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征服荒山的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7
第2版()
专栏:

征服荒山的姑娘
河南流传着年轻的姑娘——郭仙带动群众征服鸠山的故事。不久前,郭仙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人们都说她是一位有志气的姑娘。
沿着河南禹县县城往西北行走七十华里,从远处就可以发现一个拔海五百九十公尺高的大山。那就是鸠山。它是有名的荒山,每遇暴雨,山洪滚滚,万谷争流。这里的农民从多年来的实际生活中有这样一段千真万确的描绘:“穷山恶水种地难,又怕涝来又怕旱,年年劳苦不得闲,十年还有九年歉!”
解放前这种穷苦的生活,那怕当时郭仙还是不满十岁的孩子,心灵上也留下了难忘的迹象。
1956年大雪纷飞的寒冬,薛沟乡副乡长王友良同志从山西大泉山学习治山办法归来,于是,农民纷纷议论治山。这个时候,由山西大泉山来的女农民技术员吕淑贞,她成了郭仙最好的朋友,她把大泉山的过去的荒凉和现在的美好逐一讲给郭仙听,大大激起了郭仙治山的兴趣。郭仙想,假若能把鸠山治理得像山西大泉山一样,该多美呀!到那时候,鸠山就不是穷山,而是米粮川了。
当团支书苏德波在团支部大会上传达了乡的治山要求“只准山上绿树遮满天,不准洪水再泛滥”,并要在薛沟乡成立青年基建队的时候,郭仙第一个报名参加治山。
郭仙的理想终于如愿以偿,党支部按照她的志愿批准为基建队员,大家选她为基建队副队长。他(她)们在鸠山上,一开始就遇到了住房子的困难。荒山野坡里,那里会有现成的房子给他(她)们住,于是就住在破旧的窑洞里。
基建队的同志们,开始向几千年来无人过问的荒山搏斗了。当时大地冻结如石,镢头下去像皮球掉在地上一样顶了回来。但郭仙还是照样用镢头刨着荒山,刨不动也要硬刨。同其他队员一样,镢头把郭仙的手震肿了。夜里醒来,郭仙想着一连串的问题:鸠山土地一千五百余亩,这样大的荒山,要刨到几时才完?要流多少汗、多少血?但她又想起遥远的过去:多少房屋被山洪冲毁,多少人挨饥受饿,无家可归……如今,党领导农民走翻身路。她一想到党,想到未来的幸福,克服困难的勇气就上来了。于是她又鼓足了干劲。
第二天,青年基建队继续向荒山进军,妇女队员却从八人减到只剩下郭仙一人了,有几个男队员也向这座荒山告别了。这确是考验每个人的紧要关头。刚满十七岁的郭仙,在这个时候里,不是放下工具跑回家,她和队长苏德波却向留下的队员们说,我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把荒山治好为止。今天的艰苦就是为了今后的幸福。
起初,郭仙挖的鱼鳞坑很不合规格,后来,她经常向吕淑贞求教,很快就学会了治山的许多本事,如挖水平线、谷坊、旱渠等。每天上山,郭仙总是走在别人前面,她在青年基建队里创造了一天挖十五个鱼鳞坑的最高纪录。
夏季工程最容易被洪水冲垮。郭仙常在大雨天中跑到山上去检查已经修建起来的工程。有一次,她和男队员在山腰上观察雨量,她怕别人淋湿冻病,把自己的雨衣脱给别人穿,她在雨地里一直蹲了四个多钟头,身上全被淋透。郭仙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队员们向困难做斗争!
去年2月,他(她)们在这座山的山腰修建了五个整整齐齐的新窑洞,洞口上面横写着:“保水保土如保命,治山治沟如治家”的标语。郭仙真正是把治山看成了治家,这种感情从她处理结婚问题可以看出来。郭仙早和赵沟青年社员赵永行订了婚,两人一直很要好。赵永行的父亲赵同吉,早就打算给儿子办喜事了。郭仙对自己的婚事也并不是无动于衷,但她想,在她面前还有一个“治山”的光荣任务,结了婚,让人离开这座山去婆家,这怎能行,等把山治好了结婚不迟。要不然,先结婚也可以,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赵永行一道进山来“治山”。郭仙暂时不结婚的佳话,一时传为美谈。郭仙和基建队全体队员为治理鸠山开辟了道路。现在,禹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已经征服了鸠山。过去,吃水要到好几里以外往回担,有些地方挖几丈多深还挖不出水来。现在,由于兴修了水土保持工程,山区地下水位提高了,从此农民再也不愁水吃了。平原地再也没有受淹现象了。鸠山终于被当地劳动人民征服了。如今,做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人们实现了“叫山变样,向水要粮”的决信。在这还不满一年的时间里,鸠山修建了二万三千多个鱼鳞坑,此外,还有水平线、旱渠、谷坊、速成梯田等二十七种工程。去年汛期发挥了蓄水保土的巨大作用。据去年的不完全统计,已增产粮食一万四千多斤。控制了水土流失土地面积一千五百多亩。
现在鸠山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山上已种植了各种水果树十三万株。几年后,鸠山将根据人民的愿望变成一座花果山。
本报记者 吕相友(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