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千人编万人唱农民自演自乐 墨江群众文艺活动如春潮汹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9
第7版()
专栏:

千人编万人唱农民自演自乐
墨江群众文艺活动如春潮汹涌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在生产大跃进中,墨江县工农兵群众业余文艺活动势如春潮汹涌,出现了百花怒放的局面。全县绝大部分乡都成立了宣传队。群众创作了上千个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活报剧、小演唱、芦笙调、三弦调、相声等等,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这个县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是在“紧密结合水利、积肥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和“农写农,农演农,农唱农”的口号下开展起来的。这些文艺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以运动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演出场所就是水利建设和积肥工地,演员和观众往往就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有许多节目更是当天发生的事,当晚就搬上舞台。有时演员同观众一起载歌载舞,精神焕发,群情高涨。
在演出中如能运用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民族语言,观众情绪更是无比高涨,一再要求加演加唱。观众往往在演出时自动要求“出两个节目”,他们当场演出自己最喜爱的民族文艺节目,大家共同娱乐。
群众创作的许多剧本、相声、芦笙调,比如“李九发和尹保甲”、“支部书记的母亲”、“抬头望见毛主席”、“赶闲街”、“懒汉回家”等等,目前已传遍穷乡僻壤,各村各寨。文艺作品中所歌颂的拼命积肥的李大妈,已成为老一代人衷心向往的人物;所歌颂的千方百计发动群众参加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的妇女主任杨秀英,更为青年一代妇女所赞不绝口。至于创作中所批评讽刺的坚持发展资本主义的人物,则早已成为人们唾弃并以之为戒的活生生的典型了。
这种蓬勃的群众文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许多乡村日夜积肥,成了“不夜之城”。全县平均每天积肥二亿斤,一天的成绩超过往日十天;在水利建设工地上更是一片紧张、热烈的战斗气象。
墨江的工农兵群众业余文艺活动能够如此一日千里地蓬勃开展,是在于中共墨江县委善于发现群众的创造,预见到生产大跃进以后,在文艺生活上将会出现一个百花怒放的局面,因而及时给予了支持和领导。墨江县是多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艺极为丰富。随着生产大跃进,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同时,极其强烈地要求在文化生活中反映他们当前的斗争,歌颂斗争中的英雄人物。有一部分同志曾经对这一新的情况估计不足,他们仍然满足于单纯派出电影队、剧团下乡巡回演出,而所演出的节目又多半是“瞎子观灯”、“梅花三弄”等与现实斗争结合得并不紧密的节目。中共墨江县委及时纠正了这种作法,提出“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开展“农写农,农演农,农唱农”的群众性文艺活动的指示,把文艺活动引到了健康、繁荣的道路。县委和各区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并亲自领导各地组成宣传队,甚至参加编剧、导演活动,使全县农民的文艺生活空前活跃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墨江县的水利建设和积肥工作都走到了全专区的前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