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政治上也要学先进赶先进 武汉国棉一厂群众思想、干部作风和生产全面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8
第3版()
专栏:

政治上也要学先进赶先进
武汉国棉一厂群众思想、干部作风和生产全面跃进
湖北省委召开现场会议
本报武汉14日电 记者曹葆铭报道:国营武汉第一棉纺织厂在整风中提出“哪里有先进,就到哪里学”的口号,先后组织干部和群众去均县农业社和襄樊棉织厂学革命干劲,学勤劳俭朴;去红安县学群众路线的领导思想作风,使该厂整风中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迅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并促进了生产高潮。2月10日到13日,中共湖北省委在这个工厂召开全省工业交通企业现场会议,着重推广他们这项整风新经验。在此以前,已有武汉、黄石、沙市等地两百多单位二万六千多人到这个工厂参观学习,有十多个单位一万四千多人请他们去介绍经验。
武汉国棉一厂是解放后新建的,绝大多数是青年工人,普遍对生活问题抱着过高要求。整风期间,工厂解决了一千八百一十一个问题,占职工所提的89.6%,使多数人比较满意,生产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还有20%以上的人不满意。特别是该厂根据上级指示准备适当调整一些规定(如1958年不发工作服和围腰等),有些工人就找领导吵闹,还有人贴大字报说,这是“整风带来的灾难”。这就阻碍了整风的继续深入和生产高潮的出现。工厂根据省委指示,于去年12月24日组织了二十九名职工,去引水上山的均县农业社和三角钱办个托儿所的襄樊棉织厂参观学习。
学习农业社的干劲
他们去到均县三个农业社,就见几里、几十里长的水渠穿山越岭盘山转,两山之间是用粗竹接连引水,使许多荒山和沙滩都长着绿油油的麦子。他们还见老鹰崖、洞子埝都是悬崖陡壁,光秃秃的石岩无攀手处,但火花社和明星四社的社员们用绳子吊人上去开山放炮,在悬崖上修成水渠。他们还听曾经三进三出合作社的农民李大富介绍他兄弟李大贵引水上山对他的教育:他最初编了首歌讽刺他兄弟:“李大贵,你胡球干!自古哪有水上山?你要把水引上山,我把它一口喝干。”但李大贵却团结社员把渠修成了。当时他正害眼病,便请人领着上山去往渠里一摸,果然有水。他顿时就坚决要求入社,并发誓说:“今后如有风吹草动,我李大富思想再动摇,你们就叫我右派!斗争我。”明星四社修渠缺铁,社员们便将纺棉花的铁钎改造成开山的钻子。有一次掉了一把钻子到深潭里,共青团员赵义轩就自动跳进两丈多深的寒水中去捞。学习小工厂的勤俭他们一去襄樊棉织厂,就见其厂房板壁补了许多窟窿,劳动条件比他们差得多。他们参观了三角钱办的托儿所、两块钱盖的浴室,同时见职工宿舍都是矮平房,人站在床上就顶住房瓦。工人最高的工资是四十五元。但是这个厂的职工却认为他们有前途,有希望,生产很起劲。职工们上山义务劳动,见一种泥土有滑性,便设法用来代替面糊浆纱;见一种野果浆发粘,便设法用来代替机油。女工们还将一尺多长的纱头一节节接起来打围巾或做洋腊芯子,一点废物也不舍弃。职工上下班时,还沿途捡棒糖棍子回厂当钉子用,拣西瓜皮和菜叶子回厂喂猪。这个厂的全部财产只一万一千多元,但1957年却上交了二万五千元利润,积累了一万多元奖励基金。
人家都这样勤劳俭朴,干劲十足,自己怎样呢?参观团里好些人睡不好觉,议论纷纷。原来在生活上爱讲究、工作上不听指挥的清花保全工王喜德说:“农民口口声声工人老大哥,我这个工人的觉悟还不如人家高,真觉得惭愧!”技术员应安邦检查了自己在设计上“动辄就向领导上伸手要钱”,决定将原来准备用三万元购买新式滤尘器的计划取消,而设法改进旧有设备来达到同样的技术要求。领队的行政副厂长纪永江和党委宣传部长王作义也因为厂里原来对能否组织工业生产大跃进不明确,而决心回厂后一定要组织生产大跃进。
他们学习七天回厂后,工厂党委立即号召党员向李大贵学习,团员向赵义轩学习,并提出“质量大跃进,赶上或超过郑州国棉二厂;勤俭办企业,向襄樊棉织厂学习。”党委还决定由这二十九人分头向全厂传达,并发动职工以这些新人新事为榜样进行“三比”,比干劲,比勤俭,比当家作主的思想。在传达中,很多人都是一边谈情况,一边检查自己。头天传达,第二天就有人贴出取消生活上过高要求的大字报,三天之内就贴出四、五百张大字报。细纱车间女工原来普遍都要求发新围腰,这时就有三百多人提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决定今年不领围腰。群众还批评领导上在整改中迁就他们的过高要求,竟花了三千元修了个富丽堂皇的防寒走廊,造成浪费。大家还围绕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积极行动起来。筒摇成车间过去常常因为缺勤太多而完不成计划,现在出勤率提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员过多的现象。细纱车间原计划今年添购纱管五万支已订了货,但大家这次清理出许多可用的旧纱管来,全年根本不用添新纱管,便退了货。
学习红安县的领导方法
怎样巩固群众热情,并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组织生产大跃进?该厂又由党委书记杜良英和厂长勾绍荣率领干部二十人于1月13日出发去红安学习领导经验。他们一进红安县境就见许多干部扛着锄头下地劳动,县委的办公室也搬到乡下去了。他们还参观了县委书记的试验田。他们18日回厂后,立即根据红安的经验,一方面请解甲回乡劳动的红军团长方和明和坚持革命三十年至今仍带头劳动生产的七十二岁革命烈属徐大妈到厂做报告,一方面提出“干部工人化、生活群众化、劳动经常化”的口号。要求各级领导彻底转变思想作风,真正做到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他们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各级领导分工去车间、工区,实行“三包”——包生产计划,包思想教育,包中心工作;搞“一条龙”和试验工区,使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要求干部每人订出规划,定期学会一种操作技术等。他们还建立了每天上午不开会,以及定期深入工人宿舍和群众促膝谈心的制度。许多原来为成天忙乱深入不下去而苦恼的干部,这时都劲头十足的下去与群众一道生产,一道研究问题。细纱和前纺的车间主任、支部书记还自动搬入工人宿舍与群众同宿同劳动。
干部深入下去才两个多星期,他们的工作面貌就有了很多变化。行政副厂长纪永江深入清花车间,与车间主任江永坤一起启发和帮助老工人陈早庭改进出棉箱的调节板,并在全车间推广后,就使头道棉卷均匀度由计划3%降为1.5%,为后面的工序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生产副厂长王子佩在细纱车间发现皮辊表面发粘,纱缠皮辊,影响纱支质量,当时就召集有关部门的人员到现场检查原因,采取措施,两小时就使生产恢复正常。职工反映这比过去在办公室解决问题及时多了。搬到工人宿舍的细纱车间主任查文奎早晨六点多钟刚起床,夜班工人回宿舍就向他反映:“三工区因为纱管供应不上,一夜都开车不足。”他马上就到车间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白班生产正常。他说:“如在过去,我得在八点上班看了交班簿,听了工长汇报,才能发现问题,着手解决,这就拖到九点以后了。”他们把这形容为:“过去要在班上才能了解生产,现时睡在床上也能了解生产。”厂长勾绍荣讲:“刚深入下去,总耽心办公室里的签报积压成堆,但这两个星期却只有财务科送来一份签报。原因是大家都下现场及时处理了问题,送到办公室来的问题就少了。”
经过这样一段工作后,武汉国棉一厂1月份的生产就有了显著起色。出勤率由88%上升为91%,纱支质量达到100%,用棉量达到三百八十五点五六斤,比计划降低0.94斤。他们的全年生产计划也修改了五次,质量指标由过去保守的90%提高为100%,并要达到用更严格的灯光检验93%,产量也比原计划提高15.6%。争取做到“一个锭子一件纱”。为了实现这个跃进计划,他们还决定派参观团去青岛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