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从两件事看教育事业的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5
第7版()
专栏:

从两件事看教育事业的前景
王迪
怎样办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事业能不能跃进和怎样跃进?围绕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当前在教育战线上正尖锐地进行着两条道路、两个方针的斗争。
随着整个的社会主义大跃进,在教育事业上也必然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样来一个大跃进。如何理解这个大跃进的实质呢?从教育的现状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应当是:以革命的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培养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勤俭建国、勤俭办学的前提下,也要在教育上实现“多、快、好、省”,要少花钱,多办学,办得好。
但是有这样一些“教育家”,他们总是怀着无穷的忧虑认为:“别的事业能跃进,教育不能跃进”,“要办学,就得钱”,处处向国家伸手。他们以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关门办学”的方针,企图来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道路,结果是事与愿违,越走越远。
1957年在河南教育事业上发生了两件事情,引起了各方面极大的兴趣和注意:一件是出现了长葛三中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先进典型(见人民日报1月20日一版);一件是在一年之内全省民办中学发展到一千五百六十所。这些生动的事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原则,并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大跃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河南长葛三中,坚持勤俭办学八年,坚持生产劳动教育已经三年了,它以鲜明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表现了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根本分歧:第一,它坚持教育为工农开门的阶级路线。该校共有学生九百五十人,其中中贫农子弟(不包括富裕中农)就有七百七十三人,占81.3%,这是一所真正为工农开门的学校。教育向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今天在一所普通中学里工农子女占到这样的比例完全是正常的;第二,它坚持勤俭办学的群众路线。少花钱、多办事,是这所学校的优良传统。1952年政府第一次拨给建设三座教室的经费,他们自己动手,完成了任务,又扩建草房十间。第二次他们用原定盖八十一间房子的经费,结果盖了一百零五间房。学校的路是自己修的,操场是自己平的,围墙是自己打的,校园、厕所都由学生自己去整理,男学生自己理发、碾米,女学生自己缝纫、洗衣。1957年暑假有六百零六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平均每人劳动收入三十元,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原来全校享受助学金的学生有五百四十九人,现在下降到三百二十四人了,学生们用勤工俭学减轻了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三,它坚持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教育路线。在这所学校里生产劳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被提到教学计划的日程上来了。现在该校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据二、三年级六百多人的统计:有五百九十三人学会锄地,有二百四十九人学会耙地,有三百七十八人学会犁地,有七十人学会耩地,有一百九十五人学会扬场,还有不少人学会了喷雾器的使用和液体化学肥料的配制等。现在,学校又对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作了全面规划:新生入学后,除加强思想教育外,第一学期接种毕业班的红薯地,先学收藏红薯;第二学期以学种玉米为主;第三学期以学种小麦为主;第四学期学习玉米和大豆间作;第五学期再学种小麦;第六学期学种红薯。这样,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三年期间,就可以切实掌握对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知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用生产的实际本领把学生们武装起来,使他们时刻准备着充当劳动战线上的“新兵”。
人们担心:这样会打乱学校的“正常秩序”,“降低教育质量”。这里有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质量呢?很明显,应当是社会主义的标准,也就是党的教育方针。难道几年来不少学校毕业生轻视劳动、不愿生产、也不会生产的严重情况可以叫做教育上的“正常秩序”吗?事实非常明白,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教育质量的不是别的,正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在作怪。
长葛三中由于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组织了劳动实践,向“三脱离”(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有害倾向展开了斗争,获得了教育上的丰收。1957年该校毕业的学生共二百九十五人,其中升学的有七十五人,升学率达到25%,而同一时期,许昌专区各校的平均升学率仅为15%。可以看出,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降低而是学得更好更扎实了。就去年回乡参加生产的二百二十名毕业生看,他们在劳动中表现很好,许多人都做到了“三满意”:社里满意,群众满意,家庭满意。现在已经有五十三人被评为各种模范和优秀社员,群众称赞长葛三中的学生是“提起笔能写,拿起锄能干”的人。生产劳动教育的贯彻,也促进了学生共产主义道德面貌的全面成长。去年全县有十五个乡受灾,涉及该校学生家庭的有十一个乡,但是学生们思想非常稳定,他们能够听党的话,在困难的时候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表现了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怕困难的革命意志。生产劳动的锻炼,不仅使他们学会了本领,改造了思想,而且也加强了体质。去年在全县举行的体育运动会上,在三十五个项目比赛中,他们获得了二十一项冠军。
三年来,长葛三中的经验集中地证明了一点:突破教育和生产脱节这一环,可以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向新的高度跃进。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大跃进,要在勤俭建国、勤俭办学的原则下,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既要不增加国家的负担,又要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要求,便利劳动人民的子女有更多的机会入学。这样,走什么道路呢?现在看来,就是要走勤俭办校、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这条路,允许办学有正规的和不正规的,要大力贯彻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自己解决问题。
从河南普通中学发展的历史情况看,1949年全省普通中学仅有一百一十一所,1955年发展到三百五十三所,1956年采用了“戴帽”(小学加初中班)的办法,一年之内中学发展到八百四十六所。这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如果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教育状况相比,它要二百五十年才能达到。但是,1957年在放手发动群众办学之后,一年期间,民办中学又发展了一千五百六十所,吸收学生近十六万人,相当于原有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显示了群众办学的巨大潜力。
上述两件事实,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找到了促进教育大跃进的关键:一条是坚持勤俭办学,一条是坚持群众路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