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她把全付精力献给了农村——记下放干部缪凤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7
第4版()
专栏:

她把全付精力献给了农村
——记下放干部缪凤鸣   
本报记者 郑启民
当我一走进沙河县东户村问起干部缪凤鸣下放以后的表现时,一位老大爷伸出大拇指,在我眼前晃了晃说:“别提啦,她劳动好,为人好,真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老大爷一面说着,一面领我到了缪凤鸣的住处。缪凤鸣早已下地劳动去了。与她同床睡觉的张老太太听说我要了解缪凤鸣的情况,马上从房里出来,上下打量我一番说:“你问的是俺凤鸣吗?她呀!可好啦,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下地,晚上我纺了二两棉花了,她才从民校教书回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领着我到村外梨园里去找缪凤鸣,走到村东头,小姑娘指着一口水井说:“昨晚俺凤姐(指缪凤鸣)还领我们在井下捉麻雀呢。”到了劳动地点,正逢他们休息,这时我心想,正是同她谈话的好机会,不料她在一个沙岗的向阳处正忙着教社员们唱:“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歌曲。我也不好打扰他们,只好站在后面随着唱起来。
生产上的模范
东户村是有名的河北省大鸭梨产地之一。缪凤鸣到该村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青年生产队,从事剪修梨枝的劳动。要剪梨枝必须爬树。爬树,特别是要爬一两丈高的大梨树,而且还要在树上进行劳动,这对一个一贯生活在城市,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青年妇女来说,确是一个大困难。但是共青团员缪凤鸣,经过一段艰苦的锻炼过程之后,终于克服了这个困难。她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开始劳动头一天,是学爬树,社员阎尚长掰着手教,并扶住我的两只脚,把我勉强弄到树叉上。这时,我往下一看,糟了,只觉得地在动,天在转,眼睛发黑,两腿直打哆嗦,心通通通地直跳,我两手紧抱住树干,一动也不敢动,社员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有的笑得眼里含着泪水。这天晚上,我半夜没合上眼,心想算了吧,这样多丢人,但后来,这个念头马上就打消了。我自言自语的反问自己:你下来时,不是向组织上表示决心,要保证克服一切困难,当个好社员吗?怎么能遇到这点困难就灰心了呢?于是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了,第二天一上工我继续学习爬树……。”缪凤鸣这样坚持了三天之后,胆子渐渐地大起来,学会了爬树和上立梯。然而第二个困难又接着来了,这就是要学会站在树叉上,左手抱树,右手剪梨枝。这种劳动,全靠两只胳膊和手腕的力量。根据缪凤鸣当时的体力情况,显然是不能胜任的。她开始剪枝劳动的第二天,两只胳膊就酸痛起来,手腕也有些不听使唤了,拿剪刀的手掌也起了血泡。生产队长让她休息,她坚决拒绝了。这时,她心里想:“只有坚持、再坚持,才能度过这一难关,学到真本领。”她一面虚心地向社员们学习剪枝技术,一面忍着疼痛,坚持劳动,果然不出她的所料,经过十天的勤学苦练,她克服了劳动中的第二个困难,体力逐渐地增长了,劳动量也一天天增加着,精神也愈来愈愉快起来。二十天后,她全面掌握了剪枝技术,而且劳动超过了一般社员的水平,每天挣十个工分,劳动成绩很好,被社员们一致评选为生产模范。
民校的好教师
当缪凤鸣初步掌握了剪枝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劳动以后,她心里想:“体力劳动这是我劳动锻炼的正业,但农村需要我做的活还多,必须找点副业干干。”一天晚上,她到了该村的民校,这里看看,那里问问。发现民校学员名册上有学员四十多人,但实际上课的只有二十几个,而且上课时,有的在打瞌睡,有的中途就溜走了,学习很不起劲。她主动去找学员、民校教师和农民了解情况,分析学习不起劲的原因。最后同团支部书记和社长共同研究出一个改进和加强民校工作的办法。按照学员的文化程度分高级、中级和初级三班。自己除了具体指导村里的民校教员之外,还担任了高级班的教员。由于她主动协助社干部彻底整顿了民校工作,而且教课认真,讲解清楚,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很快高涨起来。这个民校的学员已由原来的二十多人,增加到八十多人。她不仅教学认真负责,还特别注意学员们的学习效果。一个多月来,她已举行过三次考试,并出作文题让学员们学习作文。她批改学员作业往往到深夜十二点钟才休息。学员尤德温感动地说:“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好的老师。”
党的优秀的宣传员
缪凤鸣不但白天劳动,晚上在民校上课,她还利用劳动中的休息、吃饭前后和开会前的空隙时间,给农民读报、说快板,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她订了一份河北日报,每天报一来,粗粗地看一下,就随身装在衣袋里,一遇机会就读给农民听。有一天报上登了毛主席在杭州深入里弄检查居民卫生工作的消息,她利用劳动中的休息时间,一连给农民读了两遍,并乘此机会向农民宣传了除四害、讲卫生的好处。社员卢更臣说:“毛主席都这样重视除四害,咱们如不好好干,怎能对得起他老人家。”于是当天晚上该村就捉了麻雀一百多只。缪凤鸣结合当前农村除四害、勤俭持家、征兵、积肥和修水利等中心工作,在一个多月中曾编写了十四篇宣传材料,和一个“李大娘送子应征”的独幕剧。为了扩大宣传队伍,更形象更生动地宣传党的政策,她还积极协助该村团支书张福珍以民校学员为主组织了文化俱乐部,吸收许多爱活动的青壮年农民参加俱乐部工作,并规定每星期六晚上为文化娱乐时间。在这个时间,由她来指导青年排演话剧、学习唱歌,或者说相声和快板。现在他们正在排演的有提倡勤俭持家的“细水长流”和教育社员爱护牲畜的“借驴”等独幕话剧,准备春节演出。
她和农民心连着心
我问缪凤鸣:你每天下地干活,又担任了这样多的社会工作,不感觉繁忙和劳累吗?她说:“当最初我准备下农村劳动锻炼时,连自己也没想到能做这样多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到农村后,看到老乡们热情、真挚的待人态度,了解到农民们特别是青年农民们都眼巴巴地渴望着下乡知识分子能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的心情,使我很受感动,而且和他们相处中,我的思想感情也起了一些变化,总觉得应当尽量争取多做些对他们有益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心情和决心,工作再忙,再累,有时甚至忙得一面吃饭,一面批改学员的作业,而精神却非常愉快,由于精神愉快,身体也愈来愈硬梆了,因此,现在也不感觉太劳累。”
农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亲眼看到下放干部缪凤鸣这样勤苦地努力劳动,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具体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时候,对她种种的不正确的看法也很快消除了,而且都打心眼里爱护她、关心她。就连最初见她学爬树时两腿发抖,因而笑得直掉眼泪,认为知识分子劳动是出洋相的农民林友德,现在也夸奖说:“凤鸣进步真快,是个能文能武的好干部。”有一次,缪凤鸣由于晚上带领群众捉麻雀,着了凉,发高烧到三十九度。村里老乡们知道后,成群结队的来看她。张老太太指着她的女儿和缪凤鸣对我说:“她俩一个睡在我左边,一个睡在右边,我待她俩是一碗水平端,一模一样。”由此就可看出老乡们是怎样热爱着下放干部缪凤鸣。
春节快到了,老乡们都在准备东西过节,下放到沙河县的干部,有些也向乡里和县里请了假,准备在春节回北京看望亲友。我问缪凤鸣:“你家还有什么人,春节准备回家看看吗?”她深有所思地说:“人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是一样,我家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六十岁的老人,怎么不想回家看看呢?”我说:“你决定要回北京?”她摇摇头继续说:“原来想回去看看,但老乡们都不想叫我走。”她指着张老太太说:“首先,她老人家就不允许,老人家说过春节的东西,都准备好啦,咱娘们在一块美美地过个痛快年吧!还有民校学员和俱乐部的青年们,他们也坚决不让我走,他们说好容易盼个春节,有点空闲,要你指导我们演戏,你回北京了,我们怎么办呢?”在这两下里都有心连着心的亲人的盼望之下,缪凤鸣犹豫了好几天,最后她决定不回北京了,要同老乡们在一起欢度这个极有意义的春节。(附图片)
(苗地 陈志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