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迟缓大王”创新纪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2
第3版()
专栏:

“迟缓大王”创新纪录
本报记者 傅冬
会开了好半天了,还没结果。
丰台机务段司机讨论的是1958年的新运行图。从2月1号起,火车要跑得更快了。由丰台到天津跑一趟,时间要从二点四十五分减到二点十六分。
老司机鲁瑞明在会上一个劲儿地摇头说:“行不通。”他说,这么一来,那不就等于说,火车头后面拉着五百多辆七吨重的大卡车,一口气要由丰台赶到天津,中间连上水的时间都没有,那怎么行?要是走的慢,水用的少,路上不上水还可以,现在跑这么快,水准用的多。碰上刮风天,使劲大,那水用的更多了。怎办?再说,沈庄到天津那一站只七分钟太少了,赶的那样紧,非出事不可。这真是又叫马儿好,又叫马儿不吃草!他请领导上要末给加五分钟,要末给车上换个大水柜,那半路上就不要上水了。
有几个司机赞成他的意见,也提了一大堆困难。
毛泽东号司机胡春东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说:“没问题,我们保证做到,还要想法超过新图。”
这一下,鲁瑞明和几个老司机都急了。去年,大伙平均一点钟都只走四十多公里,毛泽东号最快,也不过四十六点四公里。而新图上写的是一点钟要走四十九点五公里呀!说什么,也不行。
鲁瑞明说这话,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北京到天津这条道儿,他走了几千趟了,可以说闭着眼睛也差不离能摸到。那知道去年一年他的车晚点一百一十六次,迟了二百一十八分(按旧图)。
他还这样想:货车晚点怕什么,车跑快了,使的劲大,用的煤多。煤是金子,缺得很。省煤,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好处,可拿奖金。还有,每天干八个钟头有津贴,跑快了,不到八小时下班,拿不到。自己虽不在乎一天多拿三毛钱津贴,但是,车头上不是自家一个,还有二个人呢!谁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
过了两天,支部书记找他们几个说完不成任务的司机开会。他们还是老样子,张口困难,闭口困难。听大伙谈完了,支部书记掏出个小本本,不紧不慢地说:“我来给大伙算两笔账。一笔是:旧图一点钟平均走四十六公里,新图走四十九点五公里。假如我们一点钟快四公里,一年全段就可快六万六千二百四十公里。多跑一公里,局里可以多收入十三元零五分,这样一年就可多收入八十六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元。
“另一笔:大家算算看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天气不好?拿去年来说吧!只有几天。了不起,就打上一个月,那十一个月跑快点,也可拉过来。再说,天气不好,调度所自己就不给多挂车,不会跑不动。”
八十万!跑快点,有这么大好处,这可是想也没想到的事!鲁瑞明又算了算节煤的数字,今年全段打算省煤四千多吨,合多少钱呢?才八万多元。
开完会,鲁瑞明的脑子就活动开了。
党委书记作了好几次“东风压倒西风”的报告啦!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十五年赶过英国!英国是个老牌帝国主义,有二百多年的工业底子,要赶过它,得加把劲!
整风以来,同志们贴了无数张大字报,提了好些意见,领导上能改的,当下就改了,不能马上作的,也都有答复。干部和工人亲热得像一家人似的。好些人说,现在干起活来,痛快极了。自己也是这样,也想多干点,可怎么一碰到具体问题又不行了呢?
他又想起,这些天在线路上看到的情景。白天、晚上,总见一大群人在地里积肥、挖渠。风刮得那么大,零下十几度的夜里,妇女、老头仍在地里干活。灯笼一串一串的,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火龙似的,真叫人感动!
他记起一件事:有一天南信号站农民在修渠时,不小心把一个抽水机给弄坏了,等着用,怎么办呢?找到车辆段。车辆段的同志想法收拾好了,农民走时千谢万谢,说工人老大哥怎么怎么好,如何如何支援他们,给他们造机器、肥料、虫药……还给他们运去……他们一定要好好修渠,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鲁瑞明想,农民都这么爱国,自己还是个领导阶级呢!可是整天想的是什么奖金、奖金,真不像话!
“我能给国家、给农民作点什么呢?”鲁瑞明想起火车上拉的那一台台拖拉机,一件件双轮双铧犁……他想,把机器早一点送到农民手里,把农产品早点运到城里,自己不就尽了一份力量吗?
可是怎么能跑的快点?他还是想不出法子来。
有天开会,运转车间的副主任岳尚武同志来了。他说:“大伙说开不快,可是谁真放开手试了试呢?没试,那怎么能说不能?……”
鲁瑞明一想:“说的是呀!前几年谁能想到中国人会造火车、汽车和飞机呢?现在不是一辆辆跑的跑,飞的飞了吗?”他又想起王崇伦,他不也是个普通工人吗?他怎么能发明万能工具胎呢?可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加了把劲,说也怪,开的果然快了,一次比一次快几分。
1月30日,他到段上,见满院子贴满了喜报:毛泽东号司机胡春东创新纪录!技速五十三点九公里(一点钟平均跑五十三点九公里),节煤九百五十九公斤。
真够意思,胡春东说到就作到。
毛泽东号机车在全段算最老的,有二十年历史了,人家怎么能跑的那么快呢!得要问问。
没一会,胡春东来了。他刚下车,领导上就请他给大伙介绍经验。
“说起来,真没啥,我只是注意了几
件事:走以前和副司机、司炉开小会,分
头作准备工作,如用大块煤打火底等,车
开以后,头一站强迫加速,特别开的快,猛。路上,勤和伙计们联系,也勤和调度所联系,问前面有没有车挡着,能不能开快?到终点站,进站要稳,下闸要狠……”
车开的快,不是费煤吗?怎么会省?鲁瑞明不明白,后来才弄清楚了,这道理就和骑自行车一样,开头猛,以后利用车子的惰力,不蹬车,车也往前走。要是遇下坡路,那更好了,可以滑行。这样又省劲,又省煤。
用胡春东的法子量量自己,自己一样也没作。“我不能老想着自己拿不拿奖金,老想着别人对我怎么样,过去老这么想,不对劲,应多想怎么作对工作有好处!”他这样想。
2月1号按新钟点走了。走以前,鲁瑞明找副司机、司炉谈:“人家作到的,咱们也要作到。人家都在比先进,咱不能比落后。”司炉回答的很痛快:“您撒开腿跑吧!我一定叫机车水满满的,气足足的!”原来司炉在团委的帮助下,也早想大干一场了。副司机也说:“咱们一定要打响这头一炮,上光荣榜,不能老戴着‘运缓大王’的帽子!”
今儿个拉二千四百二十二吨,三个人都很紧张。他们照着胡春东的法儿作。头一站稍稍吃力点,但过后,就跑开了。一点钟平均跑了五十六点八公里。回来是上坡路,拉了二千二百零六吨,一个钟头跑了五十二点二公里。来回一匀,一点钟跑五十四点五公里,省了六百零五公斤煤。赶过了胡春东。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消息:“运缓大王”创新纪录啦!
支部找鲁瑞明等三人谈话,又给打了打气,叫他们向人介绍经验。这一下,全段像又点了把火,烧起来了。大伙说:“落后的都上去了,咱得加紧追。”
许多一向落在后面的,平日开车开的不紧不慢,走的不前不后的人都一个个跑到前面去了。
胡春东这几天忙得不得了,好些司机请他去车上指点,他一面帮人家,一面学人家的本事。没几天他的纪录升到五十八点一公里。
这以后一个赛一个,一个成绩比一个高,组组都在改计划,有的改三次,有的改四次。
又过了没多少天,司机李文孝又创了个技速六十点三五公里顶呱呱的纪录。
毛泽东号的司机们整天在开会想办法,他们说,等车开起来(胡春东去东北,毛泽东号机车有十天没开车),准能赶过李文孝。他们这样说:“我们不能给毛主席丢人!”
鲁瑞明也在琢磨,他说他心里有数,他能赶过李文孝。
可是别的人也不认输,都在想法子。谁胜谁败,现在很难说呢!(附图片)
本报记者 刘长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