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河南今年要养猪两千万头 刘名榜代表谈河南省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发展生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3
第12版()
专栏:

河南今年要养猪两千万头
刘名榜代表谈河南省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发展生猪问题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及吴玉章主任向大会所作的各项报告。现在我仅就河南省今年组织生猪生产大跃进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汉,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争取今年粮食超过三百亿斤,一定要做到平均每户农民养猪两头。
河南人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从各方面组织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大跃进,使今年粮食生产在去年二百四十六亿斤的基础上,达到并争取超过三百亿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九。其中小麦在去年七十四亿四千万斤的基础上,达到并争取超过一百亿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四点四,棉花、油料、烤烟及其他农业生产都要争取大丰收。保证实现这一计划的关键是:大兴水利,大改稻田,大开肥源。俗话说:“庄稼汉,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可见养猪积肥是多么重要。为了争取今年每亩平均施农肥一万斤,我们决心要把生猪在一九五七年七百四十六万头的基础上,发展到二千万头,全省农村每户平均养猪两头,平均每六亩八分地养猪一头。
今年养猪两千万头的计划,只要鼓足干劲,发动群众,运用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完成。
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呢?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鼓足干劲,发动群众,运用各种有利条件,是完全能够办到的。一九五六年,河南只有生猪三百五十九万头,由于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发展生猪生产的指示,深入发动了群众,大力地解决了饲料和猪疫等问题,到一九五七年底就一跃发展到七百四十六万头,大大超过了河南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比一九五六年增加了一倍多。如历史上缺乏养猪习惯的荥阳县,由于中共荥阳县委加强了领导,培养了养猪重点,推广了先进经验,生猪由一九五六年的九千一百四十九头,一九五七年底发展到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头,增长到八点三倍。淮滨、南阳、郸城、获嘉等县,去年生猪比一九五六年也增长了三倍多。全省据七十七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已有一百四十个乡和一千二百四十个农业社每户养猪超过了两头;有二百九十三个乡二百七十三个农业社,平均每户养猪超过了三头;有八十七个乡三百六十六个农业社,平均每户养猪在四头以上。荥阳县竹川农业社,历来没有养猪习惯,猪的死亡率曾经达到百分之九十,遭受过三次严重挫折。但是,他们在党委的领导下不灰心,提出了:“羊丢了羊圈里找,猪丢了猪圈里捞”的不怕困难的口号,终于把养猪发展起来,达到每户平均三头多。现在他们又提出:“养猪上万头,积肥百万担,亩施万斤肥,粮棉增产半倍半”的更大的计划。这些事例说明了,今年养猪两千万头的计划,经过不懈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要发展到两千万头猪,有没有猪源呢?有。我省原有母猪一百四十万头,公猪九万三千头。计划今年再发展母猪五十七万头,公猪一万头。这样,全年约可繁殖小猪两千万头,再加上一九五七年原有基数,猪源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生猪饲料问题有办法解决:新乡和开封试用成功的代用饲料,每斤能顶半斤粮食;稻糠也能大大增加;准备大大推广种植水浮莲;自留地也能生产不少猪饲料。
解决生猪的饲料,是养猪事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对于解决猪饲料,有两种态度:有些人单纯的伸手向国家要粮食,认为不增加粮食就不能发展生猪;另一种是千方百计的找代用品和粗饲料。事实证明,凡是抱着第一种态度的,养猪事业都裹足不前;反之,抱后一种态度的,养猪都有了飞跃的发展。新乡县七里营农业社利用棉桃壳、花生皮和玉米芯等物品,经过炕干或炒干、碾碎、发酵等加工过程,制成大量的猪饲料,猪很喜欢吃。但是,开始有人反对说:“没听说草棒棒能喂猪,你们真是能的要上天。”制成以后,也还有人怀疑,怕猪吃了不长肉,会拉稀。经过使用一个时期后,社员们亲眼看到了猪吃了平安无事,生长正常,从而保守思想才烟消云散了。那种说什么“养起猪,喂不起猪,喂粮食不合算”的声调再也听不到了,养猪事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仅仅二十天的时间,全社生猪就由二百八十头发展到六百九十二头,增加了两倍半。开封县新生活农业社,利用的东西就更加广泛。他们把玉米芯、棉桃壳、花生皮、红薯秧、大豆根、谷糠、高粱壳、拣树子等,经过炕焦、碾碎,制成“香料面”,大量地解决了牲畜和猪的饲料问题。开封专区三年来已经大力推广,许多县已经做到了社社建厂(加工场),队队加工,专人负责,大量制造。该专区预计今年可以搞四亿四千多万斤。这种代用品,经我省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化验,含有蛋白、脂肪、淀粉、纤维等成份,每斤约可顶半斤粮食。目前,我省对于上述两种经验,已经组织在全省普遍推广,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及早做好工作,今年全省就可收集三十多亿斤,对于解决生猪和牲畜饲料是一个很大的源泉,只此一项代用品,冬春两季即可养猪五百万头。同时,今年全省稻田将要发展到一千七百万亩,约可产稻糠十六亿多斤,冬、春两季可养猪二百七十多万头。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经过今年大兴水利,全省约有塘、小水库、潭坑等五百多万亩,如利用其十分之一种植水浮莲(一九五七年已作了试验性的推广),每亩以产十五万斤计算,约可产七百五十亿斤,能养猪一千八百万头。目前我们已经买了种子,拟无代价送给群众种植。除上述几项之外,全省还有自留地四百多万亩,各种猪饲料至少可产二十多亿斤。同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代饲料可以利用。这样,不但一九五八年两千万头的猪饲料完全能够解决,而且还为今后生猪的更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防治猪瘟,现在也有妥善办法,兰考县两个中学生苦心制成的兔化疫苗,既简便又有效,极易推广;全省将组成并训练一支十万人的队伍,下乡下社,要给两千万头猪都注射一次疫苗。
防治猪瘟,是养猪大跃进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一九五七年我省就有一百零二个县发生猪疫。据不完全统计,死生猪达四十七万五千头。对于猪疫,现在已经有了简便而又有效的防治办法,这就是兰考县两个中学生侯智民、王福禄所采用的兔化疫苗。他们经过苦心研究,只用投资一千一百多元,购买一架显微镜和一些简陋的设备,再有一间房子,就可以制成兔化疫苗。他们用盛冰棍的大口保暖瓶,代替低温设备,装盛疫苗,背着下乡,巡回给猪注射。一支兔子制造的疫苗,就能够注射二百头生猪,注射一口猪的疫苗成本不过二分钱左右,而免疫力可达一年半。注射方法也简单、安全,注射后的生猪,即使同病猪一起,也安然无恙。凡是实行了这个方法的地方,都有效地制止了猪瘟的蔓延,大大地促进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兰考县的生猪已由一九五六年的一万四千多头发展到四万头。这两个中学生到处都受到群众欢迎,群众热情地称他们为“猪大夫”。我省已经全面地大力地推广了这个经验,简单的兔化疫苗制造厂已经在各专、县普遍地建立起来,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今年还要在全省组织和训练一支十万人的防治猪瘟的队伍,办法是技术人员下乡下社,分片训练,普遍建立疫情网,给两千万头猪都注射一次疫苗。
此外,对于生猪的收购问题以及建立冷藏库,也作了具体布置,拟在今年再建两、三个冷藏库,以适应猪的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同时,还要普遍深入的发动群众,圈猪积肥。
两千万头猪就等于两千万个“小化肥工厂”,约可积肥两千多亿斤,加上灌溉和其他条件,每年可增产三、四十亿斤粮食。一九五八年养猪计划实现以后,将给全省人民带来很大的好处。两千万头猪,就等于两千万个“小化肥工厂”,约可积肥两千多亿斤,再加上灌溉和其他条件,可增产三、四十亿斤粮食;如果出卖其一半,即可增加农民五亿元的货币收入;如果以其十分之一出口,就可换回三十五万吨钢材。总之,大量地发展生猪,不但能增加粮食生产,而且还能有力地支援国家工业化,大量地供应城、乡人民的肉食需要,对国家对农业社和社员都有很大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