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兴修水利 保持水土 改变干旱面貌 甘肃争取三年内基本实现水利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8
第10版()
专栏:

兴修水利 保持水土 改变干旱面貌
甘肃争取三年内基本实现水利化
甘肃的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运动,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人们的右倾保守思想。甘肃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同右倾保守思想不断斗争的过程。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大跃进,才能出现工作上的大跃进。而右倾保守思想只能拖住我们前进的脚步,钝化我们的斗争锋芒,挫折我们的意志,束缚我们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批判和克服,就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发挥出来,就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原动力,必须十分珍视,全力保护,不能有丝毫的损伤。如果眼睛只往上看,不往下看,只知道向国家伸手要这样要那样,只知道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而不去发动群众,不去依靠群众,甚至不相信群众,在一旁指手划脚,给群众的积极性泼冷水,其结果必然对革命事业起促退作用。
霍维德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簿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的报告。
从上次会议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了第一个年头。特别是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获得了伟大胜利。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劳动热情普遍高涨,在经济战线上首先是农业战线上正在掀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推动着各项建设事业以更大的规模和速度向前跃进。看到我们国家这样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我们真是感到无限的欢欣鼓舞,对于伟大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去冬今春遍地开花到处结果。群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料出料,绝大多数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基本上都由群众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成功的典型,如引水上山,得到普遍推广。
我们甘肃,从去年冬季以来,随着全民性大辩论的胜利,在广大农村首先出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运动。三百四十多万农民组成的大军,不顾严寒风霜,不分白昼黑夜,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短短三个月期间,一鼓作气修成了五百二十四万亩水地,正在兴修的还有二百多万亩。这个数字,比原定今年新修三百五十万亩水地的计划,加了一翻还多。每天平均修成五万多亩水地。水土保持完成了九千多平方公里,差不多等于今年计划的一半。现在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只要不松劲,不冷场,再加一把力,今年全省新修一千万亩水地,完成两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土保持,是完全有把握的。
甘肃去冬今春的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运动,同一九五六年比较起来,是大大地跃进了一步。首先是规模更大,范围更广,人数更多,遍地开花,到处结果。其次是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现灌更多;因为接受了一九五六年的经验教训,今年提高了工程质量,修一亩成一亩,修成以后就可以灌溉。第三,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挥的更加充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料出料。已经投入水利和水土保持的达两亿个劳动日。群众在这方面的集资达两千多万元。绝大多数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上都由群众自己想办法解决,即使一些比较大的工程也是这样;同时,群众的发明创造也更加丰富,改进工具,改进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一些成功的典型得到了普遍的推广。特别是武山县的东梁渠首创了引水上山以后,大大地鼓舞了山区群众发展水利的信心。在几个月内,许多地方掀起了水利上山的热潮。群众说,“山再高,高不过我们的脚跟;地再冻,冻不着我们火热的心”。天水和平凉两个专区的群众就修了五十三条“东梁渠”,可以浇地三百二十二万亩。工程最大的北梁渠,全长一百公里,海拔平均在一千六百公尺以上,跨武山、甘谷两县,参加施工的达三万人,修成以后可以浇地四十万亩左右。这样大规模的水利上山,给今后甘肃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水土保持方面,武山县邓家堡的经验,已经被许多地方采用。现在全省已经有一千一百三十八个邓家堡,今年准备开展一个“一万个邓家堡”运动。
冲破原来的计划,指向了更高的指标。新规划实现,甘肃的自然面貌和生产面貌就起了巨大的变化。
去冬今春的兴修水利、保持水土高潮,冲破了我们原来制订的计划,指向了新的高峰。根据这个新的情况,结合各地经过群众讨论的意见,我们甘肃计划在三年之内,达到以下几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和基数,都不包括就要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区在内。
三年兴修水地二千五百万亩。加上原有的水地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亩,到一九六○年全省可以有三千七百二十三万亩水地,占现有耕地六千万亩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每人平均有三亩五分以上的水地。
三年保持水土七万平方公里。加上原有的保持水土面积三万平方公里,到一九六○年,水土保持面积将达到十万平方公里,等于原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
三年造林三千万亩,种草三千万亩。加上现有的复盖面积六千二百七十七万亩,到一九六○年,全省可以有复盖面积一亿二千多万亩,占总面积六亿九千万亩的百分之十八。这里所说的种草,主要是种草木樨。这是一种多年生草,耐旱,容易生长,既可作饲草,又可作燃料和绿肥,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宝草。
农业方面的跃进,必然会带动其他各项事业首先是地方工业、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跃进。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内,地方工业的产值从一九五七年的一亿五千万元,增加到十二亿元至十四亿元,也就是增长八倍到九倍。小学在校学生占学龄儿童的比例,从一九五七年的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二。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臭虫、虱子、白蛉子等“七害”。
如果我们在三年内实现了这些指标,到一九六○年,全省就可以基本上实现水利化,境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地区,有一半可以得到控制;实现绿化也有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的干旱威胁基本上可以解除。地方工业的落后状态将大为改变。小学普及教育可以实现,社社有学校,人人讲卫生。预计到一九六二年,全省粮食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亿斤左右,比一九五七年的八十五亿斤增加一倍多,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三百斤以上,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约一百二十五斤;棉花产量达到二百四十万担,比一九五七年增加十三倍以上,每亩平均产量达到八十斤,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约三十三斤。同时,地方工业的产值也将超过农业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十六倍到十九倍。这样,甘肃的自然面貌和生产面貌就起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就完全有把握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了。
甘肃的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并不是没有遇到障碍的。客观上的困难固然很多,但是,最大的阻力却是来自人们的右倾保守思想。甘肃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同右倾保守思想不断斗争的过程。一九五五年冬到一九五六年春,由于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和“甘肃落后”论,在几个月内就修了六百三十四万亩水地,超过了解放前几千年所修水地的总和。可是,从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起,右倾保守的歪风又刮起来了。一九五七年提出新修水地三百万亩,任务分不下去;减到二百五十万亩,分不下去;减到二百万亩,也分不下去;减到一百五十万亩,还是分不下去;一直减到一百一十二万亩,最后定为一百三十五万亩。而到九月底只完了一百零二万亩。经过这次整风运动,更加有力地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劲头又鼓起来了,而且比过去更大。三个月的时间,不但完成了一九五七年的尾数,而且新修了五百多万亩水地。从这里可以看出,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大跃进,才能出现工作上的大跃进。而右倾保守思想只能拖住我们前进的脚步,钝化我们斗争的锋芒,挫折我们的意志,束缚我们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批判和克服,就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这是我们所必须经常警惕的。
兴修水利、保持水土,实际上是一场人对自然的严重斗争,就是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同自然争夺主动权,以便利用自然的力量来为人们谋福利。在这样一场斗争中,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和革命的干劲,才能藐视和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必胜的结果。相反的,如果对改造自然缺乏信心,总想等待自然的恩赐,没有勇气去向自然搏斗,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处处受到自然的摆弄。我们的定西专区,是一片最干旱的地区。几年来,由于开展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利用了雨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到一九五七年,全区水地已经从解放前的三十六万多亩增加到一百六十一万多亩,每亩粮食产量从解放前的七十五斤提高到一百三十六斤。但是,自然条件比定西专区好得多的平凉专区,却是缺乏这种劲头,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远远落在后面。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平凉专区的粮食亩产比定西专区高十三点三斤,到了一九五七年,反而比定西专区低五点六斤了。再拿张掖专区和银川专区来看,都是大型水利灌溉区,自然条件差不多,一九五七年张掖专区扩大了灌溉面积,增产了粮食,张掖县的小麦平均亩产超过了四百斤,敦煌县的棉花平均亩产达到一百零三斤,都提前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一九六七年指标。可是,银川专区在这一年却荒废了十四万亩水地和十八万亩旱地,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增产。可见事在人为,一切成绩都是人干出来的。只有干,才能从自然手里夺得更多的东西,才能增长知识和才干,才能逐步摸到自然的规律,也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缺乏了这种信心,缺乏了这种干劲,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不充分发挥千百万群众的智慧和集体力量,胜利就没有保证。武山县建设引水上山的东梁渠,没有向上级要过一个技术干部,要过一个钱,要过一斤材料,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群众自己解决的,一切困难也是群众自己克服的。全省绝大多数的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都是这样搞起来的。
在兴修水利、保持水土、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如果不充分发挥千百万群众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胜利是没有保证的。武山县在这方面能够得到这样突出的成就,基本经验就是走群众路线,遇到困难同群众商量,向群众请教。在修东梁渠的时候,有些水利技术人员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没有精确的地形测量,没有重点地质钻探资料,没有完整的比较设计,没有周密的施工组织,没有大量的投资和充裕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有的认为即使具备了这些条件,能不能在山上把水控制住,也还大成问题。当时还有人说,“若要水上山,除非辘轳长蔓马长角,乌鸦长出红耳朵。”但是,在群众面前,一切困难都被克服了。选线的时候,没有技术人员和测量仪器,只是由一位农民出身的水利科副科长带了一架简单的水平仪,组织了几位有经验的农民,用两天时间就把路线选定了。从选线到施工,只有五天时间。砌大坝入口,修涵洞、跌水,没有洋灰,群众就用草皮铺衬石头,干砌块石来代替。渠道要跨过一道四十二公尺宽、二十二公尺深的山沟,几位老木工想出用木头搭起架子,上面修一个渡槽,就把水渡过去了,连工带料只花了二千元。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和解决退水的问题,群众就学习别的地方的经验,采取了“长蔓结瓜、以塘包亩”的办法。东梁渠从开始到完工,没有向省上或专区要过一个技术干部,要过一个钱,要过一斤材料。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群众自己解决的,一切困难也是群众自己克服的。全省绝大多数的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都是这样搞起来的。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确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发挥出来,就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迹。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原动力,必须十分珍视,全力保护,不能有丝毫的损伤。如果眼睛只往上看,不往下看,只知道向国家伸手要这样要那样,只知道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而不去发动群众,不去依靠群众,甚至不相信群众,在一旁指手划脚,给群众的积极性泼冷水,其结果必然对我们的革命事业起促退作用。这是极其错误的。
兴修水利,保持水土,改变干旱面貌,多少年来一直就是甘肃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个美好的远大的理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新时代里,才能逐步变为现实。邓家堡的群众说得好,“我们能把穷山变富山,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好,合作化的政策好,改变干旱的措施好。”他们说,“共产党和毛主席来了,人翻身了,地也翻身了。”同时,甘肃虽穷,人口也不多,人民却有志气,有朝气,有干劲,能够忍受任何艰苦,战胜任何困难。我们的口号是“大胆设想,苦战十年,过江(白龙江)越岭(秦岭),建设新农村”。十年看五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前冬。去年冬季以来的高潮,已经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开端。只要我们今后遵循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打掉官气,肃清暮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依靠群众,刻苦钻研,跃进再跃进,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