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工作方法对了头 困难问题迎刃解 中共丽水县委员会关于开展全民整风运动,核实粮食产量,推动生产大跃进的工作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2-26
第2版()
专栏:

工作方法对了头 困难问题迎刃解
中共丽水县委员会关于开展全民整风运动,核实粮食产量,推动生产大跃进的工作报告摘要
编者按:丽水县委的这篇十分深刻的和生动的报告,提供了一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典型经验。丽水县的许多乡社干部和农民,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普遍隐瞒产量,因而生产成绩和高额丰产的经验被埋没了,合作化的优越性显示不出来,干部的思想包袱沉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受压抑。最初,县委想用“反瞒产斗争”的压服办法去摸清产量之底,结果弄得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张,群众思想更加混乱,消极抵抗的情绪更加严重。其后县委改变了这种泄气的办法而用鼓气的办法,从宣传“四十条”入手,展开总结评比,组织生产大跃进,结合核实产量,迅速地解开了长期不能解开的结子,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生产积极性。不但核实了去年的粮食产量,保证了国家购粮计划的完成,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生产大跃进。该县原来的规划是三年实现八百斤县,现在改为今年实现八百斤县,争取实现九百斤县。丽水县的经验表明,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目前全国还有不少地方对核实产量、解决粮食统购统销问题,特别是从积极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入手,鼓起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组织生产大跃进,还缺乏有效的办法,丽水县的经验很值得各地参考。
丽水县开展全民整风运动,掀起整改高潮和生产高潮,摸清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底子、过去的工作底子和生产底子,核实了1957年的粮食产量,由原预计每亩四百六十三斤,提高到六百六十四斤。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保守的规划,由原来三年实现“八百斤县”改为1958年确保实现“八百斤县”,争取实现“九百斤县”,从而取得了思想上和生产上的两大跃进,大大地推动了当前的生产和各项工作。
丰收后出现一个难解的结子
丽水县地处浙江南部、瓯江中游,是个山区县。由于山多岗多,水利条件不好,耕作方法粗糙,过去产量不高。1952年每亩粮食作物产量只四百二十九斤。解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在领导农民发展生产中作了巨大的努力,1955年冬实现了高级合作化,1957年一年来,县委接受了1956年的经验教训,转变了领导作风,下放了一百多名干部加强基层,几次地整顿了合作社,大力地改变了耕作制度,加上年景风调雨顺,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因而社社增产、样样作物丰收。但是,秋收一开始,我们就碰到一个难解的结子。上半年,干部群众都反映:“1957年生产季节抓紧好,改变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好,干部参加生产好,天气风调雨顺好,稻苗生长好。”可是一收割,口气就变了。他们说:“春花雨水多麦粒小,连作早稻连种两年,田力拔完不长谷,中稻扬花时遇南风,受旱灾,瘪谷多……。”总之,上报的产量不高,不少地方甚至比大旱的1956年减产了。
由于产量未核实,不但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受到影响,生产上的保守思想也难打破。在当时,县委预计全县1957年每亩产量不过四百六十三斤。因此有些同志就认为1957年的生产规划要求达到每亩六百十三斤,比1955年增产33.1%是“冒进”的。在制订1958年生产规划时,就小心谨慎,只怕再犯“冒进”错误,当时提出的指标只要求1958年达到亩产五百四十五点三斤。究竟什么时候实现“八百斤”呢?连想也不敢想了。
方法不对头越解越乱
显然,产量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解决。但怎样解决呢?
8月份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大会,会上通过大鸣大放大争大辩,提高了到会干部的思想觉悟,暴露了不少干部在粮食问题上的错误思想,揭发了不少合作社在1956年瞒报产量的事实。会后又陆续暴露了不少合作社在1957年也大量瞒产。可是这时候仅仅认识到要搞好粮食征购工作必须核实产量,对瞒产的群众性也认识不足。所以一看到报纸上介绍反瞒产斗争的经验,就很快地接受了。于是反瞒产斗争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来了。
由于反瞒产斗争把领导置于和群众对立的位置上,一贯彻,问题就来了。经过坦白、检举、斗争,甚至个别的搜查,全县一共反出了瞒产二百多万斤,加上各社、队自报的数字,全县仅八千三百多万斤粮食,比“三定”产量还少几百万斤呢。更大的问题是这时候基层干部特别是记工员、保管员纷纷向我们提出辞职,他们说:“干了一年,报酬没有,还要挨斗,怎么也不干了。”社员也大为不满。说:“辛辛苦苦,干死还被人怀疑偷窃。”因而情绪低落,生产消极。一些曾积极参加瞒产的社员和干部,更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讲吧,怕斗争,怕被罚;不讲又怕被检举。另有一些人就积极订攻守同盟,更加和党离心离德、阳奉阴违了。干部呢,由于反瞒产也反不出什么名堂,右倾保守思想更巩固了。有些同志就变相地采取了抽粮、搜仓等的方法来完成征购任务。这样一来,干群、党群关系更疏远,矛盾更加深了。征购任务没有完成,生产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找到了一把钥匙
反瞒产的方法行不通,怎么办呢?县委遵照省委、地委指示,停止了反瞒产斗争,开始寻找新的方法。这时,省四级干部大会召开了。丽水县的干部在这次会上通过大鸣大放大争大辩,统一了对形势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省农业展览会展出的丽水县二年增产、二年减产,1956年粮食单位产量属于全省最低的一类的事实,也给参加会议的同志特别是县委书记以很大的刺激。到会同志又对1957年生产搞得好坏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争论。通过争论,右倾保守思想初步克服了。思想认识统一后,肯定了1957年的工作成绩,确定了1957年粮食产量每亩五百三十斤,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生产的经验教训,树立了改变低产面貌的决心,鼓起了劲头,要求1958年每亩粮食确保六百五十斤,争取实现每亩七百斤。并提出了改制十万亩、修水利一百零八万工等主要的增产措施。回县后又接着召开了一次区、乡书记会议,同时还举办了县农业展览会,学习采取了省四级干部会上摆产量、比高低、找原因、抓关键、订规划的方法,鼓起了1958年实现生产大跃进的信心和决心,并提出了宣传农业发展纲要,开展总结评比,组织生产大跃进,结合核实产量的意见。
这个办法一提出,龙江乡的同志发动群众总结评比生产成绩和经验,结果很好。首先在产量问题上,区委根据省四级干部会议预计该乡每亩仅五百八十斤,发动群众开展总结评比后,生产队长自报数竟达六百十四点五斤(比第一次社、队自报每亩四百十七斤增加47%),同时还订出了1958年的增产规划,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未发生什么顶牛的现象。县委即派工作组认真总结了龙江乡的经验,在12月中旬的县骨干分子会上进行了介绍,并决定认真地贯彻省二届二次党代大会的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整风,开展群众性的总结评比运动,把冬季生产推向高潮,推动农业生产大跃进,同时结合核实产量完成征购任务。会后,碧湖镇执行县委指示,学习并发展了龙江乡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碧湖镇在县骨干分子会以后,即召开了全镇三个农业社的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会上深入地贯彻了以“四十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要不要大跃进?能不能大跃进?怎样大跃进?三个问题的辩论,提出要生产大跃进必须要有跃进的思想、跃进的条件、跃进的经验,说明总结评比是推动生产大跃进的方法,号召大家把一点一滴的经验和成绩都讲出来,并针对干部群众思想顾虑讲解党的政策,表明领导态度,号召大家“消除顾虑,打破保守,解放思想,讲出经验,摆出成绩,争取当选模范。”在会上,通过反复讨论、端正态度,培养碧湖二社作典型,具体介绍成绩和经验。碧湖二社介绍后,碧湖一社和碧湖三社觉得不服气,也认真地讨论了自己的经验和成绩在会上进行汇报。根据各社自报丰产材料一算,大大超过镇委原预计六百三十斤的产量。镇委在会上表扬了干部的热情,而进一步向社干指出了方向,要求他们发动全体社员进行总结评比,在此基础上再来镇开会评比。
全镇生产队长会结束后,各社干部同样地向社员进行了以“四十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在提高群众觉悟之后,真正开展了群众性的总结评比运动,他们对群众说四种人有大跃进的经验:一、生产积极的老农民;二、劳动热情的小青年;三、爱社如家的好社员;四、积极领导生产的队长和社干。只有劳动消极的懒汉没经验。这样一说,个个都愿谈经验,人人都想当模范,干部又在其中奔走传布、启发鼓动,群众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一些原来有顾虑的社员在“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空气影响下,也逐步打破顾虑,由一丘一亩一片逐步到全队全社地报出了高额丰产典型和全面丰产数字。为了进一步教育群众,交流经验,镇委又召开了全镇丰产经验介绍大会,并提出要各队写五张红字榜:(一)全年高额丰产典型;(二)全面丰产成绩;(三)各项丰产经验;(四)社员劳动态度检查(按劳动底分,劳动工分分类逐人公布);(五)合理化建议;在全镇会场上张贴公布展览,以便大家更好地互相比较学习,并作为评比的依据。这样一来,社员的情绪更高了。少数有顾虑的队,经过进一步教育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1957年的丰产成绩与经验。
根据红字榜的材料计算以后,全镇的产量已达到每亩九百四十三斤,镇委又根据县委的指示,进一步地深入下去,要彻底弄清产量哪里去了。这样一来,一些社员和社干又起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有的就互相埋怨、后悔不该在总结评比时报实产量,个别队生产情绪重又低落,甚至不下田了,镇干部也有个别发生了动摇,怀疑产量报的太高了。针对这种情况,镇委又深入重点队通过小型座谈教育,摸清了底子,培养了公开私分账目的典型。这一来,领导的信心坚定了,就召开了队长记工员保管员会议,进一步贯彻教育批判“政治上要光荣,经济上要自私”的个人主义思想,进一步阐明政策,消除顾虑,提出了“公开账目,补办手续,合理分配”等口号,这样就全部公开了各队历次私分粮食的草账,补齐了手续,在账目交齐之后又组织了队与队之间的审查联评。产量核实的结果,全镇三个合作社的产量达到平均每亩一千零一斤,比第一次上报数四百三十六斤增加129.6%,比大丰收的1955年还增产一倍以上。
通过全民整风开展总结评比、核实了产量之后,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包袱放下了,讲话也响亮了,装穷叫苦的没有了,并和领导上说了老实话,把反瞒产时假斗争的情况也和干部实说了。生产情绪空前高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全镇出勤率由整风前的每天六百五十多人增加到一千零七十四人。1958年的生产规划也作了修改,由原来在1958年确保“八百斤镇”,争取实现
“一千斤镇”,修改为确保“一千二百斤镇”,争取实现“一千四百斤镇”。
结子解开了
碧湖镇的经验为全县的当前工作找到了一把钥匙。县委对他们的经验十分重视。在全县各乡、社普遍开展总结评比的基础上,县委又于1月13日召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群英大会,由碧湖二社社长梅芝仁和碧湖三社社长梁凤鸣现身说法,进一步介绍了碧湖镇的经验,并在大会上组织到先进社参观访问,采取摆产量、比高低、找原因的方法,选出了县劳动模范,进一步鼓舞了社干部学习先进、赶上先进的决心和劲头。会后,又组织碧湖镇的社干部到各区、乡进行巡回介绍,把碧湖镇各生产队私分的老账进行了展览。这样一来,全县的产量也迅速地核实了。少数乡、社的顶牛状况也转变了,现在全县一百九十一个合作社中未核实的仅十一个社。经过最后核实的产量,全县1957年每亩平均产量六百六十四斤,比1955年增产52.5%,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计数。多年没有摸清的底子总算摸清了。原来,并不是生产未丰收,而是思想未丰收,工作未做到家。这个难解的结子终于解开了。与此同时,县委召开了第九次全体
(扩大)会议,深入地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省四级干部大会上确定三年实现“八百斤县”的规划,改为1958年确保“八百斤县”,争取实现“九百斤县”,并相应地修订了水利等规划,确定由原来的一百零八万工提高到二百万工(每个劳力负担五十九工)。现在,干部群众个个劲头十足,出勤率空前提高,每天参加生产的有五万七千人,占全部农业人口的47.7%,许多干部把铺盖背上工地,边参加生产,边领导生产,边领导鸣放。绝大多数干部都搞了试验田、试验山。在整改、生产两大高潮的影响下,粮食征购、公债、收贷、储蓄和征兵等任务都超额完成。这段工作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整风是提起一切工作的纲,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相信党、相信群众大多数,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时还使我们初步地摸到了一些农村开展全民整风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三点具体经验
(一)从生产出发,核实产量,推动生产大跃进。从当前情况看,农村整风主要是克服领导上的右倾保守思想和领导生产脱离生产不懂生产的官僚主义作风,克服群众中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以及少数富裕农民的资本主义思想,而这些问题又集中地反映在粮食产量问题上。产量问题是农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焦点,是农民私有观念和集体主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它又是合理分配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大跃进制定计划进行“三包”的基础。碧湖三社1957年每个劳动日报酬可分一元四角左右,但在产量未核实前在账面上却只分得五角七分,比大旱的1956年还低一角六分。因此产量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巩固。是当前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整风中,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加以彻底地解决。但是,解决产量问题又不能单纯为了完成征购任务来核实产量,必须从生产出发,抓住群众对大跃进的迫切要求,发动群众找跃进的条件、跃进的经验、跃进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很自然地结合加以解决。
(二)开展总结评比,坚持群众路线。群众性的总结评比运动,实际是农村全民整风的一个具体形式。因为总结评比是从鼓励发扬群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出发,发动群众总结经验评选模范,这更容易为农民群众所喜爱。而开展总结评比,首先必须总结生产(工作),摆成绩,讲经验,摆问题,找教训,这就自然而然地开展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同时也可结合进行了整改,这就划清了大是大非,端正了政治方向,交流了工作经验,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前进信心。其次,通过评比选模,由下而上地对照爱国爱社思想、劳动态度等条件开展评比,就必然地开展一个群众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选出的模范又在群众中树立了先进的旗帜和榜样,鼓励督促落后的向先进学习、赶上先进。这不但直接对克服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起重要的作用,也自然而然地对每一个党团员、社干部和男女社员都进行了一次具体的群众性的鉴定(不填表不通过)。这就为整社、整党、整团的组织建设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也可通过总结评比,使他们受到群众更具体的监督,在总结评比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审查评议,守法而又接受改造表现好的可升为社员或候补社员,表现坏的可降为管制生产或依法处理。
(三)不断地克服党内右倾思想,逐步地提高群众觉悟。要真正取得思想上和生产上的两大丰收,就必须有彻底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克服党内的右倾思想,逐步地提高群众的觉悟。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党内曾滋长了一种脱离政治的倾向,错误地以为农民入社了,觉悟就都提高了,特别在粮食问题上,就因此而放松了领导,只是听凭各农业社结合分配自报产量,报多少算多少,错误地下了1956年比1955年减产22%的结论。1957年一年来,政治思想工作有了加强,但右倾保守思想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如产量问题上开始估计每亩只四百六十三斤,后来增加到五百三十斤,发动群众后竟达到六百六十四斤,1958年的生产指标也由每亩五百四十五斤提高到确保八百斤。在整风过程中也必须以彻底顽强的革命精神,来不断地和右倾思想作斗争。碧湖镇镇委书记刘春泰同志开始认为镇里每亩六百三十斤也太高,后来总结评比过程中群众自报预计可达八百多斤,即惊慌起来怕搞假了,连夜三次打电话向县委请示,经县委指示要坚决相信群众,才坚定了思想。但以后在弄清产量的来龙去脉时,有少数社员叫嚣不满,生产情绪低落,一些同志又怀疑动摇了。镇委及时地整顿了队伍,培养了典型,才全部交出了老账巩固了胜利。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对那些有严重右倾思想屡教不改的分子给以适当的纪律处分。
在运动中领导还要善于掌握群众的思想发展规律,及时地掌握群众的思想变化,提出恰当的口号,反复地讲政策讲道理,逐步地提高群众的觉悟,逐个地消除他们的顾虑,来引导群众前进。碧湖镇这点做得较好,他们对干部规定不批、不追、不逼、不催、不顶牛、不说定局话,在方法上强调先小后大、先经验后丰产、先具体后原则等以适应农民的思想特点,问题搞得较深。群众觉悟提高了,顾虑消除了,就交出了老账讲出了实话。
(原载浙江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