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每亩九方土 只花三个工 消灭旱涝洪 保定平原水库星罗棋布 为发展平原水利树立了良好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20
第2版()
专栏:

每亩九方土 只花三个工 消灭旱涝洪
保定平原水库星罗棋布
为发展平原水利树立了良好榜样
本报保定19日电 记者张潮报道:在广大农民夜以继日地苦战三个月之后,河北省保定专区的平原上,星罗棋布地出现了一百七十多座水库。徐水一个县就有一百二十多座,并且正在建立库库相连、渠渠相通的平原水利灌溉网。这个县的成就可以概括如下:每亩九方土,只花三个工,消灭旱涝洪。发展平原水利有了一个好榜样。
保定专区已经建成和将要建成的水库,加上山区和平原其他各种水利工程,使全区今年就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保证80%以上耕地免受旱、涝、洪三灾的威胁。农民们满怀信心地说:从此,再不怕大水和大旱了。
徐水县的经验,特别值得提倡。
以蓄为主,是徐水县(和全专区)平原水利建设方针的重大改变。这个县已建成的平原水库分为两种,一种是蓄洪作物水库,又名“葡萄串水库”,散布在河流两岸,与河相通,宛如一串葡萄。一种是蓄沥作物水库,又名“满天星水库”,散布在广大平原上,宛如满天星斗。两种水库都以蓄水为主,汛期把洪水和沥水引入水库,旱期放水灌溉周围耕地,既可防洪、防涝,又可防旱,从而扭转了长期存在的以泄为主的消极思想和作法。这个县大部分是平原,境内有三条害河(漕河、瀑河和萍河),大雨发洪水,天旱变干河。地势西高东洼,有雨东部涝,无雨西部旱。因此,群众和干部长期以来恨水怕水。几年来因水利建设重点是以排洪泄水为主,结果仍不能从根本上消灭旱、涝、洪三灾,以致产量增长很慢。去年大旱,平均亩产量只有二百一十四斤。直到1957年冬季,学习和参观了河南省济源县根治漭河的经验,才由恨水怕水变为想水爱水,确定了以蓄为主的方针。
坚持以小型为主。在徐水县(和全专区)已经建成的平原水库,绝大部分是小型的。利用大量分散的零星低洼地和河流两边的低洼地,筑起一道围堤,就成水库。除水闸外,全部是土方。因此工程最简单,最省工,最省钱。匀布全境,当年受益。全部水库四百多万土方工程,只用了一百二十多万个工。以1954年水灾面积四十五万亩计算,平均每亩只要九方土,不到三个工,就可以防止同样的水灾。其次,水库一般水深只有一、二公尺,库内还可种植苇、藕或早熟耐涝作物(因而又称作物水库),堤外可植树。淤积洪水后,还可改良库内土壤。小型水库的这些优点,彻底克服了单纯依赖大型水库的错误思想,大大地提高了群众和干部的干劲。
以社办为主,是徐水县(和全专区)执行得最彻底的一个方针。全部土方工程,国家只补助一万九千元。大王店乡“聚宝盆”小型水库,乡人民委员会只花了一角钱,买红纸作了几朵光荣花,来鼓励不分昼夜突击修库的农业社员。据中共保定地委的一位领导同志说:去年安新县兴建一个蓄水六百三十万方的中型水库,国家出了十四万元,而徐水县入冬兴建的一个蓄水一千多万方的中型水库,国家只出了一万多元。
在建设平原水库的过程中,徐水县广大农民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各乡各村响遍了“思想不冻地就不冻”的豪迈口号。田野上,真个是白天一片人海,夜里一片灯海。十二个乡联合兴建蓄水一千多万方的史各庄水库,一万六千个农业社员突击八昼夜,就建成了。同时,在这次平原水库建设中,乡与乡、村与村、社与社之间,互相支援,密切合作。徐水县还准备在边境兴建一座较大的平原水库,让安新县的农田也能灌溉,变水利纠纷为团结建库,共同用水。
目前,徐水县和全专区的广大农民,正在乘风破浪地继续前进。他们的目标是:苦战一年,亩产翻一翻,保证五百斤,今年过黄河。(附图片)
徐水县作物水库及灌溉网的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