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让五湖四海为祖国发展水产 庄希泉 丘及 陈其瑗 庄明理 吴益修 蚁美厚 伍禅 黄长水周铮 张翼 廖承志 方君壮 吴桓兴 洪丝丝 代表的联合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7
第10版()
专栏:

让五湖四海为祖国发展水产
庄希泉 丘及 陈其瑗 庄明理 吴益修 蚁美厚 伍禅 黄长水周铮 张翼 廖承志 方君壮 吴桓兴 洪丝丝 代表的联合发言
我们完全同意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吴玉章主任等分别所作的各项报告,并建议大会予以通过。现在就一些华侨问题和发展水产问题提出意见。
国外华侨的当前问题,主要是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即是,现在居留在国外的广大华侨,应该根据自愿原则、解除顾虑,取得当地国籍,在所在国安居乐业,和当地人民积极合作,友好共处,共同为所在国的和平幸福繁荣而努力,从而有助于促进祖国和所在国的友好关系。关于这些问题,已经在何香凝主任的发言中提及,我们除了极表同意之外,不再重复了。
部分华侨回国无亲可投,需要安置,入湖出海将是归侨主要出路之一。
但是,散布在海外五十多国的千余万华侨,可能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必须归回自己的祖国,其中又有一些是在祖国无家可归、无亲可投,甚且不知原籍在那里的,祖国必须想出适当办法,予以接待、收容安置。这主要是安置参加农业生产,或海南岛、福建、广东的农场,这一条出路是比较广阔可行的。然而,必须指出,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人人都想的通,例如过去就有些保守的想法说:国内人口太多了,没有安插余地,因此华侨最好还是少回来一些。的确,国外华侨并不会大部分都想回来的。如果双重国籍问题能够获得妥善解决,那些可以不回来的华侨,能够在当地安居乐业,那末,回来的人也可能不多。但是问题不是那末简单,我们决不能只依靠片面的打算,如果有一部分华侨由于种种原因必须回来,怎么办呢?因此我们还是宁可预作准备。
是不是收容安置的办法只有上面所说的一条呢?我们看不是这样。
现在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同时又是原子能的时代,人民的创造性是伟大的。原子核的门路既经打开,物质的能力就无穷无尽;同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高潮一经发展,过去嫌出路太少、人太多的地方、现在却是出路太多、劳动力不足。如过去说是地少人多的华侨家乡福建和广东,现在则处处是光明大道,除了下乡上山之外,还可以入湖、出海。的确,收容今后回国的华侨,入湖出海将是主要出路之一。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想来谈一谈以湖海为基地的水产问题。
(一)
淡水养殖和海洋渔业潜力都大,“海涂养殖业”也可以大量推广。
根据水产有关部门的材料,我国各种水产的总产量,一九五七年预计只有二百九十五万吨。这数量是太少了,以全国六亿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只有九斤。但另方面,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水产资源:海岸线长达一万一千公里;附近的海洋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内地的湖泊水塘面积约一亿六千万亩(大湖及江河不计在内),其中可以养鱼的最少有六千万亩,目前只利用了一千五百万亩,此外大部分还荒废着。
我国气候条件良好,水产生长繁殖迅速。就淡水养殖渔业来说:我国渔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已经培养有许多生长迅速,成活率极高的优良鱼种,如鲩、鳙、鳊、鲮、鲤等,在鱼塘湖泊中养殖,产量极高。例如广东的南海、顺德,福建的海仓,有的产量高到每亩一千五百斤至一千九百五十斤,一般平均也有五、六百斤,如果上述尚未开发的湖泊水塘四千五百万亩能够逐渐充分养殖,每年增加鱼产数百万吨到一千万吨(值二、三十亿元),是有可能的。目前全国淡水鱼产量只有一百万吨,平均产量很低,增产潜力也很大。
就海洋渔业来说:我国北起渤海、黄海,南至东海、南海,都是优良渔场。目前我国仅国营水产公司拥有机动渔轮四百多艘,但一般只是百吨上下的小型船。民用渔船四十多万艘则全部都是木帆船,效率不高,不能远航。我国渔民经验丰富,沿海劳动力充足,加以今后生产积极性高涨,发展海洋的潜力,应该说是无穷大的。
再就沿海海湾海滩的“海涂养殖业”来说:我国沿海气候温和,从北到南所有海岸都极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例如经济价值极高的海带、鲍鱼、江瑶柱、海参,营养价值极高、号称“水产食品之王”的蚝(即牡犡),几乎各地都可以人工养殖。辽东半岛的海参,是食中珍品之一,在南方福建海岸试验,已有十二种可以繁殖;又如山东半岛已养殖的海带,因含有碘质,可以防治甲状腺病,为山区内地人民所爱吃,全国每年供应量达一千万斤(以干品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山区人民的需要,一部分要以外汇购入,现在在浙江广东福建已经试植海带成功,可以在三省海岸大量推广,为国家节省外汇,并且争取外汇,和满足山区人民要求。
大家知道,发展水产有好几种好处:一、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二、增加副食品供应,有力地解决由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所引起的副食品供应上的困难;三、促进民族健康,因为水产品一般营养比较丰富,蛋白质量高,维生素又多;四、可以对巩固国防起辅助作用,例如培养熟识水性的领港人才,加强群众保卫海防的思想和工作;五、为沿海人民就业展开另一广大出路;六、农业社发展淡水养鱼业,可以增加收入及开辟肥料来源(塘泥);最后是可以带来了食品加工工业的繁荣发展,扩大出口货源和外汇收入。为了这种种利益,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水产事业。
根据水产部报告的我国水产发展生产指标,一九五八年计划达到三百五十二万吨,一九六二年达到八百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还将有很大的跃进,大约可以再增一倍。我们渔业基底虽然比较薄,但潜力则很大。我们认为,只要党、政府和人民给予密切的注意和更多的支持,完成或超额完成这个指标的可能性很大。
(二)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涂养殖,逐步发展海洋捕捞,改进捕鱼技术。
应该怎样努力呢?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水产的方向应该是:以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及海涂养殖为主,同时逐步发展海洋捕捞,改进捕鱼技术。
第一,大力发展内陆淡水湖泊、荒塘的养殖业,当前条件是很有可能的。经过八年来的努力,国营水产机构对于淡水鱼苗的捕捞、培养、运销、供应(主要来源是西江下游和长江的中下游),养鱼技术知识的推广,成绩很大,但还需要逐步加强工作才能足够应付。除了上述的天然淡水湖塘之外,在当前农业大跃进的高潮当中,全国各地在兴修水利所造成的数以十万计的山塘水库,都要尽量利用,作为农业社的重要副业的一部分。
第二,积极开发海滩海湾,大力进行海涂养殖。以海带及牡犡为主,其他如鲍鱼、蚶、蛏、江瑶柱、海参等为辅,使所有海岸都成为生产财富之区。
在开发海滩当中,可以同时注意到发展沙田、塭田的工作。由于福建、广东、浙江各省沿海地少人多,一向有筑堤造塭,和利用淤积填造沙田塭田,同时每随潮汐涨落而进行拦捕鱼类的经验。与海争地,同时捕鱼,解决生产与就业。这一方向,在归国华侨投资与安置就业方面来看,尤其应该大力提倡。福建、广东一带人民富有这项经验,驾轻就熟,易于倡召。
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海洋渔业。这一项需要比较大量和比较集中的投资,但是为了替长远发展海洋渔业打好基础,进行长期的积累生产资料、技术人才和技术知识,仍然是有必要继续积极注意的。
发展渔业与改革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全国渔船吨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帆船,如果不着重改革、逐渐以小型马达装备成为机帆船,我们的合作化渔业,就不能由沿海伸张到海洋,结果除小部分较大帆船之外,只能在近海的渔源区中从事捕捞,过度伤害了渔源。这一情况如果不重视和加以改变,那末,渔民捕捞的积极性越高,我们的渔源就可能会愈接近穷尽。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予以充分注意。日本许多地方沿海渔源的枯竭,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可以作为殷鉴。因此,我们建议对改进装备的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再放手些,再做得多、好、快、省些,而不要再迁延时日。
最后,和发展生产的一般经验一样,要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发展海洋渔业,就必须纠正那种好高骛远,一提计划就是“鱼群探测器”、“报话机”、“近代码头”、“全套设备”的想法,而应实事求是,首先求取较简单,最省钱,而现在就可以立即兴办的办法。如果柴油不足,我们就用蒸气发动机。如果近代大码头马上搞不起来,就先搞简单的制冰厂,粗陋的加工设备,和必需的煤栈油库。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这方面尚且还能克服一些困难;凭着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高度积极性,我们不相信目前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三)
依靠和发动群众,争取渔业大跃进,辅导华侨投资渔业安置归侨就业。
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建设当中,发展水产的伟大任务有没有困难呢?应该说是有的,首先是要生产资本。粗略估计,每年的投资要有好几亿元的庞大数字,怎么办呢?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投资吗?我们认为,如果好好地体会毛主席教训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精神,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要加强规划领导,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发展渔业。我国渔业人口总数约四百五十万,他们是既勤劳又勇敢,同时又具有丰富经验和技巧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领导下,依靠互助合作,不但生活已有显著提高,并且,据估计,八年来全国渔民的公共积累大约有八亿元以上。尤其是出海渔民,如广东潮阳县的广澳乡渔业社,一九五七年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有一千多元(去年有的渔户一家收入六、七千元)。全乡新建楼房共达到五百多座。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突出的先进渔业社,相信为数不少,说明了海洋渔业的兴旺,也说明了动员群众、发掘潜力、扩大再生产和改革技术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至于淡水养殖渔业,解放后增产情况也有很大的进展。广东佛山专区(主要是“桑基鱼塘区”)的渔民现在有很大部分是“三茶两饭”过日子(每天早、午、晚上茶楼吃杂食三次,在家吃大米饭两次)。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也很大。如上所述,全国尚有广大面积的淡水未曾开发,这主要集中在江淮、运河及古云梦大泽的两湖地区,但当前农业跃进高潮所造成的山塘水库,则遍布到全国每个角落,依靠群众、依靠合作社、积极广泛地发展养殖水产的副业,应该是做得到的。广东珠江三角洲新会县的农业社,去年甚至利用一些不通航运的河港十多万亩来养鱼,作为副业。此外“海涂养殖”、“桑基鱼塘”等先进经验,都应该通过水产部门大力推广。
现在轰动全国的“下乡上山”发展农业、“千方百计、苦干三年”的富有政治性、历史性的革命和增产高潮,我们建议应该及时结合到发展水产方面来,把养鱼事业推广到所有大小湖泊、山塘、水库、断港绝潢、深海浅湾,让渔业在祖国所有的三山、五湖、四海、九州都大量繁荣起来。这主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群众的力量相结合,趁着当前生产积极性热火朝天的高潮,来一个渔业大跃进。
第二,关于安置归国华侨就业和辅导侨眷及华侨投资于渔业问题,我们认为,由于华侨家乡主要是在沿海沿江各省,很多是有渔业常识,并有以鱼为主要副食品的习惯。东南亚有许多地区的渔业,华侨都活跃的参加。建议各地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及辅导,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以淡水养殖及海涂养殖为主,中、小型企业可以与渔、农合作社合作投资,适当利用某些现刻已经行之有效的优待奖励办法(如保本保息,或对投资者适当增加供应水产食品和安置就业等),大型企业可以结合现有的国营华侨投资公司来做。其他如公私合营、或参加渔业合作社等多种多样方式都可以进行规划辅导。这些措施除了可以发展水产支持经济建设之外,并可以解决部分归侨侨眷的就业,增加侨乡副食品的供应,繁荣侨乡经济和增加合作社收入。应该可以说,这在目前的侨乡,完全是迫切需要的。
此外为了鼓励渔业生产的积极发展,水产部门应该经常注意:一、调整水产品的收购与市场销售的产销差价,不使相差太大;二、增加渔港设备(如冷藏、加工、运输等);三、辅导新产区的养殖,旧产区的改革;四、供应鱼苗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