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阅读
  • 0回复

劳动合理分工 工效提高一倍 湖南两农业社突破春耕劳动力不足的难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5
第1版()
专栏:

劳动合理分工 工效提高一倍
湖南两农业社突破春耕劳动力不足的难关
本报讯 新湖南报消息:为了克服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特别在当前繁忙的春耕季节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湖南省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理改善劳动组织和加强劳动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工效。
汉寿县毛家滩乡和平社通过改善劳动组织,每个劳力每天劳动工时缩短了二小时,工效提高了一倍。
和平社今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社员们劲头很高,每天都是四点半钟出工,晚上八、九点钟才收工,出动人数经常在七百人左右。真是“出工一大片,大路连一线”,一天到晚,广播、锣鼓、吆喝声闹得热火朝天。但是,全社各个生产队劳动工效并不高。例如第十二生产队有八十三个劳动力出工,积肥的三十一人,平均工效每天只有三十七担;运肥的三十五人,在一里路的运距内平均工效每天只达二十七担;十一个人翻氹每天平均工效也不过八方;翻田的工效也同样很低。劳动工效低的原因主要是在劳动力组合上有很多问题。如劳动力没有分强弱划组,没有根据技术特长分工,没有按不同劳动力提出任务要求,运肥没有分路走。因此,窝工浪费的现象很严重。
毛家滩乡的党委书记萧春珍,在和平社发现这种现象以后,召开全社生产队长以上干部的会议,研究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到会的人算了春耕生产任务、时间、劳力三笔账,认识到提高劳动工效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并且批判了干部中爱讲热闹不求工效的作法。会后,全社劳动力即分成八十四个小组,其中除十四个翻氹突击组和十四个用牛组各队一个外,其余的劳动力分别不同情况组织了老年将军组、壮年钢铁组、青年突击组、妇女英雄组、少年先锋组、爱社婆婆组等。劳动小组划分后,由队按组按人分配任务,并具体规定了运肥路线,每个小组工作的地段都有旗帜作标志。这样,十四个生产队的劳动进行得有条不紊,真正做到了合理分工,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全社劳动工效因而显著提高。以前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天积肥三十七担;现在增加到七十一担;以前每个劳力平均每天翻氹只有八方,现在提高到十七方。由于大大超额完成了劳动定额,工作时间也有条件缩短了。现在各组社员上午五点半出工,下午七点半收工,比原来的工时缩短二小时。
浏阳县沙市乡合义社合理组织和利用劳动力,积肥工效由每人每天七十担飞跃到一百四十七担,增加了一倍多。
这个农业社组织了四种组。一是专业组,按照劳动力特长分工。比如挑塘泥,以前是自挖自上自挑,有些不会挑担的妇女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现在组织了挖土、上土、挑土三种专业组后,平均工效就大为提高。二是单身汉组,组织起来统一开伙,免得各自弄饭误工。统一开伙后,六个单身汉挑塘泥的工效每天由八十担提高到一百六十担。三是找肥组,预先找好肥源和作好积肥劳动力的安排。这样,在一处地方的肥源积完后,能够迅速把劳动力安排到新的地方,不会停工窝工。四是宣传鼓动组。宣传鼓动组的组员参加劳动,注意搜集模范事迹和发现问题,随时随地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批评表扬,大大鼓舞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
这个农业社还非常注意改善工地劳动组合,使劳动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如挖塘泥,以前是四百六十多人挤在两个地方,互相妨碍,浪费了好多时间。现在增加了四个积肥工地,消灭了互相妨碍而误工的现象,使挑塘泥的工效由每人每天九十担提高到一百七十担。(附图片)
劳力安排好 生产劲头高 伍 觉画(转载新湖南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