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贵州铜仁农民克服劳力不足的困难 牛马车路上山 牛马车辆到户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大胆革新生产工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2
第1版()
专栏:

贵州铜仁农民克服劳力不足的困难
牛马车路上山 牛马车辆到户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大胆革新生产工具
本报讯贵州日报消息:在2月8日至3月4日的二十四天中,贵州省铜仁县农民用木料制造了六百八十二部牛车和马车。经过试验,每部牛(马)车一天的运输量,约等于十二个中等劳动力的运输量。
2月上旬,铜仁县为了克服劳力不足的困难,计划今年自制六千部牛(马)车,以畜力代替60%的人力运输。星光农业社算了一个细账,以畜力代替人力运输,一天就能为社里增加五百九十一元二角的收入。因此社员们都踊跃出工砍木料来制造牛马车。仅在3月1日至4日的四天中,便连夜赶造出九十六部。
在制造牛马车的过程中,群众还想出了很多节约的办法。如以前的车轴用铁打,既花钱,又费工,打一根车轴需要三天三夜,光是买铁就要花二十五元。经过群众设法用硬青杠木代替铁轴后,一个钱都不花,只要从山上砍树子来锯成木轴就行了。这种青杠木用它一两年也不会坏,完全可以保证质量。同时,他们以木轮代替胶轮使用。平均每部木质车比铁轴、胶轮车的造价要少花七十元。
群众看见这些牛马车的运输效率很高,都很高兴。瓦屋乡七十八岁的老农民李胡老说:“我家几辈人都没有看见过这种车子,现在你们可享福啦!这都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在制造牛马车的同时,农民们还根据县里提出的“牛马车路上山,牛马车辆到户”的精神,连夜修建了一百六十一条牛马车路,长达三百七十八里半。目前,和平乡的农民已经在全乡建成了道路网,不仅社与社、队与队之间通牛马车,而且从平坝到山坡都有了牛马车路。
新华社昆明21日电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在生产大跃进中,大胆革新技术,改良和创造了近百种新工具。
今年,边疆二百余万少数民族人民计划兴修水利灌溉一百五十万亩农田,积肥一百五十多亿斤。这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是各少数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些民族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工具简陋,不能适应生产大跃进的要求。如佧佤、景颇、傈僳等民族使用铁器的时间还不长,牲畜普遍被杀来“献神祭鬼”,生产全靠人力。这种状况促使各族群众进行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大规模修水利和积肥中,缺乏运输工具,有人想把大量闲牛、闲马加以利用。最初制造牛车时,有些傣人不相信黄牛会拉车,后来工作干部在水利工地附近设立牛车训练场,亲自教傣人驾驶牛车。现在,全州已制造了一千多辆牛车运土送肥,工效比过去用人挑提高了九倍。傣人经过不断研究试验,并制造出九百多辆方便、省力、装土多的独轮手推车。中共西双版纳工委大力推广这些工具,要求在最近期间每户有一辆小推车,每五户一辆牛车。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县,在生产跃进中改良了运输、夯压、爆破、测量等方面的工具二十七种,计划在全县三分之一地区消灭人挑人背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边疆各地创造、改良和新使用的工具不下百种,大大提高了兴修水利和积肥的工效,现在已完成兴修水利灌溉一百多万亩,占计划的70%,积肥料近七十亿斤,占计划4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