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多种薯类大有好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10
第4版()
专栏:社论

多种薯类大有好处
本报于本月4日报道了山西省决定扩大薯类种植面积的消息,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在最近发出的指示中,要求全省今年薯类种植面积至少要比1957年增加70%,努力争取增加一倍。还决定从今年起将薯类正式列为粮食统购的主要品种之一。中共河北省委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也于本月5日发出联合指示,要求全省完成今年种植薯类二千万亩的计划。指示说,如果完成了这个计划,只此一项就能比去年增产粮食五十亿斤,从根本上扭转河北省历史上缺粮的情况。现在山西省和河北省都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增产薯类,这是很重要的。全国各地都应当赶快把发展薯类生产的问题列入当前生产领导的重要议题之内。
大家知道,薯类是高产作物。甘薯和马铃薯平均每亩产量都可达到一两千斤以上。1957年全国薯类占粮食作物面积的8.7%,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2%左右。1957年全国粮食按播种面积平均亩产量是二百零四点六斤,而薯类平均亩产量却有二百六十九点九斤(按四斤薯折一斤粮食计算),比全国粮食单位产量高出30%以上。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薯类的单位面积产量仅次于稻谷。山东省由缺粮省变成余粮省,主要的经验之一是多种薯类。现在薯类的单位产量并不算高,它的增产潜力还大得多。去年,薯类平均亩产量达到万斤上下的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好多。仅仅湖南省去年就有一万零三百亩地平均亩产量达到一万斤以上。湖南省山区的永兴县大城第一农业合作社的七十八亩甘薯,平均每亩产九千多斤,其中有一点七亩平均每亩产三万斤,有二十二亩多,平均每亩产一万斤。福建省山区的建阳县书坊第一农业合作社去年有一亩二分丰产田平均每亩收甘薯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二斤。在其他粮食作物里,还没有出现能赶上薯类这样高的产量记录的。
近几年来,我国薯类种植面积增加了不少,特别是1956年,经过领导方面大力提倡,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显著增加了。但是,在1957年,由于右倾保守思想的影响,许多地方对于发展薯类生产又不积极了,以致本来可以增产更多的地方,却没有大量增产,有些地方甚至减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根据统计资料,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平均每人所有的薯产量都比我国高好多倍。这些兄弟国家历来就很重视薯类生产,我国人多地少,更应该多发展薯类和其他高产作物。应该认识到,在目前条件下,尽量发展薯类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生产,对于加速我国的粮食增产和改善我国粮食供应和储备状况,都有很大的作用。
有些人对于发展薯类生产不够积极,并不是不知道薯类的产量高,而是因为对于薯类的看法不够正确。照他们看来,薯类生产得多了,人们不爱吃,没有销路。其实,这是把薯类的身价贬得太低了,把薯类的用处看得太窄了。根据科学家的分析,薯类的营养价值是相当好的。如甘薯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淀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也好。不少地方的农民都很喜欢吃红薯,而且当做主食。在山西省的晋东、晋北、晋西北等地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广大农民向来都把马铃薯当主食。如果薯类生产得多了,就可以使更多的城乡人民把薯类和其他粮食配合食用。薯类在工业上的用途更广,可惜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马铃薯可以与面粉掺用制成多种食品,还可以制造淀粉,制淀粉剩下的粉渣可以造酒、醋和酱;甘薯也有类似的用途,四川省各地酿造业、食品业、饮食业利用甘薯试制成酒、酱、醋、糖果、糕点、菜肴等一百四十二种可口的食品,受到城乡广大人民的欢迎。甘薯的蔓藤叶是猪、牛的好饲料。种植薯类,用副产品做饲料,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是最上算的。既然薯类有这么多的经济价值,那么一切轻视薯类、不去积极增产薯类的想法,当然是不对的了。
还有人以薯类不易储藏为理由,不主张发展薯类生产。薯类比起别的粮食,的确有不易储藏的缺点。但是,许多事实证明,如果能做到收获细致,保管得法,预防病害,再加上及时组织收购、供应和加工,推广切片、晒干、磨粉的办法,扩大利用范围,不仅可以把薯类腐烂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还可以大大节省其他粮食的消耗。
总之,我们应当把薯类当做一种重要的粮食看待,应当在适于种植薯类的地区,适当地发展薯类生产。
种植薯类作物对于许多地区说,不是什么生疏的事情。可是为了保证薯类增产,领导机关必须进行许多具体的安排。山西省决定由今年起将薯类列为粮食统购的品种之一,规定了粮食统购和供应中薯类所占的比例,并且决定在临近薯类产区积极兴建淀粉加工厂和薯类酒精制造厂等小型企业等。这样的安排,是完全符合薯类产区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在这方面安排好了,农民的顾虑就消除了,这样他们就会放心地种植薯类作物了。
为了增加薯类生产,除了因地制宜地适当地扩大种植面积外,还应当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目前甘薯、马铃薯的全国平均单位产量,离最高产量还很远。不论新、老种植薯类的地区,在提高薯类单位产量方面都大有潜力可挖。亩产万斤薯的记录,每省都有不少;五千斤左右的产量,更是各地常见的。这些丰产记录和模范事例都说明,我国农民栽培薯类作物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总结这些经验,把它用在今年发展薯类生产上,是一件重要工作。薯类种植技术的精细和粗放,品种的好坏,都是决定单位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只有把这些工作切实做好,才能大大提高薯类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薯类生产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援。薯类的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解决,就需要粮食部门和有关的地方企业多想办法。黑斑病的传播,会导致甘薯的腐烂;晚疫病更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的病害。要防治和消灭它们的危害,就要靠农业科学试验研究部门的努力。调剂薯种、供应薯类切片晒干的工具等,尤其需要供销合作部门给以支持。我们相信,粮食部门、农业科学部门、供销合作等部门的广大工作者,一定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援和促进薯类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