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青壮年有了文化 宁安县基本上完成扫盲任务 任国栋代表谈黑龙江宁安县榆林乡扫盲的经验和全县的扫盲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4
第11版()
专栏: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青壮年有了文化
宁安县基本上完成扫盲任务
任国栋代表谈黑龙江宁安县榆林乡扫盲的经验和全县的扫盲成就
我完全拥护大会的各项报告,并且在一九五八年生产战线的跃进过程中,努力贯彻执行。
现在,我就黑龙江省宁安县基本完成扫盲问题,向大会汇报一个乡的情况。
榆林乡扫盲工作有很大成绩,全乡百分之九十七的青壮年成了有文化的农民,现在全乡办了八个高小班,三个业余初中班。全乡社社有剧团、户户有书报,文化生活十分活跃。
榆林乡是一个汉族、朝鲜族合居的山区,共十个生产社,七百七十二户、三千三百零五人,入社农户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六。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合作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发展,一九四九年粮食总产量二百七十四万斤,一九五六年在秋季水灾侵袭下,也增长到三百八十六万斤,提高百分之四十一强。由于人民生活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要求也在增强,尤其高级合作化后更加明显。
该乡于一九四九年开始举办农民识字班,一面组织学习,一面进行宣传。一九五二年推广了速成识字法,开始坚持常年学习制度,但都文齐武不齐,因此前三年形成年年办冬学,年年从头学的局面。从一九五三年贯彻了包教保学、采用多种形式学习的办法起,每年平均扫盲三十四名,部分农民对学文化已发生了兴趣。一九五六年在高级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扫盲也成了高潮,他们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了扫盲的情况,进行了规划,组织扫尾,于是动员全乡现有三百三十三名有条件的男女青壮年文盲,参加了学习。经过一年时间,于一九五七年四月初,使二百八十七名达到了扫盲标准,占全乡文盲数的百分之八十六点一八。现在全乡的青壮年有百分之九十七成为有文化的农民了。他们为了继续提高,又办了八个高小班、三个业余初中班,二百七十余名学员在深造。由于文化生活的活跃,已形成社社有剧团,户户有书报,各社图书馆有书八千一百六十册,并且农民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舞蹈晚会。
他们不仅在扫盲工作上是先进的,而且在其他工作上也不落后,去年征粮购粮与收购生猪等任务,都是提前超额完成了。并且农民响应增产节约号召,学习农业技术刊物,在打场时创造了乱草打稻机(即碎草清粒机),比人工捞扬(把打过的庄稼再打一次)效率提高七倍,平均每公顷多打出稻子五十斤,使该机器共清理出稻子四万斤。现在该乡为了一九五八年生产大跃进,在冰天雪地里卷入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积肥的高潮,为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而进行着斗争。
榆林乡怎么能这样快完成扫盲工作?
榆林乡能够很快地完成扫盲工作,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一、分析情况,全面规划,组织扫尾
该乡党委在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鼓舞与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督导下,检查了扫盲工作,但结论是年年扫而心里没有底。于是下决心摸底,乡委书记、乡长等,到了马家社,通过推动春耕,进行摸底试点,接着各社也都经过了摸底。统计全乡青壮年文盲有四百七十人,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春,共扫盲一百三十七名,占百分之四十六强,还剩下三百三十三名。但这百分之五十四左右,多是半文盲或接近扫除标准的。他们据此进行分析,由于几年来扫盲工作的开展,群众已经形成学习习惯,同时有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参加了生产,扫盲队伍已经壮大(当时有民校教师十七名,小先生七十三名,积极分子七十六名),几年来扫盲工作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合作社的集体生产制度更便利于学习。但是也有困难,这就是学习条件较好的日益减少,条件较差的相对的增多(记忆力差的、孩子多家务重的等),这样又算了三笔账,进行安排:(一)算扫盲对象与扫盲力量的账,找到能教学的有三百五十名,不但可以全部包教,而且有余;(二)根据经验,算不同对象用不同形式学习效果的账,看那些形式好、办法好;(三)算扫除一个文盲所需时间的账,这样由人到户安排包教,确定脱盲时间,使教者与学者订立包教保学合同。乡党委就这样订了规划,初步确定一九五八年秋季完成扫盲任务,并提出争取文化之家、文化队的号召,经过群众广泛的讨论后,使时间提前到一九五七年四月末完成扫盲。
但是,规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有的干部就信心不足,尤其对妇女,以为剩下的都是孩子多、家务重,又分散,有的思想障碍也大,怕再冒进,下台不好收拾,扫除不了,喊出去多么难堪,等等。有的群众也说:“几年来斗大的字识一口袋,一年扫除,净吹”等。把规划交给群众讨论后,情况大大变了。扫盲骨干力量增加二百七十二人,并且组织了十七个不同形式的托儿组织,解决了妇女孩子多、家务重,学习生产不方便的困难。这样,妇女参加学习与生产都积极了,由原三十九名增加到二百五十一名下地劳动,民校教师、小先生同时也具体包了被扫的对象。群众反映这次“领导有抓手,群众有奔头,民校教师心里也亮堂了”,民校教师卢广亮讲“我当了几年民校教师,年年组织上冬学、年年从头学,也看不出劲头来,这回可有头绪了,我心里也亮了”,骨干与群众的信心都提高了,参加生产也积极了,如八个孩子的妈妈田桂莲解决了孩子的托管,她一年来挣工七百分,挖药材挣钱一百二十元,打柴三百零八捆并且摘掉了文盲帽子。
二、干部带头,层层包干,形式多样,制度健全。
乡党委在生产与学习上统一领导,全面安排,根据忙闲季节,提出扫盲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应生产活动,并提出学习要求与集中学习以及复习巩固的时间安排问题。使生产与扫盲紧密结合,在联合社报捷的影响下,全乡提出“争取考第一”的号召,各社也相继提出“争取考第二”进行竞赛。于是各社,支书包社、支委包队、党员包组、积极分子按人包干,乡里留一人照顾日常工作,其他干部下去到社,包生产、包各项工作、包扫盲,使每个干部都把它当成一条不能缺少的事去办,社干部在学习中起带头作用,一般的都首先摘掉了文盲帽子,乡里建立了传授站,社建立了教学研究组,选举能力强的民校教师为教导主任,并且建立了“一证二条”的制度(一证是保证学习时间,二条是有事写请假条,谁占用学习时间写理由条),并且提出口号“晚上学,白天练,常年学习不间断”,为了适应生产与照顾不同对象的学习,他们采用多种形式扫盲:晚间民校突击,白天下地复习(休息时)并把流动书袋拿到地头,在休息时,小先生有意识的组织读书报,帮助大家复习所学过的字,对孩子多的妇女组织三二人的炕头组,晚间小先生去教(有的是白日班),白天有空检查帮助复习,并且开展了一人扫一盲办法,包教保学,他们对于难扫除的文盲叫拿堡垒,例如拿吴玉霞这个堡垒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劲,第一个小先生包了不几天就被气得哭跑了,后来又派了一个耐心而坚强的十五岁的倪泽民包教她,开始吴借口借东西躲出去了,有一次小先生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回来,这样连续六、七天,但倪泽民没有灰心,以后就晚间去,可是一见倪来,她又躲出去了,等到临睡时才回来,一进门见他还没有走,便说:“……你撬起尾巴拉了几个屎蛋我都知道,你算啦吧,快回去睡觉”。倪泽民碰了钉子后,就想:再困难我也非拿下这个堡垒不可,第二天去,也不提学习二字,只是帮助她干活,哄孩子,过几天后她被感动了,开始了学习,但在碰到困难时不是打孩子哭,就是耍脾气,小先生又把自己得奖的本子、铅笔送给她,并耐心的采取少学多教、分析字形、见物识字、有进步就鼓励的办法,进行辅导,以后吴玉霞成了学习中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的时间,使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按照计划提前一个月摘掉了文盲帽子。
除此以外,还用识字牌竖于路旁街心,并把每日的生字写上,在集体下地与回家经过路旁时由辅导员给解说,并且广泛运用了见物识字(各种用具上帖字),广播识字,学生送字块等办法辅导,群众的舆论说这种形式,是“黑天学,白天练,一天见字十几遍”,这些形式不仅造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并且对复习巩固生字起了积极的辅导作用。
三、培养典型、传播经验,推动全面
乡干部分工包干后提出,要求社有重点队,队有重点人,做出样子,推动工作。一年来在生产上,除了创造了乱草打稻机,多收了粮食,推广了榆林社创造的颗粒肥料拌种器,提高工作效率十倍,在扫盲上组织了教学观摩,推广了马南社地头记工解决窝工和便于集中学习的经验,马家社的多种形式学习经验,田桂芸的生字连词教学法,傅英满的大量突击生字教学法等等,因此大大的推动了扫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有七十名先进人物受到奖励,三十六名青年加入了共青团的组织。他们不仅推广了当地现身说法的经验,而且注意学习了外地经验,如新生村的规划以及辽宁的杨素荣教学法等,这样不断的互相学习推动,使工作生动活泼的开展起来了。
四、加强思想教育,抓紧宣传鼓动,形成了扫盲光荣的空气
他们在合作化高潮时候,发动了二百名青年,一百二十名妇女,三百三十名扫盲协会的会员,组织了讲演团宣传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运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与提高文化的关系的宣传,也随着形成了扫盲高潮,当时是家家贴标语,人人戴学习文化的名笺,从此以后扫盲的扫尾工作也相继开始了,他们接受了这次宣传经验,经常以快报,黑板报,光荣榜,广播台,幻灯,文化之家等办法,表扬了妻劝夫、女帮母、公婆支持媳妇学习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并且结合教学,针对学员的思想情况,用组织座谈和个别串连的办法,去解决思想障碍,推动扫盲,在乡社的奖模会上交流经验,不论生产单位与个人,都把扫盲当成一个条件,来树立正面人物,这样对生产与学习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他们一年来运用了上述各种方法互相渗透,使全乡工作大大活跃了。
榆林乡带头完成扫盲工作,对宁安全县起了推动作用。全县十万多青壮年中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脱离了文盲状态,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
榆林乡的带头完成扫盲任务,对宁安全县起了推动作用,他们于一九五七年春,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组织了介绍,并且专门召开了全县的扫盲骨干会议,介绍了榆林乡的扫盲规划,推广了他们的经验,经过一九五七年一年的努力,全县二十八万五千人,其中十万二千六百名青壮年中,有文化的(够扫盲标准的)已达到八万二千八百四十人,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现在参加高小班学习的农民九千零一人,参加初中班学习的六千一百一十七名,并且有近千人被选为技术员、记账员、宣传员,大部分乡社有剧团,全县农民订各种报刊四万二千份,现在全县已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尚有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名文盲、半文盲或接近扫除的)。因此宁安县已经成为文化县了,现在他们正在组织力量扫除剩余的文盲,并且把已扫除的分别编组进行巩固与继续深造,为提高农民科学知识水平而斗争。
为了更好的全面的实现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议有关部门能够有计划的编写一些对农村实用的科学知识课本,以便在农村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