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的歧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04
第5版()
专栏:

日本经济的歧路
日本 大内兵卫
自从日本以全世界为对手掀起战争,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投降之后,也过了八分之一世纪。在前一半八分之一世纪里,日本经济表面上曾经不断扩张,但实质上却在不断缩小。因为这完全是战争经济。战争经济在任何时候都是非生产的,特别是在战败的时候尤其如此。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日,最明显不过地暴露了这点。当时,日本的工矿业已减少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以下。日本人半个世纪以来积蓄的资本——生产设备、生活设备的大半均已遭到破坏。在这种破坏和生产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日本人失去了生活手段,几乎所有的人都陷于营养失调,挣扎于饥饿线上。
战后的十二年总算是在和平中度过的。在这个期间,日本经济迅速地恢复起来。例如,1955年,即战后第十个年头,日本经济已大致恢复到战前(1934—1936年)水平。这个期间人口增加了30%。农业的增长同人口增长的比率大致相同。而工矿业的增长则大大超过了战前,达到187%。国民生活水平也恢复到了战前程度,或稍高一些。
1955年已经如此,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日本经济表面上更呈现了非同寻常的好景气。人们称之为“神武景气”。意思是说,这是自从神话时代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好景气。这个期间,日本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工矿业有了急速的发展,农业也由于风调雨顺连续三年获得丰收。此外,战后停滞不前的对外输出,也有了很大增长。1956年输出总额达三十六亿美元,已接近战前水平。日本的统治阶级和政府,看到这种好景气,似乎有点高兴得忘其所以了。他们误以为日本经济能够保有这种占资本主义世界首位的增长率,是由于日本经济有着健全的基础。他们认为现在日本应该力求使其经济在技术上现代化,趁此时机挽回战争所造成的落后十几年的状态,以便重新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
但是,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日本经济在生产能力上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就其结构和组织来说,就其所处的周围条件来说,同世界各个大国相比,还很脆弱,而且缺点很多。因此,要使日本经济现代化,赶上美国和苏联的工业技术水平,或者仅仅赶上德国和英国的工业技术水平,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很快地就看到了这点。同时,他们也看到,要使日本经济在今后几年里,继续维持最近两三年的繁荣情况和发展速度,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所采取的膨胀政策虽然产生了所谓“神武景气”,但是就在这种好景气里,同时也急剧地出现了否定好景气的因素。“神武景气”本身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幻影。下面不妨把这一事实再详加说明一下:从1956年到1957年的膨胀政策的中心环节,是扩大设备投资,而扩大设备投资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输出。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才急剧地扩大了军需工业、金属工业、纤维工业的规模。他们为了这一目的,向这些工业部门投入了战后几年来积蓄的资本,因此才迅速地出现了“神武景气”。1956年,工矿业生产的增长率是23.4%,超过了美、英、法、意等国。这一年,日本输出的增长率是25%,也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首位。然而,在这种很高的增长率中却不是没有问题的。成为日本工业高涨中心的,例如金属、铁、电力、纤维等工业部门,由于战后的特殊情况,其原料、必要的动力来源(石油、煤、电力)以及机械等,都需要仰给于外国,特别是美国。因此,日本越扩大这些工业设备,就越需要大量的美元。但1956年、1957年日本的输出情况如何呢?虽然有相当的增加,但就其绝对增加额来说,毕竟赶不上输入的绝对增加额。1957年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形成了作为必要的输入品支付代价的美元的大量缺乏。这是“神武景气”的可悲结果。据政府的计算,1957年日本国际收支的赤字达五亿三千三百万美元。
国际收支情况如此,很显然,一切原料、动力的输入都将成为不可能,从而,计划中的事业的扩张,也将成为不可能。于是,统治阶级、岸内阁惊慌起来了。去年6月,岸内阁改变了政策,就是基于这种情况的。政府不仅承认以前在财政上所作的设备投资计划过大,从而决定加以缩减,并且提高了日本银行的利率,采取了金融紧缩措施。
这种政策的转变,当然在国内的各个方面都引起了混乱。首先是许多事业停顿下来了。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初,事业资金的争夺和抛售竞争加剧了。现在,金融界出现了大量空头支票,银行出现了贷款超过吸收的存款的现象,工业界相继缩短开工率。例如,纤维工业开工率已缩短50%以上,其他重要工业部门开工率的缩短也达30%左右。尽管如此,而这些工业部门的产品库存却与日俱增。这些工业部门产品的价格,也突破了卡迭尔的约束逐月下跌,其中已有很多产品的市场价格正在降低到生产成本以下。
1958年度的政府预算草案,目前正在议会审议,岸内阁把它的命运押在这个草案上,正在尽全力促其通过。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紧缩财政的必要。为此,社会保险费和教育费都已大大削减。政府企图通过这个预算来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过量的输入。但是,这样一来,过去仰仗政府补助的各项事业就将越来越困窘。政府在这些方面仍不得不增加支出。例如,军人年金问题,已根据旧军人的要求,全年增加了三百三十亿日元,年金全年总额已达一千二百亿日元,占整个预算的10%。岸内阁认为为了扩充军备,这是迫不得已的。因此,虽然一方面树立了紧缩方针,但实际上1958年度的预算却包含了相当程度的通货膨胀的危险。目前,在议会里,在野党正针对这点指责政府预算是没有特点的。当然,岸内阁是多数党的内阁,最后预算是会通过的,但通过之后,岸内阁的声价无疑地也会越来越下降。
岸政府今年的目标,是要使输出达到三十一亿五千万美元以上。照目前情况看,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输入日本商品的国家,今年的购买力要比去年更大才行。可是,所谓自由主义国家,今年的经济情况却比去年后退了,指望这些国家能比去年更多地购买日本商品,显然可能性不大。而且美国经济的衰落趋势也日益确实化、长期化了。这样,日本的不景气也有随之确实化、长期化的危险。因为,战后日本在各个方面对美国的从属性都增加了,特别在输出方面更是如此。日本失掉了战前在中国和朝鲜的销路,现在正以美国市场来作为补偿。因之日本的景气也将以美国的景气为转移。而美国为了防止本国经济的衰落,对于日本商品又正采取提高关税壁垒,加以排斥和限制的态度。这样,日本经济景气的恢复,就将受到比以前更加严厉的美国政治的压力。
总之,战后十二年来,日本经济表面上已经完成了复兴的过程,但在完成的同时,日本又面临了前所未见的深刻的危机。这次危机,在性质上恐怕是和1929年以后世界的总危机相似的。也许会比那次危机更深刻,时间拖得更长。现在还看不清可以明确断定它的性质的全貌,是因为它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日本的经济已经在这场危机面前为自己的未来而战栗不已了。现在的岸内阁,正是由于这种经济情况,已经完全失掉国民的支持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