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花山上的僮族壁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05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花山上的僮族壁画
杨集
在僮族聚居的明江东岸一带的花山山岭上,有着古老的僮族人民的壁画。在那长约一百多里的悬岩绝壁上,断断续续地分布着描绘人物的大幅壁画。银灰色的岩石,衬托着赭色的人物形象,显得格外朴实而粗犷。
这些壁画,因为画在人们难于攀援到的地方,所以保存较久,至今还能看见那画中人物的动作和器物:骑马的、跳舞的、打拳的、操演的、坐车和射箭的……以及铜锣、铜鼓、短刀和剑等。在花山的七个岩壁上,这种人像,共约三万多个,每一个人像约有半个人到一个人高,一般都是画在长二百九十公尺、高四十四公尺的岩壁上,离明江水面有一丈到数丈高。
什么时候、什么人在这里画下这些画的呢?传说有几种:
相传黄巢起义失败后,他的兵逃到广西,躲在这些山上的岩洞里。后来被人发觉,群众凡遇红白喜事都去向他们借用衣物器具。最初他们也都慷慨借出,甚至还以钱米赈济穷人。可是有些人只借不还,他们洞里的什物器具愈来愈少,最后只好把洞门关上,不再同人们往来。人们恼羞成怒,便去报告了官兵,黄巢一干人被杀在洞里,流出来的血就染成了这些画像。
另一个传说是从前有个女子在花山附近采樵的时候拾到一个竹筒,筒内有个小孩。那女子便将这个小孩抚养成人。孩子长成后,英武有力,行猎打仗都很英勇,为本族人立了很大的功勋,大家拥戴他为王,称为竹王。竹王到花山山洞里用竹筒做兵。兵只做了一半,他就被敌人杀害了。现在留存在岩壁上的画,是那没有做成的另一半兵。
在花山群岩中的珠山山洞里,还遗留下黄巢败走时的题壁诗,因此说这些壁画是黄巢的溃部所绘也有可能。关于这些壁画,在书中有记载可查的,是清光绪时印行的“宁明州志”。志中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指太平天国起义)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暗淡。”从这个记载来看,这些壁画很可能是在太平天国时绘制的。但也有的人认为这些画是唐朝时代制作的。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至宪宗六年(公元817年),明江这一带的僮族领袖黄乾耀,曾经领导僮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这些壁画也可能和他领导的起义有关。
壁画制作的年代,目前虽然难于确定,但是毕竟它们反映了僮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同僮族人民民族斗争的历史密切相关,更是僮族人民的伟大艺术创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