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怎样培养红而未专的工农老干部 昝凌代表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5
第9版()
专栏:

怎样培养红而未专的工农老干部
昝凌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大会所作的四个报告。
吴玉章主任关于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我十分拥护。我就是吃尽生僻字苦头的一个人,我这个姓就给我带来不少麻烦,我的姓就是一个相当生僻的生僻字,一般的生僻字可以避而不用,作为一个姓可不能避而不用,在日常生活中,我最怕人家问我姓什么,有人要问,我就首先要找一张纸,把我的姓写下来给他看,还得读几遍给他听,希望他能记住了,谁知下次再请他写,绝大多数人不是写成日晷的晷,就是写成既往不咎的咎,甚至我有许多老同学、熟朋友,也不例外。不能怪人家记不住,汉字就是困难。口说出来的字写不下来,写下来的字读不出来,形象和发音是两回事。尤其碰到日常不用,没有讲解的字,就更难了。拼音方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我的姓写成Zan,所有学过汉语拼音的人,我想一定都能读,也都能写。如果将来有可能用拼音文字,代替一些难写难认的汉字,我希望把我的姓列入第一批。
工农老干部都经历过多年的锻炼和考验,现在转到经济建设岗位上,一般都迫切要求学习专业知识。他们是国家的最珍贵的财产,应该设法使他们成为很好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次,我想谈谈培养工农老干部掌握专业知识的问题。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干部是不行的。干部必须红,因为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是其他社会。干部必须专,否则就很难在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的伟大任务里起到什么作用,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一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面,而把现有干部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称职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或者组织者领导者的后备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这些干部在政治上必须立场坚定,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在业务上必须是一个内行,然后才能称得起称职二字。
专而未红的干部必须通过实际劳动锻炼,放下知识分子架子,培养无产阶级感情,从而坚定无产阶级立场,这是完全必要的,我们且不多谈,我们在这里单谈红而未专的工农老干部的培养问题。
工农老干部曾经经历过多年的锻炼,其中处一级和厂一级的干部,参加革命一般都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有的还经过战场和法庭监狱的考验,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坚定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愿贡献一切的好同志,但是他们也都是因为参加革命而失去了学习专业的机会,或者虽曾学过专业知识,也因参加革命多年而逐渐荒废。全国解放之后,国家走上了经济建设阶段,老干部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就转上了经济建设的新岗位上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曾抓紧学习,其中一部分人也确实掌握了相当多的业务知识。但究竟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继续提高就有一定困难了,他们迫切要求学习生产管理、生产技术和科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正在壮年,他们有十足的干劲,可就是缺乏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这种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又红又专和技术革命等口号提出来之后,这部分干部的心情就更加紧张了。我不是工农老干部,我说不出来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但是他们着急的心情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着急不是为了个人,他们担心自己对人民的贡献会逐渐减低下来。我知道有不少的老干部,他们几年来一直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自修科学技术的基本课程,但因缺乏指导,收效总是不大。这部分干部的干劲和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最珍贵的财产,教给他们科学技术知识这门武器,他们就会成为很好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不但是应该的,也是国家建设所必要的。
在有关大学和学院内设立干部特别班是培养工农老干部的有效方法。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须要保送机关抽调适合培养的干部;应该按照文化程度安排班次;学习时间不宜太长,以便更多的人得到培养的机会。
培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多开办业余学校,使干部能够在职学习是一个方面。但为了更快地帮助这些干部掌握技术知识,在有关大学和学院内设立干部特别班,则是更有效的方法,国家为了培养这部分干部,曾自一九五七年开始在各有关大学和学院内成立了干部特别班,一九五七年发展到四百人,一九五八年还要增加几倍,这是我们十分拥护的。但是过去的干部特别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求得适当的解决,才能保证做好这项工作。
1.抽调工农老干部到大学、学院去学习,学校都普遍愿意接受并重视这项任务,大部学校都派出较好的教授、讲师,担任教学和辅导,可是这些干部所属的单位,反而有强调工作离不开,不肯多抽调的现象。应该认为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骨干和后备力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应该认真地挑选适合于培养的,身体情况基本良好,而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干部,暂时克服一下工作中的困难,把他们送到学校培养,这和把专而未红的干部下放锻炼具有同等或更大的意义。
2.这样抽调出来的干部,文化程度多半参差不齐,假如不加分别放在一班培养,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首先原抽调单位必须注意干部的文化程度,不要悬殊过多,到学校后还要按具体情况分别班次,必要时可以有一部分先进工农中学或工农预科,然后再进大学特别班,这样,教师才不致有“浅了不听,深了不懂,顾此失彼”的困难,学习效果也能提高,还有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干部可以专听一些专业课程。
3.经过这样挑选抽调出来的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多的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经验,抽出来培养的目的是补充他们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成为更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他们未来的岗位上,还要结合实际工作,继续钻研提高。但是在特别班的干部中,有一部分同志要求学习过多的技术课程,以便将来成为工程师和专家。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对他们来说,要成为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或专家,所需时间会嫌太长,同时,成为工程师或专家也不是他们发挥作用最适当的使用方法。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不一定很长,可以结合他们的职务需要,讲授有关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对他们职务用处不多的其他课程,可以适当减少,这样就可缩短培养时间,使更多的人得到培养的机会。
4.这样的干部,一般都是在政治上锻炼有素的,学校搞运动,正缺乏这样的人才,机关单位把干部送来,学校觉得来得正好,正好帮助学校搞好政治学习,参加掌握政治运动,就忘了这些干部都是各建设部门克服困难,为了将来而派送到学校培养的,学校如不坚持让他们安心学习,那就失去了当初抽调的意义。
以上意见请各位代表加以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