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哲学走出书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2
第8版()
专栏:

“哲学走出书斋”
迟蓼洲
不久以前,人民日报曾刊载了一幅人民大学一个哲学教员在农业社养猪的照片,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和兴趣。这个月4号的北京日报,又报道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师生同附近的农业社挂上了钩,三年以来,双方都得到了有益的效果,特别是这些哲学家和未来的哲学家们,在同农民的接触中打掉了不少书生气。有人把这称作:“哲学家走出了书斋”,哲学家的实践,将对哲学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这的确是很值得研究哲学的人学习的。
可是,事情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去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宣言里,曾经特别指出,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干部和广大群众。”目前我们处在全国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之中,为了大跃进,极其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要有一个大进步,多一点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的方法。这就再一次提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而且应当成为每个革命干部必须掌握的武器。这就是说哲学也要走出书斋,从少数哲学家的圈子里,走到广大的干部和群众中去。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具有伟大革命意义的事情。可以预料,今后如果一方面是更多的知识分子包括哲学家在内,到生产斗争和实际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并且去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斗争经验;另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的干部和群众,又能自觉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那末不仅我们的革命事业、工农业生产将更快地飞跃前进,哲学研究工作本身,也必将获得跃进。因为,今天能够给哲学宝库增添新武器的,肯定的将不是那些对实际生活毫无所知的书斋哲学家,而是那些拥有丰富斗争经验并善于总结这些经验的革命家和哲学家。
也许有人会说: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掌握唯物论、辩证法,谈何容易!的确,多少世纪以来,哲学这门学问不仅为知识分子所独占,就是在知识分子中似乎也认为它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更有谁人看见过工人、农民哲学家呢。可是,仔细想想,问题其实又并不奥妙,并不太难。因为说穿了,哲学也不过是总结和概括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最基本的知识罢了,从渊源上说,劳动群众倒可说是哲学家们的老师。虽然劳动人民不能自发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生产斗争和实际斗争中,因此比较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来说,更容易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不仅如此,我们党的许多高级领导干部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这是不用说的了。其他许多干部包括基层干部在内,也经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规律:对立统一的规律,量变质变的规律,肯定否定的规律,去进行工作。例如,在党的基层组织里,一个支部书记在报告工作的时候,往往要列举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这就是两点论,是一种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果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用“对立的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工作过程和它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自由讨论的方法,现在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以及突破一点、带动全面,抓两头带中间,评比,搞试验田的方法等等,就是树立对立面,使对立的两方面,互相较量,经过斗争、转化并且向前发展。我们还经常说“吃一堑长一智”,经常纠正错误、总结教训,变坏事为好事,实际上就是在运用“矛盾的互相转化”的原理。再比如,为着解决一个重大问题,经过动员和充分酝酿以后,采取突击的或者群众运动的方法,这难道不正是运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吗?再说远一点,过去在我们各级党的组织里,在做一个有关工作任务的报告的时候,也总是从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开始,再联系到本单位的主客观条件,然后提出工作任务。这种方法虽然曾经有些流为党八股,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种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可惜的是,这种做法在一些地区里,不再常被应用了。
这就说明,在我们国家里,广大的干部和群众,都经常地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他们都是一些不自觉的哲学家。所以,如果哲学家们(当然还包括一切具有理论知识的人)又都能到基层工作中和生产劳动中去,认真地总结各种丰富的斗争经验,帮助提高他们,那末,他们就完全可能成为自觉的哲学家。那时候,不仅我们的事业将面目全新,哲学也将最后彻底地走出了书斋,获得不可限量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