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桐城中学勤俭办学勤工俭学 生产队和班级直接挂上了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5
第7版()
专栏:

桐城中学勤俭办学勤工俭学
生产队和班级直接挂上了钩
本报讯 安徽省桐城县初级中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勤工俭学的教育,使学生把读书和劳动自然地结合起来,学生们都以学习好、劳动好、会种地、会做工为光荣。学校面貌起了显著变化。这个学校共有十四个班八百零一人,校址在县城的西郊,和文昌农业社农场毗邻。校舍因陋就简,宿舍利用民房,饭厅是草屋,会议室又是实验室。在这样简陋的学校里,学生们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生气蓬勃。
这个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的办法很多,其中主要一个办法,就是和文昌农业社挂钩,建立了固定联系,学生们参加社里的劳动。他们的办法是,通过学校和农业社的联系,研究社里的生产情况和学生能够参加劳动的情况,使农业社生产队和学校的学习班直接挂钩,然后由班、队负责人,具体组织劳动生产,把生产劳动计划列入学校和农业社规划,这就保证了学生有经常的劳动机会,把学习和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建立联系以后,教师、学生们给了农业社四大支援:一、学生们除了按时参加社的生产劳动,还在抢收、抢种、抗旱中帮助农业社突击生产,在劳动力上给了社里很大支援;二、去年社里种双季稻需要肥料,师生大量积肥送肥给农业社,上一学期全校支援了农业社二千多担肥料;三、学生们把文化送上农业社,他们每次到农业社生产时,不是带着肥料,就是带着字块,一面进行扫盲工作,一面就为农业社员编了两本识字课本,制了八百个字块,利用课余为社员抄课本,上课,教唱歌,和社员联欢演剧,把文化娱乐活动带到社里;四、去年春天农业社资金困难,教员职工投资达七百四十一元。这个农业社去年由每亩产量七百多斤一跃而为一千多斤,成为千斤社,是和这个学校的鼓舞和支援分不开的。农业社因为受到了学校的帮助,社员们也处处帮助学校。如学校要修建游艺室没有地基,农业社就帮助他们解决了地基问题;修建校舍没有稻草,社里就尽先把稻草卖给他们,社员种的蔬菜都挑最好的给他们吃。师生们和农业社相处得像是一家人。学生在寒暑假回家时也积极参加了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勤工俭学的风气。学生除了寒暑假劳动,平时在农业社帮助农业社劳动外,在校内还养猪四十多头,自己运米、筑路。他们在1957年上半年运米、运草达三万多斤,筑路六条;栽树二千多棵,种葵花、蓖麻四千多棵,种南瓜的收获达五千多斤;学校教室的墙壁,有的都由师生自己粉刷。他们利用自己的劳动,减少了国家经费开支。用劳动所得,改善了福利卫生,补助了集体伙食,对有困难的同学还进行了补助。他们还计划要买缝纫机、理发刀剪等,为师生服务。这个学校通过以上种种办法真正作到了勤俭办学和勤工俭学。
因为学生亲自参加了体力劳动,所以在学习上便容易联系实际,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更大;而在品质方面的锻炼也很好。如在学化学时,便联系农业社为什么要用盐水选种来学习“溶液浓度”;在学磷酸盐、硫酸等时便联系学习了制造化学肥料和杀虫药剂的原理;学几何时便联系学习了实地测量、仪器使用、绘制图表。他们借助农业社和农场的帮助,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更学了不少实际知识,如社主任给学生讲合作化的优越性;农场技术员给学生讲牲畜管理、小麦选种、文昌社的土壤肥力和改良等,农业社会计给学生讲农业社经营管理,使大部分学生懂得如何订农业社计划,如何记工分等。因为学生参加了实际生产,讲的人又有实际经验,所以讲得生动具体,学生领会也很深刻。学校在教语文课、地理、时事政策时,都联系了学生参加劳动后,亲眼看到农业社的优越性等等,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使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