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阅读
  • 0回复

坡土改梯土简便易行 马耕田创造“隔犁翻土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4
第2版()
专栏:

坡土改梯土简便易行
马耕田创造“隔犁翻土法”
本报讯 据新湖南报报道:一种简便易行的改坡土为梯土的“隔犁翻土法”,由中共古丈县委书记马耕田创造出来,并正在全县群众中推广。
“隔犁翻土法”,就是在坡土上横耕两丈宽时,隔下两尺宽不犁,然后在隔犁的坡带上种植油茶油桐等经济林。如此经过三年,就能使坡土变成梯土,既能保持水土保住肥料,又推行了粮林结合。
这种新办法,是马耕田今年1月在官坝乡革新农业社试创的。这个社位于大山区,一般坡土的坡度在四十五度以上。1955年高级合作化以后,社里曾掀起一个改坡土为梯土的运动,当时采取的是运石砌坎的办法。这种办法比较花工费时,两年多来全社只改了二十多亩坡土。
马耕田认为这是发展山区生产中一个普遍的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决心想出一种简便易行多快好省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深入到革新社向老农请教。他把从文件上学来的理论、经验同群众的智慧、经验相结合,提出了“隔犁翻土法”的意见。
马耕田又同社主任、老农以及驻社工作组干部作了实地试验,试验中体会到如能犁得更深些,能更快地把梯土变成坡土,决定把六寸犁铧改为八寸犁铧。试验成功后,全社在三天内推广了六十五亩,并且在隔犁的坡带上都栽上了桐茶林。群众对这个新办法很感兴趣,他们把这个办法称作“留基坎”“留台台”,决定把全社今年改梯土的任务由原订计划五十亩扩大到五百亩。
古丈县委决定全面推广这个翻土法。从治水开始……
田连阡
安徽省到本月18日止,已经做了三十二亿土方的水利工程。单是已完工的二百多万处工程,就能使全省近一半的耕地改善灌溉,受到灌溉和免除涝灾。淮北有六百多万亩旱地今年就要改成水稻田,比去年增加五倍多。这里充分表现了革命人民的伟大气魄和革命干劲!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安徽省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正是在兴修水利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认识。他们通过这一实践,掌握了许多改造自然的知识,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更大的收获。
生产关系的改变,给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无限的远景。这是客观的事实。但人们在没有亲身参加实践的时候,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这点。安徽省去年秋天最初的计划,只是做四亿多土方的工程。这在当时就是很高的要求了。可是,经过一段实践,省委很快就看到指标订低了,于是把它提高到八亿土方。但是发动群众行动的结果,只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当人们看到经过自己的劳动,淮北大平原上到处冒出了地下水,可以大量改种水稻的时候,当人们看到淮南江南的许多地方真的可以很快免除旱涝灾害的时候,眼界便大大开阔了,干劲也更大了。兴修水利的指标一提再提,到现在已经翻了三翻,等于完成了最初计划的八倍。而目前水利兴修工作仍在继续发展。人们从反复的实践中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只要认清建设远景,下定决心苦干,兴修水利工作就能够作到多快好省。
在兴修水利的实践中得到了这个认识,安徽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变了。不管做什么,都有了坚定的信心。党号召以治水的精神来积肥,积肥的数量便很快翻了三翻。党号召以治水的精神绿化安徽,绿化的速度便加快了三倍。党号召以治水的精神除四害和发展地方工业,这两项工作也在飞跃前进了。干部和人民群众认识上(主观世界)的变化,使安徽省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新的动力。而各方面工作的飞跃进展,又势必把安徽人民的觉悟和认识推到新的高度。
中共安徽省委和各级党委,从去冬兴修水利一开始,便强调了依靠群众勤俭治水的方针,并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当地的兴修方法。在运动中又及时地提出重视质量,改进工具等问题,及时组织参观评比。随着运动的发展,一次再次地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鼓起群众革命干劲,把运动一再推向前进。在治水工作取得成绩时,又提出以治水的干劲做好其他各方面工作,使这些工作齐头跃进。安徽省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全省人民在各方面取得伟大的胜利,根本原因是他们树立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能够随时根据发展了的情况提出新的口号,订正自己的计划,这就使得运动能够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这样的领导方法,是真正的革命的促进派的领导方法。这是全国革命人民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领导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