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从杨白劳谈戏曲表演程式的取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7
第8版()
专栏:

从杨白劳谈戏曲表演程式的取舍
林涵表
以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确有许多尚待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问题。如何解决呢?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大胆突破戏曲旧有表演程式,而在其他话剧电影等艺术上寻求一些东西代之;一是竭力继承戏曲表演艺术并运用发扬。反映在做法上有各种不同的尝试。各种尝试是好的;但我觉得在试验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试验的方法。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们试图以京剧表现现代生活,还是应该竭力继承戏曲表演艺术并加以发扬,这样做比较实际一些,稳当一些。如果全部抛弃了戏曲的表现方法,就变成“另起炉灶”了。
中国京剧院的“白毛女”中,李少春同志扮演的杨白劳,基本上是竭力继承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并运用发扬它,而不是“另起炉灶”。我们看完了,觉得表演很成功,很自然。自然,因为袖子和胡子的改变,李少春同志不能把原有的袖子工夫胡子工夫使出来;但是,还能从演员的有节奏的双手动作中看到袖子工夫的痕迹。李少春同志还保留了亮相、跪步、翻等戏曲表演程式。因为结合了表现人物的要求、结合了剧情需要,这样的表演是很成功,很到家,很自然的。李少春同志还注意到眼睛的运用,头部动作的夸张(如在气极时抖脑袋,有点像抖帽子),有节奏的动作,这些也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所有这些,显然是从京剧的表演程式中来的,由于用到是处,非常精彩。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戏曲表演程式的问题不是抛弃的问题,而是继承运用与发扬的问题。想“另起炉灶”,就会变成四不像了。
戏曲表演程式,也有它发展形成的过程。它是来自生活的。许多先辈如梅兰芳、程砚秋等,他们的艺术之所以如此精彩,就因为他们在不断发展表演程式。程砚秋同志的水袖有二百余种之多,难道不是日积月累发展之过程么?我们的前辈能这样发展,我们难道不能因为要表现新的东西,根据新的生活条件而发展么?我想,是可能的。当前,这就需要我们先肯定传统、熟识传统,揣悟出其中三昧,然后谈到运用发扬,李少春等同志的做法我看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抛开传统表演程式,要什么没有什么,那就变了无根之草无源之水了。当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但不是照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