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云南漂染厂发展生产的曲折过程证明 关键在于改进领导作风 站在生产之外监督工人操作,次品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亲自动手参加生产,提高了质量,制成了大批新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01
第3版()
专栏:

云南漂染厂发展生产的曲折过程证明
关键在于改进领导作风
站在生产之外监督工人操作,次品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亲自动手参加生产,提高了质量,制成了大批新产品
本报昆明28日电 云南漂染厂厂长黄煜和、党委书记杜青在两年当中,具体帮助工人试制了二百一十七个新产品,使这个厂的新产品产值占全厂生产总值的96%以上,新产品的一等品的合格率平均达到98.36%,有的还高达99.21%。新产品出厂以后,受到全省各民族人民的欢迎,始终供不应求。这个厂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还创造了克服“绿头”、“两头深浅不一”和“伸长不一”等缺点的经验。纺织工业部已经把这个厂解决“绿头”的经验,作为印染业十三条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
云南漂染厂取得这些成就,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55年以前,他们先后生产了八个品种的四十五万多匹色布,其中次品布就有十三万多匹。很长一个时间,消费者都不愿意买这个厂的色布。厂里的职工也很不满意。
当时,厂长黄煜和极力想改变落后面貌。他和副厂长、工会主席等人,在车间分兵把口监督工人操作,一个月总有五、六个通夜不离车间。在每次调度会和生产会议上,他总是“批评又批评”,“训斥再训斥”。职工们见了厂长都躲着他走。黄煜和也认为工人和技术人员“调皮”,“工作不认真”。出次品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1955年底,黄煜和决定改变作风,深入生产,和全厂职工一起,来彻底改变企业的落后面貌。黄煜和同新调来的党委书记杜青,紧紧地抓住了新产品试制工作。他自己还担任了试制新产品工作组的组长。他从头到尾地参加了试制新产品的每一个工序。他们把试制新产品中取得的经验,在全厂各个车间作了推广。
1956年,一个轰轰烈烈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厂展开了。工人们共提出了二百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达一百零四条。厂长和党委书记进城开会时,中午不休息就跑到门市部,看到别厂出的质量好的花布,就小块小块地买回来。有一次,黄煜和在工人文化宫听报告,会前,他把二千多人的衣服颜色分类作了统计,以便研究群众的爱好。派往上海学习的两个技术员,也从上海寄回许多种花布的样品。
黄煜和还和厂里的一些工人经常出外调查,调查本厂的布是否受欢迎、销售情形到底怎样;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背着试制的新产品到处宣传。1957年,他们又试制了一百七十多种新产品,其中有用手工试制的一百多种民族花布。每试制一种新产品,厂长和党委书记、技术工人,就分别到民族商品、贸易公司、民族学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去征求意见。每次检验新产品质量,厂长都亲自参加,那怕是很小的质量事故,他也要同工人一起研究解决。黄煜和除了进城开会和主持处理一些必要的行政事务外,都是蹲在车间里。
目前,这个厂的全体职工正在同上海著名的中国第一印染厂的职工比干劲,争取很快赶上中国第一印染厂的先进水平。 (陈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