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吴梅生代表谈上海柴油机厂职工的革命干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18
第11版()
专栏:

依靠群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吴梅生代表谈上海柴油机厂职工的革命干劲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薄一波两位副总理以及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的报告。
从我在上海柴油机厂的亲身体验,认为国务院作出的今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是完全符合广大职工的热烈愿望,符合当前生产大跃进的形势的。实现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相信群众的力量,充分支持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海柴油机厂自从去年十月进行大鸣大放、大整大改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大提高。过去群众对干部、下级对上级,还不能够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还有一点“不自然”。但是,经过这次整风运动,群众不但把想讲的话都讲了出来,而且亲眼看见领导上根据大家的意见,狠狠地改正缺点,改进工作;领导深入车间帮助群众及时解决问题,深入宿舍同群众谈心,干部像普通工人一样参加体力劳动,所有这些,使群众亲切地体会到工人的意见受到领导重视,干部和工人的关系更接近了。群众的心情舒畅了,觉得浑身都是劲,要为社会献出一切力量。正在这个时候,党提出了赶上英国的号召,于是一个赶先进、挖潜力、想办法的增产节约热潮,就生龙活虎地掀起来了。
群众发动起来,生产面貌改变。领导上认为先进的指标,群众说是保守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顺利解决了。
群众发动起来,生产面貌就变了样。领导上认为先进的指标,群众说保守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顺利解决了;领导上以为没有办法的事,群众想出许多办法来了。我们厂在年初讨论一九五八年国家计划的时候,领导上提出全年生产柴油机二千台;经过车间干部讨论,就提高到二千二百台;再经过工人讨论又上升到二千四百台,比一九五七年产量提高百分之六十二点五。油泵油嘴原计划年产十五万五千只,经过群众讨论以后,提高到二十一万只,比一九五七年产量提高百分之一百一十。今年生产高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仅注意增加产量,而且注意增加产品种类和降低成本。原来计划今年我们厂成本比去年降低百分之一点七,但在高潮后,领导上感到原订指标太保守了,修正为百分之十,群众讨论以后,一致表示支持、拥护。原来决定我们厂自己设计的一百二十马力新型柴油机,要在明年试制成功,现在群众争取要在今年试制出来。为了积极支援农业生产,我们厂今年准备试制煤气机。为了在动力机械方面努力赶上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还决定今年同上海动力研究所、上海汽轮机厂共同试制自由活塞和燃气轮机。产量这样的大,高级新产品又这样多,成本呢,又要降低。像这样的年度任务,过去是连想也不敢想的。
群众表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意想不到的力量,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这证明订的先进计划是切实可行的,并不是群众一时热情冲动的空想。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计划是不是群众一时热情冲动的空想?不。群众证明了这个计划是切实可行的。他们表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意想不到的力量,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找出了许多提高效率的窍门。例如,领导上认为增产柴油机的薄弱环节,是现有的搪床没办法再多出生活;可是,群众在讨论中,指出搪床的闲置工时还很多,主要原因是起重设备不够用,生产路线太长,只要增加一台摇臂吊车(费钱不多),和稍稍调整生产路线,就可以每天多搪三台柴油机的零件,一年可以多出产九百台柴油机。在提高搪床利用率的同时,群众还想到应该为搪床万一发生意外做好准备,所以有一位工人提出我们厂自己仿制“万能搪头”,有了这个工具,只要把它装在平板上,就等于增加了一台简单的专用搪床,一个“搪头”可以至少分担一台万能搪床任务的百分之三十。这个建议其实早在几年以前就提出来了,那时候许多人认为技术太复杂,我们做不了,一直不敢尝试;这次生产高潮中,为了实现增产的目标,技术人员鼓足勇气要克服一切困难,做成这种“搪头”。现在“搪头”的试制工作已经开始,群众信心很大,劲头十足,有些人连星期日也不愿意休息,一心一意地钻研技术问题,估计到第二季度就可以试制完成了。这样,阻挡柴油机增产的第一个“关口”被突破了。还有,领导上认为:如果大量增产柴油机,本厂铸工车间的生产面积就不够用,必须把一部分铸件请外厂协作。这个问题经过铸工车间的群众热烈讨论,大家认为铸件应当尽量由本厂自己做,因为协作件的价格比本厂成本几乎高一倍,更重要的是质量缺乏保证、供应不及时。为了解决生产面积不够用的问题,群众提出把占面积很多的气缸套改为离心浇铸,来代替模铸,这个办法不但节省生产面积,而且可以节约原材料;加上协作件的差价,估计采用这个建议,一年可以节约十几万元。铸工车间生产面积不足的问题一传出去,立即得到冷作车间职工的积极支援。他们认为,现在柴油机水箱两端的水槽是铸造的,既笨重又占地方,完全可以用铜皮冲压出来,并且主动做了一个样品送给领导上,证明他们的意见是做得到的。这样,不但减轻了铸工车间生产面积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本来,大家总认为节约外购件的费用,是供应科采购员的事,别人很难帮忙;可是,由于今年讨论国家计划时,我们发动群众认真讨论想办法来降低成本,结果装配车间的老工人陈金根同三级工朱宝根,有一次偶然在电工器材公司看到一种天津出品的电压调节器,比本厂采用的南京出品的电压调节器价格便宜百分之二十,就把这个发现主动向领导上汇报,经过买来试验以后,质量完全符合要求。采用了这个建议,估计全年可以降低成本八万元。供应科的同志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感觉很惭愧,马上召开小组会,检查过去的缺点,并决心鼓起干劲,要在今年采购其他外购件方面降低成本预计有十万元。高潮就是这样改变了大家的工作态度,不是互相推拖,而是抢着干了。
只要企业领导采取积极态度,相信群众力量,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就完全有条件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同志们,从我上面所举的事实可以看出,现在群众的生产热情是很高的,目前全国普遍出现革命的劲头。在这种形势下,领导上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国民经济的新跃进,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全国人民日夜盼望的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的心愿,也就可以早一点实现了。同时,还可以说明,我们有不少企业的潜力还很大,只要企业领导采取积极态度,相信群众力量,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就完全有条件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有些领导人员对这一点认识不够,结果非但不能多、快,也不能好、省,反而妨害了各方面潜在力量的发挥。经过这次整风运动,群众发动起来,中央及时提出正确的方针,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受到批判,我们的事业就可以大踏步前进了。我们必须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巩固群众的热情,继续提高群众的觉悟,支持群众的先进倡议,推广先进经验,把生产引向新的高涨。
各位代表:祖国的面貌在迅速地变化着,社会主义事业在飞跃地前进着,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呢?是我们的党,是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是觉醒了的六亿人民。这股力量正如毛主席说的,如同冲破了的原子核一样是无穷无尽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是一个工人,做了五十多年工了,解放后经过党的培养,提拔为副厂长,我一定不辜负党对我的培养。我虽已六十三岁了,但并不感到老,我一定不断地警惕与克服骄傲自满,虚心学习,拿出更大的干劲,和全体工人同志一起,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在短时期内,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