糖。
现在,我们准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甜菜二百万亩。按每亩平均产量六千斤,出糖率为百分之十八计算,到一九六二年,全省可以年产食糖八十四万吨,糖蜜二十七万吨可以酿酒九万八千吨。每年单是食糖的产值就可以达到八亿元左右。甜菜叶、青头、废丝每年可以喂牛三百多万头,或者喂猪四百多万口。这样,甘肃的食糖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可以供应外地;不仅可以增加国家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好处是多方面的。
当然,要在五年内发展二百万亩甜菜,生产八十四万吨糖,这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拿出革命的干劲,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使甘肃的食糖生产,也像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