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春节琐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7
第8版()
专栏:

春节琐记
左宦
今天是阴历除夕,按旧俗,春节中以今天的家务事情最琐碎,也最热闹。它表示除旧迎新,又是一年的开端,人们都希望未来的日子美好,人口平安,不免要作些祝福的祈祷。关于除夕的风俗很多,各地也不相同,现在大略谈谈一般的习俗:
蜡月二十四交年节前后,家家户户要扫房掸尘,拆洗被褥,取更新除旧的意思。扫房之后,就要在门楣上贴春联。最早是用桃板刻符,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邪,除不祥,后来逐渐改变,成为贴春联了。
古来春节多饮屠苏酒,宋人诗:“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醉屠苏”。用屠苏药草泡酒喝,取其能健身。
除夕夜家家灯烛通宵,表示光明灿烂、象征来年丰衣足食。有的人家在夜间要打稻囤,接年饭,即在地上用白粉作许多圈圈,一个圈代表一囤粮食。煮熟一锅饭,在上面洒上枣栗等物,过了元旦再吃这锅饭,以示年年有饭吃。
除夕团圆饭,总要摆上一碗鲤鱼和豆腐,是取“余”,“富”的谐音。鲤鱼跳龙门,又有“贵”的意思。痴儿騃女多守岁不睡。俗语:“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还有在五更时用葱打小孩头,据说是添聪明。
各地元旦早上除了见面道声“新禧”外,第一口先吃的东西也不一样,有先吃糕的(谐高),有先吃枣的(谐早),有先吃杏仁茶的(谐幸);有先吃柿子的(事事如意),有吃五辛盘的(即葱,蒜、韭、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表示迎新),有吃元宵的(取意团圆)。
在旧社会,春节带给不同阶级的人的感觉,也有甜苦之分。朱门酒肉之家是兴高采烈,贫寒人家却愁眉难展。那被剥削的人们,平日就倚借债典当渡日,到了春节,债主要债逼的更紧。无怪贫寒人要称春节是“年关”了。北方有这样一句话——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麦芽糖的俗称),救命的饺子。到了腊八,日历暗中告诉人快到春节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后,便是债主开始讨债的日子了。一次二次的来讨,天天的来讨,把借债人逼得走头无路,甚至投河觅井,家人分散。从二十三到除夕这七天中,贫寒之家真如受油熬煎,到了除夕更是难熬。那来讨债的腿子穿上皮袄,手持红灯笼,赖坐借债人家中,非要到钱不肯走开。穷人拿什么去还?那真是“要命”!但讨债人在习惯上是过了除夕午夜就不讨了。
因为元旦早上北方大多吃饺子,所以饺子就成了“救命”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