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工业产值十年增长二十二倍 济源县制定地方工业跃进规划 “六主”经验体现了多快好省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23
第3版()
专栏:

工业产值十年增长二十二倍
济源县制定地方工业跃进规划
“六主”经验体现了多快好省的方针
本报讯 记者张健虹报道:以治理漭河著名的河南省济源县,最近制定了今后十年内地方工业大跃进的英雄规划。这个规划振奋人心,显示出这个县工业发展的灿烂前景,并且为各地地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济源县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煤、铅、铁、硫磺等蕴藏量较多,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水力资源。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个县就依靠本地的资源,初步发展了地方工业。地方工业的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由1952年的0.4%增长到1957年的16.21%。五年中地方工业增长了二十倍,为今后工业大跃进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这次中共济源县委在制定规划时,对以上因素都作了切实的考虑。
规划根据多快好省的方针,提出在今后五年内使地方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增长到50%以上,在今后十年内达到60%以上,争取达到70%。也就是说,工业总产值到1967年可以比1957年增长二十二倍。
几年来济源县发展地方工业的经验证明,把目光完全朝向开办大厂、大矿,等待国家投资,强调技术、原料、销路的困难,认为县营工业没有搞头,都是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只有不断地克服右倾保守思想,自力更生地克服各种困难,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出发,才是发展地方工业的基本道路。在这方面,济源县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蔚屏同志的指导下总结出了“六主”的经验:一是掌握本县经济特点,发动群众挖掘潜力,以自有原料为主,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制造;二是以地方工业、手工业本身积累资金为主,并且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资金,按照投资少收效快的原则,加速工业建设;三是以小型为主,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农闲劳动力,勤俭办企业;四是以办综合性的企业为主,保持连续生产,以肥养瘦;五是以现有技术力量为主,互教互学,短期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号召干部钻研技术,积极搜罗本县人材,请老师带徒弟,派人出去参观学习,壮大技术力量;六是面向农村,以就地销售为主,认真为农业生产服务,有计划地建立起以机械、肥料为中心的为农业服务的工业系统。
规划吸收了这些经验,贯彻了多快好省的方针,掌握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体现了从便利群众出发、从发展生产出发的精神。按照这些指导思想,县委在规划中以建立机械工业网、肥料制造网和动力网为中心,考虑了全县的工业分布,提出了三十四个发展工业的项目。预计到196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可以达到七千七百七十三万元,县营地方工业总产值可以达到一亿三千八百六十万元。在发展机械工业、大力支援农业技术改造方面,规划中决定以县里现有手工业铁业社和公私合营铁工厂为基础,扩建为一个综合机械厂,1962年各种车床将有三十部,到1967年将增加到五十台。在全县七个主要的小镇上,都将分别设有一个机械修配厂;另外还要以乡为单位,建立农具修配站十八个。在电业方面,这个县现有发电厂的容量是六十瓩,到1962年,由于村镇新建电厂和城市电厂扩建的结果,容量将增加到七百四十瓩,到1957年,发电厂将在更多的村镇建立,容量可以增加到两千三百瓩;此外还有农业合作社和其他方面为适应生产、生活用电需要而兴建的若干小型发电厂没有计算在内。肥料方面,在十年内除建立三座县营的、共年产四万吨化学肥料的工厂以外,要求所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各建一座颗粒肥料厂,大社还要建一座混合肥料厂。这样,全县八十万亩耕地平均每亩可施化学肥料三十七斤,对于实现县农业规划中亩产粮食七百五十斤是一个有力的保证。规划中还确定要发展冶炼厂、水泥厂、针织厂、造纸厂、印刷厂、食品厂等其他工业。
目前,济源县委已经开始组织实现这个规划。今年上半年将新建十六个小型工厂,其中包括一座年产一万五千吨肥料的混合肥料厂,四座综合机械修配厂,四座发电厂,两座油厂,以及酿酒厂等。下半年将再新建四座小型工厂。这些工厂的产值将达一百二十二万五千元。加上若干新建煤矿、冶炼厂等投入生产,预计今年工业产值将比1957年增长一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