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无比坚强的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4
第6版()
专栏:

无比坚强的友谊
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 杜勃罗维娜
什么比金钱更宝贵?友谊。
什么比钢铁更坚强?友谊。
什么比暴风更强大?友谊。
——中国谚语
今天,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同庆祝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八周年。
这个条约对于我们两国人民,对于全人类都有极其伟大的意义。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这个条约范围很广,它规定了共同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规定了在保障世界和平安全方面各种国际活动的合作,也规定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在苏联建设共产主义中的互相帮助。两个共命运同呼吸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联盟,成为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力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与幸福的将来而斗争的支柱。
我们两国人民有传统的友谊。中国人民的每一革命行动,都从俄罗斯人民中找到了同情和赞助。伟大的列宁曾经深刻而明确地表示过革命的俄罗斯对于中国人民反对异族侵略者和内部压迫者的斗争所采取的立场。列宁经常强调俄罗斯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团结,强调他们利益的相同和一致。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崭新关系奠定了基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年青的苏维埃国家许多法令中的一个法令,就是放弃沙皇政府在中国所有的特权。1924年5月31日曾经签订了苏中条约——这是中国和一个强国所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苏联人民密切注意并深刻同情中国人民为从日本、英国、美国的侵略下求得解放,从内部反革命势力下求得解放所进行的长期而惊人的英勇斗争。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获得胜利和完全解放的日子,永远自由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日子,对于苏联人民来说是极其伟大和值得庆祝的节日。
我有幸在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作为苏联文化代表团成员在中国迎接了这个节日,看见了中国人民那种像春潮高涨似的喜悦和欢腾,感觉到了所发生的事件的庄严伟大。我可以完全正确地说,时间磨不去在那些不平凡的震撼人心的日子所获得的印象,相反地,只足以增强我为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感情,这种感情在那些日子里曾充满了我的心怀。
从那时起,在我们两国伟大人民之间,在我们两个曾经向世界证明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最伟大的改造力量的英雄人民之间,友谊开始进入了完全崭新的阶段。
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八周年的时候,我们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友好联系更加采取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方式。多方面的真诚无私的互相帮助,深刻的互相尊重,同时又注意到了民族的特点,给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带来了丰富的成果。
苏联人民以自豪的心情听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欢乐的心情看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和改造自己国家中所获得的真正重大的成就。同时对忠实于伟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中国人民所走的适合于自己独创的道路深感兴趣。
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人民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工业化的强国正在代替落后的旧中国。创立本国重工业的任务正在顺利地解决。土地改革和在合作化基础上根本改造农业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伟大的优越性。
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地注视着自己的未来,为自己提出新的巨大的任务。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全国广泛展开的、在最近十五年内在钢铁和其它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的运动,就是这种事例的光辉表现之一。毫无疑问,这个任务能够完成。因为中国人民作为一个巨人,是用巨大的步伐前进的。
只要想想这个事实就明白了:现在中国机器制造生产相当于1952年的四倍,相当于国民党旧中国1936年最高年产量的一百三十倍;新的工业企业的建设是以如此的速度前进的,比如说,在1957年每经过四十九小时就有一个新企业投入生产。
这些事实使苏联人特别高兴和骄傲,首先为中国人民,同时也为苏联人民而高兴和骄傲。苏联人民作为老大哥,第一个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他们过去和将来都毫不吝啬地和中国人民分享这些经验,给予自己的兄弟——中国人民物资上和技术上的援助。中国朋友对这种援助给以很高的评价,我们不能不为此高兴。
继续进一步扩大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在文化方面的联系具有巨大的意义。例如扩大交换科学、艺术、教育工作者代表团,组织剧团和其它艺术团体的旅行演出,组织各种展览会、共同的科学技术代表会议和专门会议等。
我们现在已经从采取个别的措施转到拟订和执行长期的文化合作协定了。我们把两国文化交流和更深入了解每个国家的文化部门,作为促使我们两国人民的文化进一步高涨及培养国际团结和兄弟友好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苏联,对于中国人民古老文化的兴趣,特别是对它的现代文化生活的兴趣正在不断地增长。访问了中国的为数众多的代表团,被中国政府邀请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在谈到自己的印象时,一致地说到,在同中国人民,同它的知识界和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工作者交往中得到了丰富的东西。为了更加深入地、有系统地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文化这种日益增长的兴趣,我们按照早先在中国成立的中苏友好协会的方式,组织了苏中友好协会。
我还记得194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记得当时在开成立大会的从前皇宫的一座大厅里的那种庄严和令人激动的情景,记得那些热烈的谈话,友好的握手,给予苏联代表团的热烈的接待,个人的结识和甚至语言不通也不能阻碍的迅速的相互了解。任何时候我也不能忘记我所感受的激动,因为受苏联代表团委托在大会上发言的光荣任务落在我的身上。
去年10月在我国成立的苏中友好协会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伟大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和合作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扩大文化合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地交换文化建设的经验,帮助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生活和劳动作全面的了解。
苏中友协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它的组织包括着著名的学者、社会活动家、文化、科学、技术界的代表、工人和农民。去年11月,苏中两国政府代表团签订了1958年两国文化合作协定。这个协定规定了相互交换戏剧团体和其他艺术团体,扩大两国之间的戏剧界和音乐界的联系,交换剧目计划、信件、乐谱、舞台布景略图等等。它还规定了继续巩固和加深两国音乐、戏剧、舞蹈、艺术、电影学校之间的联系。协定中规定合作摄制艺术影片、科学普及影片和纪录影片,交换电影片的摄制计划,也规定了今后博物馆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其中规定的苏联和中国作家协会之间,艺术家、作曲家之间的创作合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出版、印刷界的联系,也将进一步扩大。协定中还显著地规定了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工作,如交换专家代表团、互派留学生、研究生、教师,合作编篡教科书,交换大学和中学校舍标准建筑的图样,交换重要教材,以及扩大高等教学机关中的科学研究合作。有关交换卫生保健方面的经验,在协定中也作了应有的一系列规定。
这个协定的实现将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交流丰富的文化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
今年1月间苏中两国政府在莫斯科所签订的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是日益发展着的深厚友谊的又一个证明。这项议定书规定了苏联将帮助实现1956年到1967年的中国发展科学研究的远景计划。它还规定了在1958年到1962年内苏中两国将共同合作研究一百二十二项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根据议定书的规定,苏联方面将有六百多个著名学者、专家参加这项工作。
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使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他们的历史、他们目前的生活、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他们的美好未来的计划和远景。为实现这一任务,可靠的方法之一是学习语言、出版书籍。苏联人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学著作非常感到兴趣。毛泽东的著作在我国已用十八种语言印刷了四十四次,总印数达二百四十五万三千册。鲁迅作品印刷了四十一版,总印数达二百万册左右,赵树理作品出版了十七次,印数为一百万册左右,茅盾作品出版了十八次,印数为七十万六千册等等。
苏联文学在中国受到了巨大的热爱。我们非常高兴地指出,在中国广泛地学习着俄文,我们都知道并非常重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所说的话:“如果你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那末,首先得磨锐自己的工具。只有很好地学习俄文并牢固地掌握了它,才能真正取得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宝贵经验和促进两国伟大人民之间的友好互助和文化联系。”中国人民是言行一致的。在中国各高等教育机关,同时也在许多中学和技术学校里进行着俄文课教学。北京、上海、哈尔滨都建立了俄语专科学院。还有许多俄文自修小组。将近有百分之三十的高等技术知识分子阅读着俄文专业书籍。
正当在义和团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反帝国主义武装起义的日子里,伟大的俄国作家高尔基给契诃夫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安东·巴甫洛维奇!我们到中国去好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曾说过,我们去吧。去吧!我非常想到那里去。我自己想建议个把人去当记者。我们去吧!亲爱的安东·巴甫洛维奇。”那时高尔基的热烈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现在时代不同了。成千的苏联人,苏维埃国家的劳动者、学者和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工程师和工人、农业生产者、教师和医生激动地经过苏中国境,踏上自己六亿朋友的土地。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了多少令人惊奇的印象,多少深刻而纯洁的思想感情!我相信,没有一个到过中国的人不受到智慧而谦逊、勇敢而勤劳、天才而和善的中国人民的惊人的感召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所组织和领导的非常英明的对人的教育工作,正在各种年龄的人中进行着。在对人民民主的敌人展开有原则的不调和的斗争,对企图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右派分子进行公开和无情的斗争时,也采取了广泛措施来对人民进行政治教育,以现代最先进的思想教育人民。
我们的人民在友谊的道路上行进。我们把正在建设的阿拉木图—兰州铁路干线称为“友谊之路”,苏联和中国的学者走着友谊的道路,他们共同研究着征服沙漠,治理叶尼塞河和黄河,掌握星际空间的新的科学问题。电影工作者走着友谊的道路,他们共同努力在创作电影。其他劳动者也都在用具体工作巩固着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这几个字中包含着多少东西啊!我想起了和中国人民的一次会见,这也能称作“友谊之路”……。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广场上举行了一个非常热烈的苏联代表团和中国朋友的会见群众大会。讲话完毕以后,中国朋友隆重地把一个珍贵的象牙制品献给代表团作为给苏联人民的礼物。几个活泼愉快,眼睛明亮的中国儿童穿着胸前有五角红星的工人服跑到台上向我们每个人献了一大束鲜花。大会结束了,看来已可以走了。但是突然翻译同志给我们一个刚递上来的条子,上面写着中国字“亲爱的同志们,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很想同你们见面,但是我们站的很远,因此看不到你们,我们请求你们下来,好让我们看看你们。”我们好不容易站了几分钟,广场上有四万人,看来是没有力气能穿过这样大的人群。这时有一个中国同志提议:“这样吧,让乐队走在你们前面。”我们很高兴地说:“走吧!”中国乐队就走在我们前面。中国鼓和铜钹的声音现在我还记得。人群慢慢地让开,形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乐队走在前面,我们苏联代表们跟在他们后面。开头我们走得很顺利,我们把自己的鲜花传送给中国朋友。但是人群中的通道渐渐地越来越狭小了,最后我们只能一个跟着一个地走,就好像在列车的走道中那样,几乎和广大的群众汇合在一起了。同志们,这样不平常的走路能够忘记吗!几千只手不断地握着我们的手,几千个幸福的脸带着热情的眼睛和笑容和我们在一起。成千个不断重复着的欢迎口号的喊声:“中苏友谊万岁!”“我们的苏联兄弟万岁!”“光荣属于苏联!”“苏联人民万岁!”这是给我真正难忘的幸福的时刻!
亲爱的同志们,苏中人民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祝我们在为我们人民幸福的今天和更幸福的未来的斗争中磐石般的团结更加巩固!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英明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人民万岁!(附图片)
我国有四百多个青年在苏联哈尔科夫综合技术学院学习。这是冶金专业三年级的苏联和中国学生在一起上课。 维·塞契夫摄 塔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