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上海的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06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上海的春天
靳以
就是在这不平常的、万马奔腾、瞬息万千的春天,我到了上海的国棉一厂。
国棉一厂在普陀区,凡是到过上海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工厂区。过去我曾经来访问过青年工人;可是在1958年的春天,我走下了二十四路无轨电车,眼前的景象简直使我眼花缭乱。我站在大自鸣钟的高塔前,好久穿不过人行道;因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断地穿行着报喜的和互相挑战的彩车和飘着红旗的队伍,锣鼓声响成了一片。还有安静整齐的行列,那是到兄弟厂参观学习的工人同志们。
进了厂门,左右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保证书和大字报。在办公楼前我看到一张南织车间的喜报:那上面写出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水平,一星期中,在重点机上织出的“二三二一”市布强力和经纬密度已经赶上了日本的“二五二三”布。并且要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革命干劲,保证在一季度末基本大量生产,全部赶上日本水平!他们不仅以兴奋的心情向领导和全厂报喜,而且具体地写出来一厂和日本生产的市布的棉洁和杂质的百分比,经强和纬强的拉力公斤数,让每个人一眼就看到比日本强多少,好在什么地方;还怕说不清楚,下面贴了三方布样:一方是从前的,一方是最近赶上日本的,还有一方就是日本的。他们也不隐瞒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同“毛边”,“脱纬”,“漏验率”……但是接着就以豪迈的气概,无比的信心提出能够克服以上困难和缺点的办法;同时并向南纺纱厂提出几点要求:改善条干,减低棉洁杂质,减少纱厂织补,让他们共同提高布的质量,共同赶上日本水平。
对于我这么一个外行来说,这真是生动而具体的一课。不夸张,不缩小,恰如其分,一切是那么实际,有充分的说服力。尽管我有些名词还看不懂,内容也不了解;可是我知道内行人会一目了然,找不出一点不踏实的地方。在报纸上,我曾看见上海的橡胶工业,自行车制造,金笔……也都具体地提出了几年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样产品,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努力的方向……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东风一定压倒西风,充分地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有了这样无坚不克的勇气,才能乘风破浪,不久的将来把资本主义国家丢在后边。
但更使人激动的,在上海七百万人民口中传诵一时的,是上海工人同志响应市工联的号召,争取在1958年为祖国多积累十亿元资金。
对于数目字一向没有十分明确观念的我,最初看到这个伟大的消息并不觉得惊异。一下子我都说不出来几个圈圈才算得上是亿;可是当我用笔画出来十亿,分配给上海一百万产业工人,就使我着实一惊!每个工人一年内要积累一千元——也就是说每人每天要积累三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以国棉一厂的工人同志来说,必须把生产提高四分之一,才能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因此必须先用一把大火烧掉一切浪费和保守思想,才能鼓足干劲,快马加鞭,冲破成规,飞跃前进。
我们祖国的工人阶级勇往直前,一马当先;五亿以上的农民弟兄也高声叫出来:“山硬硬不过决心,山高高不过脚心”,“水上五丈原,稻田飞上山”,这气吞山河的气魄和雄心,不但要盖过几千年历史上的成就,而且要改变自然规律,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而是“高山之水地下来”。我们的战士,中国人民的好子弟兵,立刻以千军万马之势要在一年中支援三千万个劳动日。
我们祖国的人民就是这样沸腾起来了,大地都在抖动,山川都为之变色;摆在我们文学工作者面前的已经不是深思的问题,是行动的问题,是立即赶上去的问题。我们必须使出全身的力气,飞奔向前,才能不落在六亿人民的后边,才能不落在伟大现实的后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